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 | 气功·脾脏病小炼形功法
(一)适应症
脾脏肿大、症瘕痞气、脾气虚、脾阳虛(病久虚损伤脾)、黑热病后遗症、能食而不知饥、皮下出血等。
实践证明,凡脾肿大者,照此法练半月左右,即有明显疔效。对肝胆病患者,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及五行学说肝木克脾土之理,肝病患者练肝脏小练形半月后,加本法俱练,可增加饮食,消除腹胀,对肝脏病愈有促痊作用。
(二)脾脏病概述
正常人的脾脏浊音界位于胸部左侧第9~11胁间,宽度4~7厘米。正常脾脏以手触及不到,如能触及,则已肿大三倍。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病皆可引起脾脏肿大,常见的脾脏肿大原因为:
1.感染性脾肿大。见于败血症(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属感染,粟粒性结核和急性疟疾等。
2.充血性脾肿大。见于晚期肝硬化、脾静脉或门静脉血脉形成等。
3.血液病的脾肿大。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与脾机能亢进等。
4.赘生性脾肿大。见于脾淋巴瘤。
另外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小儿的任何感染性疾病,皆可弓|起脾脏肿大。最大之脾脏,常见于慢性髓性白血病。其它可弓[起脾脏肿大至脐水平以下的多为慢性疟疾、黑热病和晚期血吸虫病。来自“武宗”公众号·中度脾肿大(肋下3厘米处至脐之间),常见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与脾瘤。黑热病后遗症可见轻度脾脏肿大。脾肿大质软且伴有触痛者,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肿大。黑热病患者的脾脏较慢性髓性白血病、血吸虫病和慢性疟病等患者的脾脏柔韧。
传统医学认为脾脏肿大多属“积聚”、“症瘕”的范围,此病的发生多与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有关。所以脾脏肿大患者,除应按法习练脾脏病小炼形外,尚须加以肝脏病小炼形法练之,疗效更为显著。
(三)功法
1.姿势
以单腿蹲坐势效果较好。在不方便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站、行、卧势。说明事项同心脏病小炼形法。
单腿蹲坐势先屈右腿,放松放平,以右足跟轻抵会阴穴或左臀部;次将左腿屈膝立起,足掌置平,腿股部微接腹左,膝关节正对左乳。·来自“武宗”公众号·左掌内劳宫穴与左胁章门穴相帖,夹在左侧腹与大腿之间,右掌内劳宫与神阙穴相帖,两掌食、中、无名指三指自然交叉。如体胖,大腹便便者,可做象征性交叉。此为结印法。(图1)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站势:同心脏病小炼形法。握手法同上。
仰卧势:枕高以舒适为度,自然仰卧于床,握手法同上。
行势:同心脏病小炼形法。握手法同上。
2.呼吸
鼻吸气,同时默念“公”字音(刚韵),一吸到底,直抵脾脏;口呼发“果”字音(柔韵),一呼到底,直发于脾脏,其它事项同心脏病小炼形。如此反复呼吸,见图2所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意念与其它的配合
意守脾区,体会音符对脾区的波动。吸气时,脾区、脐部外凸,两掌心变凹;呼气时脾区、脐部内凹,两掌心变凸。总之,双掌心劳宫穴与章门、神阙穴若即若离地轻贴着,与呼吸配合一凹一凸,使之产生共振。
如此操作半月左右,双掌变作轻微颤动,其频率可稍快些,其机理同肝脏病小炼形颤动法。
4.功后导引
眼球左右转3~5次,而后头颈左右转3~5次,随之慢慢睁目。继平伸左腿,以两手攀住平伸的左脚掌趾,手向后用力,脚往前蹬,互相抗力。(图3)。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放松后再如前法,磐蹬3~5次后,换右脚为之。然后两手撑地,双膝跪地,摇头扭腰回顾背后,以尽力为度。扭头朝左,臀部右摆,扭头朝右,臀部左摆,成相对之势,左右各3~5次。(图4)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功理
脾脏在五行生化上属于先天土脏,为五脏先天之母,上散津于肺,下流湿于肾。如脾脏有病,则影响其余四脏的气化。脾之功能主运化、主统血。所以,握手法劳宫穴贴章门与神阙。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该脏经气汇集的地方),又为五脏之会穴;神阙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脐周为腹,为足太阴脾经所主。所以脾经失调,往往脐周不适。来自“武宗”公众号·结印如法,对培补元气,改善脾土运化功能,使之健运,极有利益。又脾土脏,其声为宫,“公”“果”属宫韵,在顺式呼吸法中,亦即腹式呼吸时音韵可起到抵发脾脏气机的作用。而功后如此导引,运动了足太阴经脉,能除脾脏积聚之风邪,增加食欲。
(五)脾脏病配合动功锻炼
可选练抱臂、吞吐探海、弯弓射月等功法。动作详解,请见“峨眉十八法”。
(六)饮食起居的配合
首制意妄并要抑怒。妄意伤脾,大怒伤肝,肝脾不和则气机升降受阻,脾胃之运化和吸收,肝之疏泄功能均受影响。故必须保持乐观情绪。练功百日内戒房事及烟、酒,百日后也应加以注意。本病患者大多食欲和消化能力较差,饮食要多样化,多吃鱼、瘦肉、蛋、乳类,还须保证有足够的糖类和维生素。脂肪应少摄入,尤以动物脂肪更应少食。禁辛辣如辣椒、大葱、蒜及生硬食物。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要限制食盐和饮水量。脾脏病的食饵疗法,须遵“脾苦湿,食苦以燥之”“脾欲缓,食甘以缓之”的原则。即湿留着脾邪有余之实症,以食苦而燥湿;脾之正气因受邪而失缓和畅达的正常性,此虚症候以食甘味而促其缓畅。平时配合饭食宜服大豆、粳米、小米、糯米、饭焦、猪肉、牛肉、鲫鱼、鳝鱼、泥鳅鱼、鸭肫于、鸡肫干、雁肫干、猪肚、牛肚、栗子、葵子、柿子、饴糖、藿香、大枣、蚱蜜、黄豆芽、薏米、茯苓糕、糯米草、金针花、苦瓜、兰花根、侧耳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