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行刑前,仰天长啸绳索俱断,夺刀连杀十余人,名字熟悉

都说朱元璋是个淡薄寡恩的皇帝,他的文武百官就像是关在笼子中待宰的羔羊。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几场反贪案下来,百官折了十几万之多,剩下的都是对明朝忠心耿耿的有才之辈。

但是,这些明朝官员一定没有想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1402年,一场靖难之变下来,百官又被扒下了一层皮,原来对朱元璋嫡系一脉坚贞不渝的官员几乎全都被朱棣斩尽杀绝。朱棣甚至还开创出了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诛十族”,刑场上血流成河,惨烈无比,史称“壬午殉难”。

这场著名的众臣殉难事件首先从当时明朝的第一儒臣方孝孺开始,朱棣想要让自己的皇位正当,就必须要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天下人尊重读书人,读书人又都以方孝孺为尊,朱棣便想让方孝孺写文书,承认他的正统地位。

方孝孺不但不从,反而痛斥:“便十族奈我何!”于是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共牵连了873人。如此血腥的手段令众臣悲恸,文臣们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还被激起了血腥,开始想方设法掰倒朱棣。

尤其当时的御史大夫景清竟然在早朝的时候在袖子里藏了匕首,“欲为故主报仇耳”。但是,景清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身经百战的朱棣察觉出了异样。最后,景清不仅被凌迟处死,还祸及乡邻,景清老家的整个村子都被夷为废墟。

另外但凡和景清有过任何一丝瓜葛的官员都被牵连,史称“瓜蔓抄”,当然这根“瓜蔓”牵扯出了不少无辜之人。1398年,建文帝刚刚上任的时候,青州有一名叫刘固的教谕,他在为官期间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刘固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袁氏年事已高,于是他想辞去官位,回去赡养母亲。御史大夫景清在审查此事的时候,发现刘固是个有名的清官,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上书建文帝,希望将刘固留下,调到当时的京师南京任职。

建文帝应允了此事,刘固便应景清之邀,带着儿子刘超、母亲袁氏等家人一起来到了南京。刘固和景清两人其实互相并不熟识,景清会推荐他,也只是为朝廷招揽人才的正常操作。

但是,景清出事后,刘固一家人也被捉拿,刘固的弟弟刘国劝他还是向朱棣臣服。但是刘固并不愿意,严肃称,是建文帝给了他更好的机会赡养母亲,建文帝离世,他殉主来来不及,又岂会投降!

于是,刘固一家也全都遇害,就连刘固的母亲袁氏和年仅15岁的儿子刘超也没能幸免。但是,刘超因为常年习武,十分威猛,“有膂力”。这名少年在受刑前,因为不甘心自己的大好前程就这么被断送,悲愤之下,仰天长啸,竟然将捆绑在身上的网绳全部挣断。

他并没有直接逃跑,而是在众人震惊之中,一把夺过了刽子手手中的刀,开始在刑场大开杀戒。连带着刽子手、监斩官等十几人在内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还是侍卫赶到,才勉强将刘超制伏。

可怜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刘超依然没能逃过既定的命运,还因为杀了十几人使得朱棣震怒无比,最后被凌迟处死。然而,这也并不能使得建文帝时期的忠臣降服,反而使得朱棣的名声越来越坏。

群臣对朱棣的怨气越来越重,右副都御史练子宁甚至在朝堂之上辱骂朱棣篡位夺权,是为贼子。朱棣原本有所收敛,只是叫人割了他的舌头。练子宁不能说话,冷笑连连,用手沾嘴中血在地上书写“成王安在”四字,意指建文帝没有被烧死,他还安好。

这一下触动了扎在朱棣心口的那根针,最后练字宁也被“瓜蔓抄”,家乡480多户人家无一幸免,怎一个“惨”字了得!朱棣造成的杀孽不比朱元璋多少,“壬午殉难”带来的道理也只有一个——只有远离政治中心,才能保得万世平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