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南老街赏民国骑楼

过了文昌阁只见文昌最老的街道两侧全是灰色立面,中西合璧式的骑楼。这些海南最具特色的古城镇建筑之一的骑楼,虽经过多年变迁,历经沧桑,但风采依旧。行走在其中,如果没有各种商店门头提示,那感觉不亚于穿越时空。我们漫步在不是很宽的青石街道上,有种回到了久远的年代。虽然只是一条与文昌人相依为伴的老街道,但这条老街却记载着文昌几代人的繁华与落幕,见证着文昌新辉煌的诞生。一栋栋饱经岁月沧桑,高低各不相同的的骑楼,不仅风格优雅,造型秀丽,还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沿街聚集的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浮雕和华丽的装饰,看起来有些西洋的巴洛克味道。2-3层的骑楼从外形看分为三部分组成,即楼底、楼身、楼顶。底楼为颇具怀旧感的店铺,其前为敞开的柱廊,从马路边缘到店铺门口约有几米的进深,众多的骑楼连接在一起,楼底的廊庭柱子便形成一条紧密相连,通透宽敞的柱廊。每个柱子外表大多镌刻有简单的框纹,柱廊内的店铺悬挂的各种店名、广告牌等都很有特点,绝对称得上一道风景。骑楼二层以上为楼身,造型精致,花样别致,千姿百态,有着南洋风格的窗楣和狭长的木质百叶窗不仅纷繁多姿,而且窗楣还有大量变化万千的浮雕砖刻图案,这些浓缩了中西合璧特色的窗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据说,这些方形、半圆形、六角形、麻花形等窗楣构造,较广东、福建河和东南亚一带的骑楼窗楣有所不同,即这些窗楣在花样繁多的装饰构件之间,以及窗户上下的墙壁处的壁柱上,都镌刻着中国传统风格的各种浮雕、砖雕花饰,主要有荷花莲藕、梅兰竹菊、龙凤松鹤、回纹圈绳、蝙蝠等祥瑞淡雅之物,以及许多西式的藤蔓飘带,尽显审美志趣和艺术价值。楼顶拱起的部分被称为“女儿墙”,属于骑楼最美的部分,其线条千细柔和,卷曲带风洞的山花墙,勾勒出一道动感十足,异常美丽的天际线,再加上具有吉祥如意的浮雕装饰,使波浪起伏的天际线呈现出多姿多彩,把楼顶烘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骑楼无论是奇花异草的雕梁画栋,还是精致的浮雕、砖雕装饰,不仅体现出匠心独居的细微处理手法,还突出了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群体风格;不仅体现出文昌人的温柔、儒雅,还象征着家族的兴盛。因此,这些骑楼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外,也承载了一段难以湮灭的文昌华侨下南洋历史。如今,这些百年之后的骑楼,终究岁月蹉跎,虽然呈现出衰败苍老的容姿,但仍不失当年风貌。尽管有些骑楼年久失修,只剩下斑驳陆离的外形,但它还残留着模糊的印记以及曾经的高雅风范。

       老街的骑楼布局冲破了传统的居家单门独户束缚,从而使邻里间的人们常坐在一起摇着蒲扇喝茶、纳凉、聊天,尽享舒适和睦的生活。我在闲逛中不忘进店吃点、喝点老爸茶一类的当地特色小吃和饮品,期间顺便和一些当地人聊了聊翻修前后的老街,当地人告诉我:原来的老街及两侧的骑楼是破破烂烂,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底层的廊柱、铺面被贴上各种瓷砖,显得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二层以上的漂亮阳台随着岁月的洗礼变得嘿嘿呼呼。政府在翻新这条老街时借鉴了广州、海口、上海等历史街道改造的经验,按照南洋老建筑风格,在尽量保持建筑原貌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宗旨进行改造翻新,意在永葆民国老街的神韵。听完当地人的介绍,我觉得老街之所以称为“老”,就是因为它有老的味道,尽管政府对其原来的破烂不堪进行了翻修、改造,但因为对历史的尊重,从而还原了老街最朴实的风貌。如今,人们漫步在老街,不仅品味它的风情,更多的是享受它独特的味道。因为老街就像一本旧书,讲述着文南街的历史,民国的风情和南洋的故事。

我们逛完老街,沿着跨越文昌河的石桥来到对面的新城街道,当我回首眺望文昌河对岸沉默无言的骑楼时想到,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无论建设的多么漂亮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轻浮而没有什么底气,而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尽管街头巷尾比较狭窄,各种建筑物比较斑驳陆离,但却凝固着忠厚可靠的历史,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老街那饱经风雨的陈年陋巷,就像一位满目沧桑的老人,在其两鬓斑白间,依然能看见往昔峥嵘岁月里的那种豪情万丈。而骑楼犹如一位不施粉黛,风韵犹存的老妇,从它那展示的风韵里,让人有种神游南洋,梦回民国的感觉。按道理,这些算得上文物级别的骑楼应该保护起来,但文昌人至今还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着它。看着斑驳的老墙上贴满了五花八门的小广告,沿街的店铺贩卖者时髦的商品,总觉得影响着骑楼雕花装饰的气质。好在这些店铺仍然保留那种一搭一拆的老式木门,还能看到骑楼当年的影子。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恍惚间看到身穿旗袍撑着油纸伞的少妇,那婀娜的身影娉娉袅袅,呵呵。再俯视脚下浑浊的文昌河,想必在古时穿梭着运送各种货物的船只,场面一定热闹非凡。如今,空流的不见一叶扁舟,没有了当年的桨声灯影,河岸的码头早已成为搓麻将、下象棋、喝茶聊天的场所,这种物是人非的情景,让我怅然若失,油然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