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0155】李斯还是比韩非厉害一点点~

通鉴原文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 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 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 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 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月残读鉴

同样为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都是非常有成就的,李斯得到了秦国的重用,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韩非郁郁不得志,所以,只能转而写书,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留给后人去实践。两个人都很厉害,难分高下啊。

从实用角度看,李斯比韩非厉害得太多了!韩非在韩国,他想不出办法让韩王重用他,或者使用他的策略、理论来治理国家;来到秦国,他一样没有办法去弄清楚,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理论和思想得到秦王的重用,而李斯显然不一样,他用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逐客令,并上书《谏逐客书》,一举登顶,当上了相国,将自己的才华抱负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我这样说,高下立现了,是吧?

那么,韩非和李斯的差距在哪里呢?

或许是“促成客户成交的能力”吧。有很多销售人员,说得很多,也能让消费者心动,但是,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客户却是说要再想想,迟疑不定,最终没有下单。而销售高手就不一样,他们有独特的办法,能够促成客户尽快做出决定,并下单购买。

韩非的理论其实已经让秦王非常心动,但是,他自己却没有采取行动,让秦王下定决心,使用他的理论,也就是“临门一脚”没有做好。

其实,弱的销售,总认为成交是在签订合约的那一刻发生,而牛逼的销售,在销售过程中,每一个时刻都是促成购买的时机,一步一步的引诱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而最后的合同签订,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什么时候签订并不重要了,因为,客户肯定要签的。

至于里面的区别,太多了,就不说了。

参考译文
韩国国君韩安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大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遣韩非为使节往秦国拜谒问安。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 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于是,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yín乱无能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的排斥而悲伤。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 《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占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在 不断学习中成长!
人鉴,明得失;
史鉴,知兴替;
铜鉴
,正衣冠;
以史为鉴
通鉴小故事
微信号:yezidis
QQ群:115853998
(0)

相关推荐

  • 李说我听:韩非子是怎样结下怨敌的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攻打韩国,不为别的,只为一介书生---韩非. 韩非何许人也? 今天我们都称韩非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家成就最高的人.他虽然没有老子 ...

  • 秦朝丞相李斯在腰斩前大喊了一句话,后来竟然成为了现实

    公元前208年的某一天里,秦国都城咸阳的集市上人满为患,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而集市中央的台子上,一个五大三粗的刽子手一脸严肃的坐在上面,手里的鬼头刀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

  • 战国311 韩非使秦——嬴政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口吃才人”

    尉缭得势.李斯当权,这两个人帮助秦王,秦王是如虎添翼.而且这几位伙计都不约而同地把韩国作为一统天下的第一步,也就是说,秦国要把韩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而实际上韩国人也不是笨蛋,早在秦国和赵国开始闹矛盾的 ...

  • ​韩非:一个权术思想家入秦后的命运

    文 · 戴君   编辑·王笑笑 韩非:战国思想家.文学家. 西安足迹:约公元前233年入西安,同年死于云阳监狱. 入秦后:思想间谍的作为 韩非入关中的那年,刚好47岁,著书多卷,已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 ...

  • 从刀笔小吏到大秦丞相,一起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职场逆袭

    李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几经起落,登上了秦国政坛的最高峰,他辅佐秦王嬴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在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中,李斯功不可没.可是李斯原是楚国人,而且出身平民,那么, ...

  • 他是战国最强大的外交官之一,舌战四国,彻底结束战国合纵

    战国时期各国纵横捭阖,外交人才频出.苏秦.张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创立的合纵连横更是影响战国后期的重要策略.但是在战国末期合纵局面却被彻底打破了,这与一个叫姚贾的人密不可分.这个人可以说是战国末期最 ...

  •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热播让很多观众对秦国及秦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也从观剧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不过<大秦赋>虽然是以历史正剧的名义推出,但其中还是有诸多情 ...

  • 【通鉴0194】赵高李斯谁更厉害?

    通鉴原文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 言之久矣.今时 ...

  • 韩非:一个天才的陨落,谁之过错?秦始皇李斯姚贾谁都跑不了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非子".身上这么多标签的他,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活得并不轻松.在那个纷乱的虎狼时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秦始皇 李斯 韩非 荆轲刺秦王 焚书坑儒 谏逐客书 张良刺秦

    秦王嬴政为避免各国到秦国的人进行挑拨离间,下令驱逐外来人.楚国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上书秦王说,之前秦国的业绩很多都是在各国的客卿建议下取得的,如果一律驱逐,其中的能人就会为他国效力了. 嬴政看了 ...

  • 读通鉴(46)李斯自取灭亡

    读通鉴(46)李斯自取灭亡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唯恐大臣入朝奏事将自己所作所为暴露,于劝说二世: "天子之所以高贵,只要听到他的声音,群臣见不到其面的原因.而且陛下富于春秋 ...

  • 读通鉴(38)韩非愤而秦国献策,李牧前线被赵国杀害

    读通鉴(38)韩非死于献策,李牧死于不败,荆轲死于刺秦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赵人伐燕,取狸阳.赵兵还没有回国,秦国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讨伐赵国,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酀. ...

  • 【通鉴0153】李斯是怎样上位的?

    通鉴原文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于宛,迎蹇叔 ...

  • 【通鉴0196】李斯死了

    通鉴原文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 "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

  • 权谋理论派的韩非VS权术实战派的李斯

    昨天YY频道和朋友们交流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韩非子那么牛,对权谋甚为精通,为啥没有东西李斯却能胜出. 其实熟悉史记权谋的朋友们都知道,韩非子是只是公子而已,一开始就是贵族,并没有在政治核心的斗争中历 ...

  • 吕不韦与李斯二人谁更厉害?让历史告诉我们

    吕不韦与李斯,都是与大秦王朝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二人,一个是促使秦始皇登上秦国国君宝座的关键人物:另一个则全力辅佐秦始皇,为大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治国理政方案. 要问这两个人谁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