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不是一张白纸?
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的问题,而是所有问的问题以某种形式返回到我这里,或者当问题被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的时候。
——马克斯·范梅南
说好了要坚持把这20个句子讲述完。第四个句子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孩子必须经过亲身的探索、选择和行动才能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已经讲述,但是鉴于一些原因,不公开。今天要聊的是第五个句子。
这个句子,我只能说是有感觉,但是他具体所指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的我是没有完全读懂的。尤其是后半句“当问题被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的时候”。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我的感觉。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际上,在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我发现自己这两者重要的程度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这句话的出现,是因为确实有很多人不会提问,比如我。很长一段时间,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看同样的书,听同样的课,他们总能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是一些连我都觉得的好问题呢?我曾就这个问题向别人请教,那回答让我很是震惊:你来问我,本身就已经是在提问题了,而且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那么,你想要的答案,就在你的行为之中。那这答案是什么呢?还请您明示。因为你对自己提不出问题这件事情好奇呀!要你对某件事情好奇的时候,想要弄个究竟的时候,你的问题就浮现了呀!
我所问的问题,就这样返回到了我这里:难道我对专业上的事情不好奇吗?答案肯定是好奇的。那么,为什么我针对书中表达的观点或者是别人的做法提不出问题呢?
这让我想到了白纸。如果,你面前是一张可以自由作画白纸,你的第一笔或者说第一个图形怎么画,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你心中没有预期。这时候,无论你看到别人怎么画,你都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对这张纸有了明确的预期,你就会去关注别人为什么要画下这一笔,和我的预想或者我的经验有什么出入?于是,问题就提出来了。在这里,解决问题不是关键,而是对自我建构的一种增补修改。
这个比喻,我觉得能够解释我一直纠结的问题。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恐慌。也就是说,虽然教龄20年,但是我心中并没有对专业方面的预期,所以看到别人的每一个做法都觉得可以,都盲目地跟风尝试。失败了,没关系,重新选择一个人学就可以了。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爱丽丝说:“劳驾,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全看你打算上哪儿去了。”猫说。
“我上哪儿倒不在乎——”爱丽丝说。
“那走那条路都无所谓了。”猫说。
“——只要我能到个什么地方。”爱丽丝又补充说明了一句。
“噢,那没问题,”猫说,“只要你走上足够远。”
明白一个道理总是比较容易,而实践一个道理需要多少时间呢?我所问的问题已经以问题的形式返回到了我这里,我相信,我是真的有点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