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双11”今日提前打响 网购“一号预警”发布(收藏)
导读:10月30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学习贯彻《电子商务法》、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在“双11”前夕召开此次座谈会,无疑是给各大电商平台敲响“警钟”,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进行保驾护航。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信ID:i100ec)发布电商快评予以解读,并针对“双11”电商大促期间出现的消费陷阱,发出消费预警与消费提醒。
01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座谈会
11月1日,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正式打响,“剁手族”们早已按捺不住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网易考拉海购、贝贝网......等近百家大小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大促,预售、定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各种促销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为避免落入双十一消费陷阱。
此外,10月30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学习贯彻《电子商务法》、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召集京东、百度、亚马逊中国、当当网、拼多多、国美在线、美团、云集、苏宁易购、网易考拉、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13家网络经营企业,听取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建议,研讨部署规范网络经营和集中促销活动。会议上,通报了总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规范监管工作情况和2018年网剑行动方案。指出,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对网络集中促销活动的规范监管工作。往年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中,主要存在假打折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及违法广告、不公平格式条款、“刷单炒信”、限制商家选择平台等问题。希望网络经营企业认真对照上述问题,回应消费者诉求,在平台治理、信息披露、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切实履行好网络经营主体责任。
在“双11”前夕召开此次座谈会,无疑是给各大电商平台敲响“警钟”,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进行保驾护航。
02
十大网购消费陷阱 “剁手”前要睁大眼睛
陷阱一:预售商品谨防“退换”问题
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预售”商品也有猫腻,部分商家在其预售的商品中以“不明朗”的方式明确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实际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商家对于预售规定,显然有悖于消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的“网购7天后悔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提醒:为了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周期长等问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涨价后降价 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部分商家借着价格促销的名头来进行价格欺诈,先涨价后降价,甚至有的商家所降价格比原本的销售价格还要高,目的只是为了提高销量,来满足自身的利益,大部分消费者对这方面辨别不清,最后落入他们的陷阱之中。此外,先涨后降套路出现的类型主要为,虚构原价、虚构优惠折扣、随意标注价格等情况较为突出。
于此同时,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消费者在提前购买“预售商品”时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陷阱三:赠品虽多 小心藏“猫腻”
在电商促销期间,尤其是大型家电购买中的惯用伎俩就是购买商品附赠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赠品却不在商家的质量保质期内,通常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此类情况主要出现在购买大家电送小家电为例,消费者购买冰箱赠送一个电饭煲,冰箱可以享受正常保修、退换货服务,而电饭煲却被明确规定不能享受质量问题7天包退、15天包换、1年保修的三包法规定保修。
《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应提供“三包”服务。因此,商家此举与法律相违背。
赠品存在的问题:
(1)商家活动介绍页面明确显示有赠品,收到货却发现没有赠品;
(2)赠品通常没有发票,不享受正规的三包服务。
平台责任: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加强商家对于赠品的规定,符合三包内的赠品享有正常的三包服务。
消费提醒: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如果有赠品附送的商品,要对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这样一来,如果诸如电饭煲这样的赠品原厂保修长达3年,那么消费者凭借质保卡同样可以享受到原厂3年保修服务。
陷阱四:不是所有红包、链接都能点
红包成为电商大促的标配,“双11”更不能例外,这几天淘宝天猫红包、代金券满天飞,浏览器首页、各大APP首页无不被红包“侵蚀”。然而,除电商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广大用户,小心这几种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陷阱五:低价拼团或藏“猫腻”
当下低价拼团的模式早已不是那么陌生,拼团价格低廉且实惠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双11”当然成为社交拼团用户的狂欢,微信朋友圈内的各类拼团信息都打上了“双11”的标签。近年来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拼团购物因价格便宜、商品种类多等原因日益火爆,为角逐社交拼团市场,多家电商平台推出拼团系列,如主打拼团的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蜜芽拼团、贝贝拼团等,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出现质量差、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广大社交拼团用户,“双十一”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常见的拼团陷阱:
(1)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的陷阱。消费者参与一元拼大奖,支付一元购才发现实为抽奖活动,一般都不会中奖,且最终中奖者也没有公布。这是商家骗取下载量的惯用手法;
(2)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很多低价拼团活动当你支付下单后,几天后商家告知拼团不成功,但下单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就被商家获取并且被贩卖。
(3)虚假拼团链接。小心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分享的各类拼团链接,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当点击后就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直接造成个人经济损失。
