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出土青花瓷器鉴赏,件件价值连城,精工造绝

青花云龙纹梅瓶,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明郢靖王墓出土,高25.4、口径5.6、底径11.2厘米。此瓶肩部绘一周莲瓣纹,下绘缠枝牡丹纹,主题纹饰为四爪云龙纹。造型秀美,亭亭玉立,色彩浓艳,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水浒传》里的青花翁酒之“翁”,当是指此类梅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藏。高42.5、口径5.4厘米。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辅以卷草纹及仰莲如意纹。纹饰带有宽有窄,其间以弦纹相隔,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江西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的突破创新,为其后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高30、口径8.8、腹径16、底径9.3厘米。此瓶口沿内绘卷草纹一周,颈部画蕉叶纹、回纹,肩上及近底处饰仰、覆莲瓣纹。腹椭圆,上下绘卷草纹一周,主题纹为云龙纹饰。整体画面层次清楚,全器纹饰上下分七层。

青花松竹梅纹双耳瓶。江西省博物馆藏。1976年江西省波阳县出土 高24.2、口径4.7、底径6.5厘米。全器从颈至圈足饰纹饰八层,颈部三层:五瓣蕉叶纹、钱文和二折枝花卉;主题纹饰在腹部,有三层:钱文、松竹梅、卷草纹;颈部八瓣仰莲纹,内有吊脚云;圈足双层覆莲瓣纹,各纹饰间以玄纹相隔。整器画面虽层次多,但满而不乱,画工精美。

青花松竹梅纹瓶,江西省博物馆藏。1976年江西省波阳县出土,高17、口径5.7、底径5.8厘米。腹部用青料勾绘劲松、翠竹、腊梅,组成一幅文人喜爱的“岁寒三友”图。腹底部露胎,釉色青白泛灰,腹部上下有两道明显的接胎痕。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寓意含蓄。青花呈色灰蓝发黑,用笔苍劲洒脱。

青花束莲纹梨形壶,首都博物馆藏。1973年北京市安定门外元代遗址出土。高10.6、口径2.8、底径4.5厘米。因壶形似梨,故名。主题纹饰仅绘一束莲花,构图疏朗,刻意表达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青花缠枝菊花牡丹纹托、盏。首都博物馆藏。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通高9,盏高5、口径10,托高5.1、外径12.5厘米。盏内底饰缠枝花卉,盏外壁和托内绘以“花盛叶茂”的缠枝牡丹和菊花,寓意富贵吉祥。间以卷草纹、莲瓣纹、蕉叶纹,构图严谨,繁而不乱。胎薄体轻,小巧玲珑。

青花盘龙纹碗,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高3.9、口径7.5、底径2.9厘米。此盏口沿内绘卷草纹图案,内底绘缠枝菊花纹,外侧腹部绘缠枝菊花纹。

青花梅花纹带座净瓶,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藏。1985年江西省萍乡市福田乡元代窖藏出土。通高19.7厘米,净瓶是佛门供奉佛祖之物,盛满甘露,象征观音菩萨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拯救众生。此瓶座为六棱形镂空花窗式,座身饰回纹及卷草纹,瓶主题纹饰为梅花纹,辅以回纹、弦纹、螺旋纹等。

青花带座缠枝菊蒜头瓶,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藏。通高23.2、口径2厘米,仿青铜器形制,器身有明显接痕,胎白,体厚重。器外蘸釉,器内施釉,白釉闪灰青,较乳浊。座身由六条外鼓的如意形脚与底相连,形成五个如意状镂空花窗。器边缘勾勒青花线和如意图案。青料灰青浓重,有下凹的黑斑。属民窑生产的明器。

青花月梅纹蒜头瓶,广东省物博馆藏。高15.8、口径2.2、底径4厘米。从目前资料所载元青花蒜头瓶的器型来说,基本上是两种:无座蒜头瓶和带座蒜头瓶。腹间主题纹饰画梅花、月亮,线条粗犷草率,一气呵成,好似书法的大写意笔法,两枝梅花相互应对,两梅之间,画一半月,是元代常用的纹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