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电影院给这部《白蛇传》多排点片吧!!
这不是《环太平洋》;
也不是《深海狂鲨》;
是《白蛇传》。没错,就是那个一把伞、一座桥、一个和尚,一人两蛇的故事。
从林青霞、赵雅芝、王祖贤到刘涛、黄圣依、杨紫、鞠婧祎,
《新白娘子传奇》 1992
《青蛇》 1993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白娘子就会发布一个全新版本。
开头两张动图就来自昨天刚上映的最新版《白蛇传》电影,叫《白蛇传·情》,不过这次有点不一样,既不是动画,也没有你耳熟能详的知名演员。
它是一部粤剧电影,是广东粤剧院的同名粤剧舞台剧改编的,演员也都是戏曲里原班人马,白素贞8.0还是广东粤剧院的院长曾小敏。
《白蛇传·情》粤剧舞台版
粤剧?戏曲?唱戏的?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已经想点左上角退出了?那你就错过大宝藏了。
因为是首部4K的粤剧电影,上映前就已经拿了好多奖,还去了国外巡展。
虽然我之前没听过粤剧,但昨天看完真的有被震撼到,电影散场出来还听到很多年轻人都在说“这个特效做的好牛逼啊”、“唱的也蛮好听的”、“画面太美了吧”……
完全不是单纯把戏曲的东西复制到大荧幕上,而是真的有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用一种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没有失掉它本身的色彩,反而更惊艳了。
据说里面所有的大场面也好武打戏也好,都是现场编排现场打,而且全都是自己上没有用替身,很考验演员的身体素质和反应度。
有一段白蛇用水袖跟18罗汉对打,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水袖的抛、接、甩,以及把子(刀枪剑戟的对打)功夫都是需要几十年的训练才能达到的,绝对不是普通比划两下。
不过因为题材的特殊,这部电影上映当天官博的粉丝都还不到3千,豆瓣评分都没有,其他的宣传营销力度也是少的可怜。
但,这么用心的制作宇博会放过吗!我专门跑去官微私信,好不容易联系上人家,还差点被误以为是收钱才给做宣传的营销号。
最终我们跟电影的造型指导王晓霞和美术总监李金辉聊了聊,关于他们在台前幕后都花了哪些巧思,如果你们看完这篇也能感受到那么一点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就够啦~
随手一截就是一副泼墨山水画
导演张险峰说,我们的电影是拍给年轻的电影观众看的,所以怎样才能结合现在流行的元素,让年轻人也可以接受这个东西呢?
最开始,他尝试了一些好莱坞的路数,结果发现违和 感太重了 。 西方美学讲究立体、光影、层次、景深; 但东方美学讲的是平面、气韵、内 涵、留白,是一种含蓄的美。
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唐朝,完善于宋代,正好也是中国美学的巅峰时期,所以最后他选择在电影的画面上融入宋代美学所追求的那种简约、留白的质感及气韵。
据说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美术组参考着宋代绘画制作了600多幅分镜图,既保留传统戏曲精髓,也注入了东方美学意境。
以前我们老说影视剧的质感好,随手一截就是壁纸,但我觉得对于《白蛇传·情》来说,它的每一帧画面真的都像是一副中国古代水墨画。
我们现在的白蛇传故事的原型大都来自明代冯梦龙编著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所以负责电影美术效果的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李金辉教授,用了些明代元素。
比如下面这种“圆月窗”的构图设计,就来自明代中期的园林美学。
但其实他们也并没有特定拘泥于某个历史时期,而是一切凭照着中国古典绘画的那种意境为审美参照进行创作。
不管是构图、色彩还是整体的氛围上,都给人一种极其柔和雅致的感觉。
像是水中倒影、虚实相生,
包括前期许仙和白娘子你侬我侬的恋爱阶段,有种水汽氤氲、雾蒙蒙的感觉,也是在借助西湖的水汽增加整个画面的润度。
从法海的袈裟到十八罗汉的脸都各有讲究
负责整部电影造型的王晓霞老师说,她自己本身很喜欢传统文化,以前也做过很多古装影视剧的衣服,但这次有点特别。
因为是戏曲电影,她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能丢掉戏曲的东西,同时她也想创新,要让年轻人能接受并且看得懂。
所以在看完剧本跟导演沟通完要求后,关于服化方面,她花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在前期概念的设计和后期的制作上。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会感觉这跟普通的古装片也不一样,但具体是哪不一样呢?说不上来。
其实亮点就在演员的服装面料上。一般古装剧都是买现成的衣服料子,再往上绣花或者做其他加工,但王晓霞想从面料本质上就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就算10年、100年过去了,再看这个东西依然是讲究耐看的。
所以影片里出现的每一块料子都是通过一种快要流失的古法技艺——植物晕染制成的,这之前还没有人在影视剧里用过。
给大家稍微科普下,我们现代人穿的衣服基本都是通过化学染色剂上色的,但在古代,衣物染色是个非常耗时且复杂的工艺,要先从植物的花、茎、根等各种不同部位提取色素作为染料。
“褪而不减其美”说的就是植物染,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都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
比如影片里小青有一套绿色的衣服,是先用蓝靛染出蓝色,再用栀子染黄,最后才会呈现出这种绿的效果,这种色调是普通面料没法比的,颜色柔和自然,也更加古色古香。
王晓霞说这个题材太难遇到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做这种戏曲片,这次终于有机会发挥了,她就很想好好做一把。
所以还提前去学习了很多戏曲上的专业知识,保证考究的基础上再去做一些改进,像是平常的戏服都是牡丹、燕子这类非常具象的图案。
《白蛇传·情》粤剧舞台版
但在电影里,她专门去找了央美国画系的朋友,在面料完工后手绘出上面的图样,最后再加上一层薄薄的手绣。
《白蛇传·情》电影版
除了衣服,发型和头饰也都为结合电影的人物情绪性格做了一些调整。怎么区分稳重大气的白蛇和年轻俏皮的青蛇呢?