陷阱六: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的话题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早已被大家热议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当然,在“双11”期间对于在天猫、淘宝、国美在线等平台销售的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需谨慎下单。
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显示,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括的服务价值。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因此在服务体系上应差距不大。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陷阱七:下单之后冒充商家客服发诈骗短信
相比较于商家会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店庆促销信息,比如短信、邮件等促销信息而言,冒充网络商家客服更具欺骗性。消费者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下完订单,第二天就收到商家客服短信:“由于系统升级,查询到您帐户异常,导致您订购的商品订单失效,请拨打4008***610电话办理激活退款”,这类短信仿照官方商家说的有模有样,有的甚至还能准确报出买家的个人信息和网购交易记录,迷惑性很大。在拨打商家客服咨询时,也一定要仔细确认为其是否官方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陷阱八:快递诈骗防不胜防
狂欢过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快递,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消费者等待快递的焦急心理,快递诈骗现象屡现。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统计,目前快递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快递员”谎称包裹遗失,要求加消费者微信赔偿。添加微信后,“快递员”发送二维码,里面有诱导性网址链接,骗取消费者验证码后更改用户账户,把钱转到理财账户后被提走。
(2)货到付款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以重要文件、饰品、手表、洗漱用品、赠品等名目进行精准投递,要求消费者货到付款,包裹内实为废纸等不值钱物品。
(3)假冒客服诈骗。骗子假冒客服以购买产品缺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快件丢失等为由给消费者打电话、发短信,同时以“赔偿承诺”为由向消费者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信息。随后,以网站客服系统故障为由,向消费者发送一条包含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消费者一旦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对方就会以系统拥堵、不立即转账资金会冻结为由,让消费者提供手机验证码,只要一提供,钱立即被转走。
(4)诱骗汇款诈骗。突然收到一条短信:XX快递通知您有包裹未签收,请与某电话联系。电话打过去,对方就会要求提供电话、姓名,然后说你的包裹安检有问题(有毒品之类违禁物品),涉嫌违法。声称可帮你转到公安部门跟X警官联系,还让你打114查询该号码。很多人一听到“违法”两字就慌了,为了自证清白,会乖乖地按骗子的要求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等到反应过来,钱已经被骗走了。
(5)谎称中奖诈骗。收到陌生快递,里面仅有一张宣传单和一张刮奖卡。打电话去确认,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手续、交税、公证,甚至还有要差旅费的。还有一些人收到的中奖卡需要按照指令点开网址、开通授权,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以上几类快递诈骗形式较为常见,消费者需小心,以防落入陷阱。此外,快递诈骗形式多样,但只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扫二维码、发送验证码、不允许验货就要求付款的一律拒绝。
陷阱九: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无提示 服务费没有发票
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分期乐、惠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
但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目前,多数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手续费部分并不提供发票服务,对于一些公司采购行为需要发票的用户需谨慎使用。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
陷阱十:好心帮朋友代付,结果被骗
在“双11”这样的日子,平台方又是抢购,又是秒杀,氛围很是热闹。骗们子会通过QQ、微信之类的聊天工具,伪装成你的亲朋好友希望你能帮忙代付。如果你中招,就很快会发现,代付后就被拉黑了。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醒,为防止“双11”期间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再次发生,区消费者协会建议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同时,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银;养成良好的习惯,操作结束后选择“退出”淘宝、支付宝、网银,并关闭浏览器;密码设置要科学,密码也要避免简单保存在电脑中。
03
七大消费提醒 助力“双11”消费
面对“眼花缭乱”的“双十一”购物节,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以下七条消费提醒:
一、理性对待促销宣传,避免冲动消费
“双十一”期间,电商们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容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警惕价格陷阱,建议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和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资料,避免权益受损。
二、熟悉规则,适度采买生活用品
鲜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在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
三、判断真假,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在网上购物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购物网站时切记核对官网地址,不要轻易尝试点击卖家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防止电脑被木马软件操控误入“钓鱼”网站。
四、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谨防不良贷款
为促进消费,各大网商(如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淘宝、京东等传统平台)纷纷推出了先买后还的借贷手段,甚至针对没有固定收入或收入微薄的学生团体推出了更加方便的支付手段。网络借贷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暗藏风险:开始借贷金额不高,翻倍速度快,让借贷人不堪重负。
五、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避免消费纠纷
双11期间,各大商家出现预付定金制度,商家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余款才能享受优惠价,然而很多消费者并没有仔细了解活动的规则,甚至不清楚这些促销手段存在着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付款、订单可能被无故取消、定金不予退还等“猫腻”,因此,建议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规则,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以及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
六、使用安全支付方式,谨防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