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中脘穴位的位置图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肚脐向上4寸)。即: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距离肚脐上方约六指横宽的位置。

(中脘穴位的位置图)

中脘穴的作用

专家提醒:经常按揉中脘穴可以抑制人的食欲。食欲降下来以后,就要促进胃肠蠕动,让体内多余的垃圾脂肪排泄出去。

(中脘穴的作用)

中脘穴取穴方法

快速取穴:采用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处即为该穴。

(中脘穴取穴方法)

中脘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中脘穴穴名解说

【中脘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中脘穴穴位位置)

【穴位含义】

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1)中脘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古人认为本穴位于胃部的中间,所以称为“中脘”。。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中脘穴的特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治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治喘息不止、恶心、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作用功效

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中脘穴隔姜灸可以健胃、温胃。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中脘穴位配伍

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中脘穴)

中腔穴治疗疾病的病例

人体的脏腑器官出现疾病,往往是通过穴位的异常表现出来的。人体都有哪些穴位,又都主管哪些器官呢?怎样按摩穴位可以驱除疾病呢,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给自己治病吗?

以下为北京中医大学程凯教授讲述的一个病例:以前有一个女孩子想让自己身体瘦一些,饮食不太注意,净节食,同时还喜欢吃凉的东西,她得了胃脘部的不适症状,开始觉得不消化,然后就胃疼的不行,难受,就去检查,先去西医院里边检查。做了一系列的诊断,检查的结果得了胃瘫痪(准确的来讲叫:胃动力不足)。这种胃动力不足说明胃的蠕动功能已经下降了。食物吃下来以后不能充分的融合、搅拌,也不能正常的分泌。胃的消化功能就极度下降,最后检查来检查去,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服药,吃了药就好一些,不吃药就又不好。后来她就找到我帮助看看病,我当时选的主穴就是中脘穴,以中脘穴为主然后再配上其它两三个相关的穴位,就这样的治疗一周的时间,她的胃动力不足,瘫痪的病症完全好了,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健康。

中脘穴所在位置的意义

中脘穴是一个交汇穴,是不同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的穴位,这些经脉是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这些经脉都交汇在人体中脘穴的位置上,足阳明胃经这条经脉走在我们人体的胸部,在中脘穴的两侧有几个胃经的穴位,上面叫作:不容穴,下面叫作承满穴,往下叫作梁门穴。这三个穴位代表我们吃饭应该吃多少。我们吃东西吃梁门的位置是正好。这几个穴位的位置也恰恰和中脘穴相邻,又交汇在这里。所以中脘穴治疗消化系统的病症,特别是胃的病症特别有意义和作用。

(中脘穴治疗胃病)

按揉中脘穴

正常情况下按揉中脘穴不会有副作用。如果一个人经常面黄肌瘦、消化不好,尤其是女性朋友特别关心自己有眼袋,眼袋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因为阳明胃经恰恰起始在我们眼睛的下面,如果想去除眼袋的问题,中脘穴就有很好的作用。就是胃经往下走,汇集在中脘穴的位置。

(自查中脘穴)

胃是消化系统,有消化的功能,对人体不仅是消化营养,水分也要通过它来消化运转。有些人脾胃功能差的人就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归脾胃来管理,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有帮助作用,每天坚持揉有很好的效果,顺时针、逆时针按揉都可以,一般来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自查中脘穴)

中腔穴的美容作用

中脘穴还有美容的作用,而且还能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改善面色。人的面色,女人,包括男性,看他身体是不是很健康就看他脸色是不是很红润,一定是红和润,是说这个红分布的很均匀。在《黄帝内经》里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这里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进行了描述,女性以7年为基数,男性以8年为基数,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女子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这是女性最好的时间,也是生育最佳的年龄。但是到了五七35岁的时候,阳明脉衰于上,面妈焦、发始堕,脸色开始发黄(黄脸婆),这时脸色开始发生变化,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就是从脾胃脉(阳明脉)开始衰老。加以女性的保养延缓衰老,中脘穴就可以保护我们人体阳明脉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经常按摩中脘穴就是促消化、促气血的化生源头就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延缓女性的衰老。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惊风。

【拔罐方法】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头痛、黄疸、便秘等。

刮痧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腹胀、呕吐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中脘穴的按摩方法

点击法: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一般3-5分钟。

按摩中脘穴的手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特别提醒

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0)

相关推荐

  • 气冲穴、大腿根

    kai 开关 : 暖气.开关:冬日暖身|人体有几处"暖气开关",你知道几个? run 润宗筋 : [每日一穴]气冲穴: 润宗筋.理下元.散厥气 tui 腿内侧 不老: 腿是人体的& ...

  • 穴位密码-中脘穴

    中脘为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中脘也是手太阳.少阳.足阳 ...

  • 靳瑞教授靳三针:肥三针 【组成】 中脘穴...

    靳瑞教授靳三针:肥三针 [组成] 中脘穴.带脉穴.足三里穴. [配穴主治] 肥胖症,尤擅长治疗腹部肥大. [临床心得] 肥胖与内分泌有关,针刺对内分泌的影响很大,又由于肥胖与肠.脾.胃有关,所以选足三 ...

  • 【按穴养生: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

    [按穴养生:中脘穴]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采用仰卧位,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距离肚脐上方约四寸(六指横宽). 属奇经八脉之任脉.穴在胃体中部,故名. 中脘穴 ...

  • 『减肥』中药方: 摩揉中脘穴减肥

    现在很多人都想减肥,中脘穴是治疗肥胖的主穴,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脾虚不能运化精微,形成痰湿所致.按压中脘穴则可健脾化湿,使痰湿自消,而体重减轻,又不损伤身体.同时,中脘穴又可治疗各种胃部疾患. 中脘穴位 ...

  • 解溪穴可以解闷,涌泉穴,中脘穴,气海穴和关元穴

    [解溪穴,解各种闷 脚腕正上方是解溪穴,能解散胃脘的堵闷,也能解心里的郁闷.解溪穴是胃经上的穴位,如果找不到,平时多转脚腕,也同样有效. ​涌泉穴:属于肾经穴,为老年保健之要穴,古话说:"若 ...

  • 中脘穴,为何这么厉害!美容养颜、调理脾胃都离不开它

    把胃伺候好,变美不变老 很多大小仙女各种保养品.精华.甚至医美手段往脸上折腾,银子扔了不老少,黑眼圈.皱纹.法令纹该来的一样也没少. 为什么呢?没打入敌人内部呀!

  • 中脘穴健脾胃大家都熟悉,还有一个错过的穴位,不仅健脾胃还养心

    中脘穴健脾胃大家都熟悉,还有一个错过的穴位,不仅健脾胃还养心

  •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中脘穴 穴位名 中脘 Zhōngwǎn,出<难经·四十五难>.别名上纪.胃脘.太仓.大仓.胃管.胃腕.中管.胃募.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 穴位经属 属任脉,是胃的 ...

  • 三伏天灸养生法常用穴位之【中脘穴】

    医道小童 中医思维十 今天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导读:本课程为享泰极"冬病夏治.三伏贴"训练营的营前课.训练营学员在正式开营之前通过每天学习1-2个三伏贴需要用到的穴位,掌握定位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