从赵烈文的惊人预言粗窥史易双学应用之道(二)

赵烈文为什么能提前半个世纪准确预言清朝的灭亡呢?我们可以从他的知识体系里寻找一些答案。

赵烈文的家族是江苏常州一个官宦世家,明清两朝先后出了9位进士,其父曾官至湖北按察使,可惜在赵烈文10岁时即病逝。赵烈文小时候很聪慧,4岁即进私塾读书,但科举之路却不太顺,3次赴考皆落榜。赵烈文于是断了仕途之心,专心在家讲求经世之学。放弃科举的举动颇为特立独行,此时他才22岁。

赵烈文学识广博 熟读《二十四史》

赵烈文酷爱读书、购书、藏书。不管是闲居家中,还是旅途舟次,抑或公务之余,必然随身携书,一有闲暇,便取出翻阅。他还勤于作笔记,《能静居日记》中,读书笔记的分量颇大,很多时候都是每天必记。

江浙地方人文气息浓郁,藏书家辈出。时值乱世,太平军所至之处,捣毁文庙,焚毁典籍,很多藏书家惶惶不可终日,急于抛售。赵烈文嗜书如命,廉价购入不少好书。战乱之中,人命尚难保全,还要费神费力保全书籍,可见其爱书之切。

赵烈文学识淹博,于经学、医学、兵学、佛学等无所不窥。他读书讲究经世致用,非常关心洋务、河工、盐政等大政时事。曾国藩多次称赞他“博览群书”,“洞达时务”。

他熟读史书,对历史上的成败兴亡故事烂熟于心,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名著,他至少通读了5遍。27岁时,他立志要通读二十四史,在日记里写道“少时读书多不肯竟,学正史中终卷者,两汉、三国、通鉴而已。馀虽多泛览,而掩卷茫然,深自痛恨,今发愿句读《二十四史》一过,自非有故不得间止,后废业者无颜展此卷矣”。果然,从第二天起,他从《史记》开始,一部一部地读下去。无论是在朝不保夕的逃难路上,还是在军务繁忙的幕僚生涯里,甚至病榻抱恙之时,他都坚持读史,述写心得,最后顺利实现了通读二十四史的志向。

赵烈文长期研究易经 擅长卜卦

赵烈文喜做山水之游,自谓“天下行省十八历其十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颇令人称奇的是,他不仅精通医药,而且长期研究易经,擅长卜卦。每遇大事难以决断之时,他都会寻求易经帮助。庚申年间,当李秀成率太平军席卷江南之时,他连续多日观察天象,卜卦后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家乡不保,于是果断说服家人逃到上海崇明岛。

4年后,当赵烈文回到故乡常州,发现赵氏宗祠屋宇虽然还在,但墙壁倒塌,神牌、神橱不知所踪,曾居住过的旧宅也是茅草深深,街道不可辨识。洪杨之乱前,赵氏两房家族男丁有140多人,大乱之后仅存“十七人而已”,幸存比例刚过1/10。而整个中国则在这场历时14年的大乱中,人口锐减四成,损失大约1.6亿人。

下面举两个例子看下他是如何卜卦的。

例一:

例二:

从赵氏的占卜来看,风格简洁明快,不生枝节。和事理紧密相融,隐约可见思维之紧密快捷。

从六爻卦的占卜的角度看,非常传统,不逾规矩。《周易》爻辞,《易林》爻辞一起参研。

从占筮来讲,赵烈文的占筮不同于术士(有心比较两者不同之处的读者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四大名著占卜考之红楼梦篇)。术士要靠占卜吃饭,所以占断内容一般比较丰富,虽然对结果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很重要的还是占断现场的过程。而赵的占断,不需要花法,只求可以指导事情,要的是结果,要实实在在去指导行动,所以占筮风格相当简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