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 老北京常见街巷地名的由来
北京城街路的命名方式,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不太一样,有自己浓郁的文化特点。
上一期盘点了北京各区地名的由来,本期讲北京城常见街巷地名的渊源。

第一类:都城气象,门门相通(以门命名)
作为都城,最能代表老北京特色的,各种“门”当有一席之地。
从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开始,就奠基了北京城环环相扣的城市布局方式。从内到外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紫禁城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皇帝的住宅小区,东西城门两侧向外延展的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就是用城门命的名;
皇城是环绕在紫禁城之外的保护屏障,今天北京市中心的最大的街心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便是当年的皇城城墙遗址;

▲地铁二号线
内城大体就是今天的二环和地铁二号线,西直门、朝阳门这些,都是当时都是内城的城门。
内城城门在今天北京街巷地名中的出镜率极高,以西直门为例,那个被无数司机痛骂的西直门“迷宫”立交桥连结的,就有西直门外大街、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北大街、西直门南大街。

▲西直门大立交
明清的外城也是如此。
至于元大都和金中都时的各种城门,在老北京的地名上都有体现,但体现在街巷上的很少。比如金中都的丽泽门,周边的小区、体育馆,甚至商务区,都是用丽泽命名的,但在街巷中并无体现。

第二类:生活百态,物件玩杂(以市场命名)
如果说第一类是肃穆的皇家气派,那么这一类就是民间百态。
老百姓要作生意才能过活,比如煤市街、羊肉胡同、缸瓦市……听名字就知道原来是做什么的。
另外还有一些因为稍有不雅,已经改了名字。

▲北京人文地图
比如礼士路(南礼士路、北礼士路),原来叫“驴士路”,是因为从京城到京郊路途遥远,行人纷纷在此租驴。后来又因为这名字太过于接地气,改成了“礼士路”。

▲东交民巷老地图
还有鼎鼎大名的东交民巷,原来叫“江米巷”,当年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就设在了这里,故名“江米巷”。
后来《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交民巷。再后来,被广场一分为二,成为西交民巷和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圣弥厄尔教堂
第三类: 府廷宫苑,牌楼学院(以建筑命名)
老北京有大量的寺庙、王府、学院、牌楼,甚至墓葬,这些地方附近的街巷,基本就用它们来命名。
单以寺庙来说,黄寺大街、护国寺街、隆福寺街、嵩祝院西巷、夕照寺街、白云观前街、真武庙头条、长椿寺街、法源寺后街……一大长串。

▲护国寺小吃
北京有名的几大商业街,也多以周边建筑命名,比如王府井、西单。
王府井不用多说,看字面就知道有王府有井。
至于西单则是原来那里有一个单牌楼(上世纪中叶被拆除),因为在东单也有一个单牌楼,为了区分两者,就分别叫做西单牌楼、东单牌楼。但这样说起来有点绕口,便简称为东单、西单。
像东四十条,应该读为东四(断句)十条,是原来在东四十字路口有四个牌楼,故简称“东四”。东四十条,指的是东四牌楼北边第10条胡同。

▲北京三环水系
至于中关村、索家坟、公主坟,原来都是坟地。
第四类:棋盘之外,阡陌纵横(以形状命名)
永乐大帝在建设北京城时,就是正南正北的棋盘式规划,但总有一些例外。这些例外的街巷,很多就是根据形状命名的。
最有名的当属烟袋斜街,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
小口袋胡同、南半截胡同、八道湾胡同等都是如此。

▲烟袋斜街
第五类:张家李府,门当户对(根据族爵命名)
封建时代的老北京,除了顶层的皇族外,还有大量的士族门阀,他们也衍生出各种街巷之名。
比如以官爵命名的武定侯胡同、永康侯胡同、遂安伯胡同,广宁伯胡同等,一听就知道是公、侯、伯、子、男,胡同里的门当和户对,让多少姻缘成就。

另外像史家胡同、韩家胡同、谢家胡同这种,可能现在里面还住着当年家族的后人。
更直接的,北京还有三条用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道路,即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

以上只是老北京街巷命名常见的几种方式,至于想深入了解文化内核,还是骑着车,逛游在街头巷尾,细细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