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膝关节穿刺常用方法
在骨科门诊,每天都有很多膝关节炎的患者注射玻璃酸治疗,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将玻璃酸钠注射至膝关节腔内,此操作不同于肌肉注射,注射的针头也比较大,一般由骨科医生来完成,也可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
膝关节穿刺术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膝关节腔内积液,需行关节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关节腔内注射空气或造影剂,行关节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膝关节囊、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神经分布较为密集。许多神经分支深入到膝关节腔内的软骨、滑膜和软骨下血管。许多无髓鞘神经未梢感受器还与血管走行共同分布于关节囊、滑膜和关节脂肪垫。
膝关节腔积液的原因:
1、受伤(与运动有关)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
2、感染(结核)。
3、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
当关节退变、运动过力或创伤,使得关节腔内乳酸、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神经肽等被激活,能够引起疼痛,同时膝关节腔内出现大量关节腔积液,压力增加,膝关节肿胀。
1、以髌骨中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其第一和第二象限,各做45度的平分角,该平分线与髌骨内外缘的交点,即是进针点。
2、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髌骨上缘与髌骨内外侧缘的交点为两点,斜向髌股关节中心,以45°角穿刺。
膝关节腔内注射操作:
3、膝关节微屈30°左右,从髌骨下方的髌韧带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垂直进针。
定位: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
优点:
1、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组织薄,手感好。患者容易配合。
2、关节内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穿刺部位组织少,针头易达到关节腔。靠近髌上囊,可以将髌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髌上囊的液体。
定位:屈膝90°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方法:用指甲定位好后,消毒患处,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
膝关节腔内注射操作:
优点(膝眼):
1、比较好定位,关节注射后患者无疼痛。患者容易配合。
2、注射玻璃酸钠采用经髌股关节侧方关节腔内注射,可避免药物注入髌下脂肪垫造成疼痛和影响药物功效。
3、从髌骨外上方进针,也可以从内侧缘间隙进针,感觉效果也不错。如果滑膜增生严重,髌下脂肪垫太厚的话,就不容易进针了,反而容易反复刺激滑膜和脂肪垫引起疼痛。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操作均需严格无菌,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发生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不要刺入太深,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积液过多,于抽吸后适当加压固定包扎。如果液体较多,一般可以每周穿刺两次。
4、应边抽吸边进针,注意有无新鲜血液,如有说明刺入血管,应将穿刺针退出少许,改变方向后再继续进针。
5、反复在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药物,可造成关节损伤,因此,任何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药物,不应超过3次。
6、抽出的液体除需做镜下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还应作认真的肉眼观察,初步判定其性状,给予及时治疗。正常为草黄色,澄清透明,若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往往为外伤性;抽出的血液含有脂肪滴,则可能为关节内骨折,浑浊的液体提示有感染,若为脓液,则感染的诊断确定无疑。
(1)对于关节内有大量积液的病人,采用髌骨外上缘进针抽液,然后顺便注射玻璃酸钠。因为关节内有大量积液的时候,积液大多在髌上囊,髌股关节间隙也比较大,髌骨外上缘进针很容易操作,也可抽出积液。而对于没有关节积液的病人,髌骨外上缘进针不太容易操作。
(2)对于没有关节积液的病人,采用髌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一定要定好位置(屈膝90度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采用8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针头完全刺入,有一种落空感,有时回抽会抽出关节液,此时可放心注射;回抽如没抽出关节液,可以注射玻璃酸钠,如果注射时比较轻松,那就没有问题,如果注射时比较费力,病人感觉痛、胀,可以进一步向里面插下针头,左右移动下,注射时比较轻松,病人无不适即可再注射。只要熟练操作,定位正确,及时调整,病人很少出现注射后不适的。
注射的姿势选择也很重要,那么,你知道临床上常见的三种膝关节注射姿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