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艺术市场的运作有助于艺术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艺术市场的繁荣,经济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同时刺激他们的精神需要,为他们满足精神需要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作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大,为艺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艺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精神需求不像物质需求那样可以长时间用本质不变的供给来满足,如食品、水果、饮料、蔬菜等改变花样、改变配比、改变制作工艺就可以长期实现物质供应,满足物质需求。但是精神需求不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首歌曲在听了数遍后,会对其越来越乏味,进而失去兴趣,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只有不断推出新的艺术产品才能不断满足,而不至于产生腻味感。
正因为有这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导致了艺术创新活动的进行,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向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艺术审美需要的方向发展。随着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间接影响着人们欣赏水平、审美能力、艺术品位、艺术水准的提高,旧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精神审美需求,有需要艺术的再次改进、再次创新,如此循环发展下去,而这一切的发展都是在艺术市场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中实现的,艺术市场的运作,也是艺术供应与需求规律运作的过程,它扩大了艺术需求,刺激艺术供应的生产速度,也就促进了艺术的创新速度。
艺术市场的运作有助于艺术创新,同时,这一促进作用又制约着艺术创新不断进行下去,对于艺术创新有着本质的要求:艺术创新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进行艺术创新,就要创新艺术内容,创新艺术形式,创新艺术手段,创新艺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创新艺术内容,使艺术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丰富;要创新艺术方法手段,总结和推广基层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推动各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利用,更好地适应群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创新意识体制,探索和完善新形式下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营机制,建立健全各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保持宣传文化事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火力。努力使艺术产业运营发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样才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艺术市场的作用来。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