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继戎:写给自己信
从我的老祖裘桂仙到我这代已经是四代人了,但(裘派)二字是在我的爷爷裘盛戎先生这里最终成立的。我的父亲裘少戎也很好的继承了我爷爷身上的东西,无论是从 (形)还有(神)都酷似其父 。但可惜英年早逝,他临终的时候才39岁 ,由于裘家的家族只有我一个男丁,根据中国的传统 1996年9月我进入了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 那时的我只有10岁 。
我从小就只知道我的爷爷很厉害,因为总是听家里的人说什么裘派裘派的 那时父亲也教过我一些很耳熟能详的唱段。譬如《铡美案》里面的快板《姚期》中的快板。但也完全不知道我的爷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是怎样的一个人 ?进入戏曲学校之后,就开始听到各种关于我爷爷的传奇故事 ,无论是在舞台上 ,还是生活当中 ,各种天马行空,各种夸张 。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爷爷不就是一个神仙吗?为何有这么多的人那样的崇拜他敬重他呢?于是开始有各种的疑问就在我的脑海当中浮现了~~~
每天的练功学习开始了, 唱念做打、四功五法、 手眼身法步 ,每天都是如此的枯燥乏味,而且唱戏的孩子都受着常人受不了的苦。《霸王别姬》那部电影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吧 ,那就是我小时候的那种状态。那个时候我在学校里是被很多老师惯着的一个学生 ,因为我知道我的爷爷是裘盛戎 ,我能感觉到他们都非常的爱我,都很用心的教我 。但那时因为年龄我还不会明白裘盛戎的艺术造诣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在演出的时候扮上我爷爷创造过的人物造型的时候,很多人看见我都会流泪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不理解 。但慢慢明白,也许他们太爱我的爷爷,太想看到他的后人也能像他一样站在舞台上尽情的挥洒~~~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也许我不是你们所期待的那样)~
其实我爷爷的艺术造诣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当今这个社会中喜爱戏曲的人少而又少,懂戏的人也不是很多 ,当然这和历史还有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知道梅兰芳的人比知道我爷爷的人多的太多了!哦 ,说起梅兰芳先生呢, 想起了一句梅先生曾说过的话。那就是(移步不换形)直到现在我才能渐渐明白这其中的精髓所在。外面的躯壳怎么样都可以换,那只是形式而已 ,但里面的精神和灵魂是不可以换的 。如果换了也许就会遗失掉我们中国人审美的核心, 可以说现在的京剧演员们陷入了一个错误的状态, 那就是模仿,模仿是可以的 ,但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气息和步伐前进 。我指的意思不是换传统的灵魂,是指外壳 。其实我们总是抱怨很多 ,但是想想我爷爷那个年代他们也有他们的困惑,但是值得钦佩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力气是往一起使的 ,现在这个年代的京剧并没有让我看到有这种感觉,我始终再琢磨着我爷爷那个年代人身上独有的气息和某种气质 。为何会这样吸引着我们?当然除了他们在舞台上的造诣和对艺术梦想的坚持以外, 其次我觉得就是他们那心中有一种炽热般的灵魂在燃烧着。
我爷爷儿时的经历也是很苦的,无论从进科班学戏还是生活当中都遇到了各种困难 ,直到他从上海回来 。32岁才挑自己的班社(戎社)后来又和谭富英先生一起成立了太平京剧社, 之后和马连良、谭富英 、张君秋先生一起成立了我们现在的单位(北京京剧院)。他们在一起排了很多的新编历史戏,最后都成为了经典 ,脍炙人口 。可以说北京京剧院是以马、谭 、张 、裘为主的 ,现在我们继承的也是他们创作过的戏,当然还是会有很多的东西没有传下来 ,这点也是非常悲哀的 。
今天这个演讲会我们讨论他们的艺术是说讨论不完的,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代人的气息是和他们没有衔接的。这一点也不为过 ,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严格来讲也是断的。但是今天演讲的中心我是想表达一个(精神),这个精神也是一种血液里的传承 ,我一直在想我们该如何进步,如何与时代接轨 ?但有时我又陷入矛盾之中 ,因为觉得京剧艺术已经是一种很高尚的艺术形式,但又会想天下没有走绝的路 。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当下的现状和自己的问题 ,从我个人来说传承并非是形式上的传承,就算形式上传承的很好 ,那同样是复制 ,复制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无法复制,艺术是讲个性的 ,但个性又不是胡乱找来的 。爷爷那代人的艺术是有先锋性,他们的眼光独到,善于思考 。从生活中寻求灵感 ,其实这些灵感不曾离开我们,只是我觉得暂时我们失去一点方向感 ,当下的中国还在发展中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怎样的去表达这门艺术我认为我们还做的不够 。
其实这些年我也在做着各种的尝试,同时我也在深思今后的发展, 因为我并不觉得我继承我爷爷的艺术就怎么样了 。因为我始终认为我爷爷的艺术,就只能他自己才能诠释的好 。但也要感谢传统的力量 ,他很强大,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 ,更多的灵感来源于传统 。到最后你会觉得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人人皆知 ,但我并不认为大家都能明白它 ,京剧人要前进 ,必须跟的上时代的审美。就算京剧艺术再好, 我们原地不动, 我想也是枉然吧 。
其实今天的发言我并没有说我爷爷的一些故事,我们怀念他不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出来告诉世界 。中国的艺术是多么的强大,它的内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中国人的审美核心是怎样的 ,我想这样更有意义。因为我觉得未来有些事情可以很国际化 ,有很多京剧的业内人士都觉得我不好 ,质疑我,但我依然想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下去 。因为我个人觉得固步自封等于委屈求全 ,更何况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可以说现在的京剧是一个“脑死亡”艺术 ,但怎么唤醒它那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世界之大,任何的改变都有它的意义 ,哪怕是很细微的改变都是值得的 ,追寻自然是我所追求的。我出身好 ,但并不代表怎么样 ,那也是感谢我祖上的基因。运用郭宝昌导演的一句话就是(叛逆乃艺术之根源 打进地里准备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