她就在戏曲演员的贴片上做文章,仔细看会发现白蛇的贴片是刚刚好对称的,但小青的就会斜一点。
并且电影里的贴片是用真发一点点勾出来的,虽然耗时长,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会特别轻薄,有种透气感。
白蛇和小青的头饰,也都是全部用铜器一点点手工敲出来的。
法海这身看似平凡的袈裟,王晓霞专门跑去云冈石窟,拍了大量照片,分析配色,才设计出来的,
并且也是一片片手绣拼起来的,拼完再用金线绣上去,一点都不简单。
为了达到墨水在身上流动的效果,只能通过手绘,所以就连群戏里跟小青对打的“小黄人”和尚们的衣服也都是手绘上去的。
细致到18罗汉都没放过,18个人就有18个不同的妆面,每张脸都是按照戏曲脸谱的样式去画的。
传统戏曲里也可以有媲美欧美大片的顶级特效
虽然戏曲电影听起来很小众,感觉好像是专门拍给喜欢看戏的票友看的,但其实它在电影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京剧《定军山》,新中国成立之后拍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也是戏曲片,题材大家也很熟悉,《梁山泊与祝英台》。
1905年《定军山》
1954年《梁山泊与祝英台》
以往的戏曲电影,舞台感比较重,说是电影,但更多还是像在看戏。这次《白蛇传·情》就完全打破了戏曲电影的固定模式,全片的特效镜头占九成。
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电影专门请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三地的顶尖特效团队一起合作,开拍前做了210幅概念设计、10个置景空间。
李金辉老师和他的团队在美术设计的过程中,会把虚拟特效跟物理真实的空间融合在一起,保证虚拟和真实的风格统一。
前期创作关系氛围图
实际电影画面
片中求仙草的那场戏,也是特意铺了几百平方米的人造雪。
导演说这部电影的关键就是两个字“分寸”,每一秒的镜头他都要考量到传统艺术和电影语言之间的分寸。
这对演员的功底要求就非常高,不能脱离戏曲的身段、唱腔,同时要兼顾电影画面需要的那种眼神情绪的表达。
所以特效上既要保留舞台剧的意境,又带有国画水墨风格,把戏曲的“唱念做打”电影化。
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漫金山的画面,在原版的戏曲舞台上,是很多个演员一起挥水袖,用写意的方式来表示巨浪滔天,更多还是靠观众自己脑补。
但到了电影里这么做就不行了,最后长达6分钟宏大壮阔的特效镜头,才是符合观众预期的震撼效果。
说真的当时看到这一幕我都感觉浪快拍到我脸上了。
DNA里的东西被唱出来了
《白蛇传》翻拍了无数次,每个作品的诠释都不太一样,但这一次整个故事的重点都放在了“情”这个字上,也是电影名字的来源。
有网友说,虽然听不懂曾小敏老师的粤语唱词,但咿咿呀呀的调子一响起来,就感觉是DNA里的东西被唱出来了。
对于不怎么关注戏曲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吧,即使听不懂里面的门道,但依然能被感动到。
影片里有一句话: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我记得小时候看完《白蛇传》一直都觉得许仙太懦弱了,配不上白素贞的决绝和奋不顾身,尤其是他听信法海的话用雄黄酒去测白蛇是不是妖,放到现在一张渣男标签闪送给他。
但在这个版本里许仙的设定也做了调整,编剧说所有的角色都是善良的,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每个人只是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想去维护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东西。
其实不管是许仙白娘子的爱情、还是白蛇青蛇的亲情、又或是鹿童对白蛇的怜悯之情。尤其是白蛇,虽然是妖,但有情有义、敢爱敢恨,不就是当下最流行的大女主形象吗?
所以啊,戏曲真的其实一点都不落后,也没有保守,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它永远可以走在时代之先。
我觉得可能就像是编剧说的,艺术的形态样式不管是什么,但情感的真挚度和用心制作的东西,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他们希望传达的这一点情,可以像涟漪一样,层层扩开,也希望大家都能进电影院看一看我们文化的美学高度在哪。
感谢电影《白蛇传·情》 美术指导/视效设计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李金辉、
王晓霞工作室
文字:Keiko
图片:杰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