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学岭路旧时光
2010年9月初的一个上午,天气比较闷热,第一次去州学岭路,也是从临川三小路口进去的,不多远就是州学岭24号的基督教洪恩堂。墙上的油漆有些斑驳,颜色还是能够分辨的,不像现在灰灰的一片。
古老的巷子,少不了断壁残垣,认不出这是什么植物,在残墙脚下疯长,把根深深地扎进墙缝里,让你惊叹生命的顽强。
一栋大宅的拐角处,两根竹叉支起来的帐篷下,几个鸡笼、一个大盆,便是这位赤膊的生意。你要买鸡?现杀现拔毛,立等可取,帮你处理得干干净净。只是污水横流,气味难闻。现在的街上似乎看不到这样情景了。
那时候的巷子里,老宅子要比现在多。青石的墙根,青石的门框,青砖的清水墙,厚实而古朴。
也有几十年前单位盖的砖混楼房,留下那个年代的特征——清水墙,木门窗。
当然,州学岭路有名的还是几处大宅子。王家大夫第,前门为木质门坊,后院为砖石结构的宅邸。
胡家大院,现在是抚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好几进的宅邸。
雷家大夫第,也是抚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宅子的石台阶上,拆除了石门槛,用水泥垫出斜坡,便于板车、摩托车进出,也算是以时俱进了。
雷仕杰公祠,里面早就隔出许多房间,成了居民住宅了。
走进这些大宅子,尽管自来水管从厅堂中间纵贯,里面看上去很是杂乱,可从地面和天井的大条石、粗大的木柱石磉来看,当年花费的银两可想而知了。
再看看这些穿枋和前挑的木雕,以及门楣的装饰,也可想见当年不失为富丽堂皇。
这天是周六,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更多的孩子,却是在做着作业。转眼7年过去,这些孩子应该是初中高中生了吧?自千年前,抚州设州学以来,这里就成为抚州人才的殿堂,随处可见背井离乡莘莘学子孜孜求学的场景。今天,眼前的情景,让人感到欣慰,临川才子必定后继有人!
近午的阳光并不炽烈,但由于闷热,竹椅下、门槛上、炉灶旁,小猫咪们都露出慵懒的表情,无精打采。
破旧的厨房边、低矮屋檐下,老住户们见缝插针,栽上些花花草草,让你赏心悦目。不用的陶罐瓦钵,装点泥巴,种点小葱青菜,要吃便摘,是再好不过的了。
毕竟,有的房子老了,要倒了。也许是因为有很多是公房,修不过来,以至年久失修:也许是因为住房条件改善,人们陆续迁出。
如今,拆得只剩下一侧门柱的国营昌富机械厂,那时虽然停产了,厂房还是在的。
靠近赣东大道的这栋大夫第,早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字门头的大门内是院子,再里面才是宅子。可惜,大门门楣上的石板被盗了,留下一块大大的伤疤,也不知道那偷掉的石板上刻了什么。
走进里面,三重直进,住着好几户人家。
天井中,大大小小的水缸水桶尿桶摆了一地。
上厅的居民是一位退休乡村老师,租住在这儿好几十年,子女们早就成家迁走了。
后门门背,放了一堆木柴,摆了几个炉灶,这便是她家的厨房了。
从后门出去,一派田园风光,住户的菜地郁郁葱葱。一条丝瓜藤上结了两个小瓜,顽强地攀上了后窗……
如今,因为棚改,州学岭路很多房子要拆掉了,州学岭路居民大都搬走了,还有那些娃娃们也不知迁往何处了。剩下来的十几栋大宅子,什么大夫第呀,大院呀,公祠呀,门前都挂了抚州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新装了蓝色的铁皮门,上了大锁,一般人再也不能入内参观了。也许要等到修缮以后,作为景点重新开放,人们才能一睹芳容……
(2010年9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