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二二)
第二章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详解】
按:这一章传文,是将通行本《系辞传下》第一章中最后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至“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一段文字同通行本第三章、第四章两章文字合并组成的。而将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的整章文字删掉。删除的原因,详见本书原序。
本章可分三节:第一节主要讲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的问题;第二节主要讲象与爻;第三节主要讲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问题。现逐句加以解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最大的功德是生长万物。
圣人之大宝,曰位。
“位”,指君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最大的宝贝得有位。孔子有德而无位,就不能对人民有大的好处。因为《易经》讲的是天地人,既讲自然,也讲社会。讲自然是为了讲社会。人得效法天地,所以在讲了“天地之大德曰生”后,紧接着就讲“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什么保住位置?得靠“仁”。这里的“仁”,既可当“仁义”的“仁”讲,也可当“人民”的“人”讲。从下文“何以聚人曰财”来看,好像是人民的“人”,因为古时“仁”与“人”可以通假。然而,与下文“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联系起来看,又好像是仁义的“仁”。
何以聚人?曰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什么聚集人民?得靠“财”。孔子看得很明白,要团结民众,得有钱财,即有经济实力。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理财”,即讲经济,得有钱。“正辞”,属思想文化统治。“禁民为非”,是说不让老百姓干坏事。做到这三条,就叫“义”。
通行本《系辞传》原文在“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之后,还有一大段文字。其文为: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白,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我认为,这一大段文字统统是后人加的,不是孔子《易传》的原文。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加的呢?这段文字虽不是孔子作的,但也是很早就有的。马王堆汉墓所出帛书《周易》的《系辞传》已有,即可为证。我估计它可能出现在战国之时。因为“包牺氏”这个称呼,《论语》中并没有,而《管子》《荀子》《战国策》中已经出现了。而且,从这段文字所隐含的“五德终始”思想来看,它可能是战国时阴阳家邹衍之徒搞的。现在,我们把它从正文中删掉,理由详见本书原序。以上为第一节。
是故《易》者,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就是象。象是《易》的重要特征,《易》用象表达思想。离开象,《易》便不成其为《易》了。
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彖”,是辞,也就是卦辞。“材”,是朴,是原木。“彖者,材也”,就是说彖是一卦总的说明,表示一卦之材。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就是说爻是仿效天下的变动的。这与《系辞传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动,所以产生了吉凶,悔吝也就由隐变显了。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