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疯子,率两千兵帮中国抵抗十万异族,揍得异族焚尸恸哭逃走!
五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封建王朝格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在古代是家常便饭,不管是割据势力混战,还是边疆异族来犯,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有的人通过战争稳固政局,有人借混战上位翻身,在这些战争中,不乏有一些以少胜多的绝世之战。
例如: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战役--淝水之战。这次战役在兵力上悬殊很大,前秦总共派出95万大军(一说三十几万),东晋只有8万军力,在相差十几倍人数的情况下,东晋却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前秦虽然人多,但是战略上出现失误,自己士兵玩了个大乌龙,损失惨重。还有我国中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战争--鄱阳湖之战。朱元璋虽然兵力不到对方的一半,但是他充分利用对手战略上的失误,巧妙的运用风向和水流等有利的自然条件,抢占了有利地形,最后获得大捷。
似乎每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都会有一个制胜理由,但是隋朝时期有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相差几十倍,最后两千隋兵竟然大获全胜,让世人惊叹不已,而且找不到一个充分的理由能够解释这种结局,可谓是奇迹。隋文帝登基后,结束了我国长期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建国初期,边境突厥人来敲竹杠,隋文帝直接断了对他们的来往。突厥碰到了钉子,心中不甘,于是在开皇二年,突厥派出十几万铁骑军,意图染指中原。少数民族本来就善于骑射,骁勇善战,突厥军队更是异常勇猛。文帝派达奚长儒迎战,但是只给了两千士兵。达奚长儒是游牧民族鲜卑人,这个种族在唐朝时期已经消亡了,极少一部分融入了其他民族。
达奚长儒率2000人打突厥10几万人,这个情况让人很疑惑,难道是达奚长儒得罪了什么人被坑了,亦或者达奚长儒对自己太过自信,没把突厥放在眼里?虽然说隋军战斗力很优异,但是这个数字几十倍的差距听起来真的有点恐怖。双方军队对峙的时候,隋军看来茫茫十几万突厥大军,心中开始七上八下,着实有点慌乱。但是主帅达奚长儒面对十几万铁骑一点都不怂,没有表现出丝毫畏惧之心,他鼓励士兵们拿出决心去战斗,点燃士兵们的斗志,军中士气大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达奚长儒,他是鲜卑族后裔,胆识过人,为人正直,父亲早先就担任骠骑大将军一职,达奚长儒得到父亲的真传,参军后,立下累累战功,战无不胜,坚不可摧,得到汉人政权重用。
这场和突厥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达奚长儒带领的军队兵器全部用完,他们就直接和对方肉搏,用拳头和突厥军队对战,与对方士兵撕扯在一起,拳头已经血肉模糊,手骨都已经露在外面。突厥军队第一次遇到这样不要命的对手,看着他们暴露在外的手骨,突厥士兵开始害怕起来,士气下降一大截,最后突破包围逃离战场。隋军两千多人最后只剩下三百人不到,但是死在他们手里的突厥军数以万计,这个结果让对手心生畏惧。达奚长儒受伤严重,身上有五处很严重的伤口,其中有两个地方已经被刺穿。突厥大军本来是信心满满,派出那么多人,有稳胜的决心,没想到遇到达奚长儒这块硬骨头,第一战就会打回了老家。次日,突厥人在交战之处焚烧尸体,大哭一场后离去。这次战争总共有十四场战斗,消灭了对方一半的军力。这样兵力悬殊巨大的战役,最后取得胜利,原因真的让人很费解,这可以说就是一个奇迹,要说隋军的武器比突厥人先进,但是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威力,能以一敌百。
最大的可能也许就是隋军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坚强的意念支撑着他们走到战争最后。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达奚长儒的领导作用,他能煽动战士们的决心,调动士兵积极的情绪,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为战斗而生的疯子,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给手下的将士们起了带头作用,若非有顽强抵抗的决心万万是走不到最后的,看来作战就是要有孤注一掷的精神。达奚长儒还有一个以少胜多的水战,那是和陈国的一次水战,达奚长儒负责拦阻陈国援军,对方派来七千精兵锐将在水陆分开增援,可是达奚长儒只有为数不多的士兵可以调遣,不能正面冲入,他便想出妙计,把几百个车轮绑在一起,用石头把这些车轮沉到河里,为对方水军军船行进的过程中制造阻力,没法增援。在对方无法动弹的时候,发起攻击,大败陈国军队。不得不说, 达奚长儒真的很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