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长篇小说连载《岁月芬芳》之《人间大爱》【中】
秦淮河
李鑫还陪同母亲神游了秦淮河。如梦似幻的景色,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美轮美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叹咏更有文人骚客的凭吊给秦淮河罩上了扑朔迷离的光环。
烟花之地的秦淮河,游人、画舫,是如何充满了叫人沉醉迷离的诗意?杜牧的《泊秦淮》反映了时局动荡之下的纸醉金迷,因此歌妓成为千夫所指,可是有谁会去关心笙歌繁华背后歌妓的心酸血泪?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他们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的同体作文,道尽了秦淮河的种种妙处,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温柔飘香的绿水,飘渺的歌声….
坐落在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是一个美丽的所在,因时隔多年,却并没有给郭莲芬留下太深的印象。他只记得当年自己荒诞的想法:山東曲阜的孔圣人何以在此拥有香火?莫非他的足迹从齐鲁大地涉足到了金陵水乡?原来,东晋时,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于是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并未建孔庙,宋仁宗时在学宫前面建庙,目的是希望士子遵循先圣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夫子庙的香火很盛,虔诚的善男信女是为了沾一点夫子的灵气,还是真的出于对他的景仰?
夫子庙前是秦淮河,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据说是全国照壁之最。这里聚集了秦淮许多有名的建筑:北岸庙前的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的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庙东的魁星阁。从这些建筑,我们可以窥见她昔日的繁华。
自古以来秦淮河便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之地,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秦淮河往往被形容为十里秦淮,可能是古时候的人形容秦淮河的繁华地段,实际上秦淮河远远不止十里。
风景优美秀丽,旁边就是夫子庙,旅游项目丰富,过时过节还有庙会,是南京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提起夫子庙与秦淮河,无论到没到过南京的人,总有几分晓得。再有江淮名妓董小宛的传说种种,使得这脂粉文化中的秦淮两岸愈发显得迷人了。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修复过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路,极富情趣和魅力。
李鑫早在学生时期就读过朱、俞二人的散文,心目中已对秦淮河很是神往,期待有一天也体验一下夜游秦淮河的韵味。所以,那次一到了秦淮河,在贡院街看过夫子庙、瞻园和江南贡院,用过那里的风味小吃,便和母亲一起来到魁星阁前的东水关水上码头,购票登上了游船,圆了多年来的夙愿。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秦淮河古代称淮水,据说因秦始皇时凿开方山引淮水入城而得名。自东吴以来,一向被视为六朝锦绣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尽管隋唐以后渐趋衰败,到了明清又重现繁华,河畔人烟稠密,楼台鳞次栉比,弦歌终日缭绕。近代因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河道淤塞,两岸建筑亦遭破坏,繁华景象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巨款对秦淮河景区进行整治、修复,使夫子庙、瞻园、贡院、白鹭洲等历经沧桑的文化古迹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再度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秦淮河东水关码头停靠的游船,不见了朱自清笔下的“七板子”,都是清一色的仿古画舫。船头高悬两串大红彩灯,船舱边缘缀满华美的霓虹灯饰,故使码头上灯火璀璨。画舫为机动,行进速度比划桨快得多,舱内靠背椅可坐近二十人。一位导游小姐佩戴微型扩音器随船讲解,向游客介绍两岸的风光和历史典故。游人透过玻璃窗可观瞻河岸夜景,所见楼台、宝塔、桥梁的轮廓都由霓虹灯来勾画,一座座人物雕像、缀满彩灯的碧树、万缕垂挂的葛萝、龙凤呈祥的大型彩灯照壁,都从眼前纷纷退去,令人目不暇接,犹如走入万花筒。
由于坐在船舱内视野受到限制,母子二人唯恐错过沿岸的景观,同时也便于拍照,于是来到船头,与河水和岸上景色拉近了距离。沿岸幢幢明清风格的楼宇临河开着门户,与秦淮河融为一体;河中游船来来往往,带着流动的灯火,恍如夜空中划过流星的银河。夜色中船头下的河水黯沉沉,发出泼剌泼剌的水响;稍远些的水面倒映着岸上斑斓的霓虹光波,不时隐现建筑物的倒影;远处的河面上空则被一层水雾所笼罩,点点灯光在缥缈中闪烁。李鑫在搜寻朱、俞二人笔下的烛光和汽油灯,结果没有,所有都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闪烁着新时代的明艳和光华。他似乎又感到有点不足,因为明艳固然令人开颜,但那种忽明忽暗的“江枫渔火”与“桨声灯影”的梦幻境界,似乎更有另一番审美的情趣。
秦淮河古时是文人金粉荟萃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时的景象;“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苏轼描绘宋朝时的秦淮河。“澹粉轻烟佳丽名,……灯火樊楼似汴京。”这是钱谦益(号牧斋)对明末清初秦淮河“金粉烟火”的赞叹!游程中,导游小姐的讲解,牵着李鑫的思路在这十里秦淮长廊徜徉,感受往昔的繁华。北岸的一座高楼叫江南贡院,还有临近供奉祭祀孔子的夫子庙,都是明清时代的科举考场,使得贡院街一带考生云集、文人荟萃,酒楼、茶楼、青楼、商铺等也应运而生,成为文人骚客瞩目之地。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曾在秦淮河畔居住生活十九年,根据切身生活体验和搜集到的素材,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尖锐嘲讽了封建士大夫的腐朽生活和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船过贡院不远,导游让他们看河边一排美女雕像。原来这就是明朝末年的“秦淮八艳”:寇白门、董小宛、卞玉京、顾眉生、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马湘兰。“八艳”中有四位李鑫以前曾闻其名:柳如是和董小宛虽然是青楼女子,却也称得上是女诗人。柳如是还有《戊寅草》、《柳如是诗》诗集存世。作家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一文中还录有她的诗句。其次就是李香君,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在传奇《桃花扇》中写到了她。剧本描写明清易代时秦淮河名妓李香君与才子侯方域的恋情纠葛,表现了李香君的爱国情操,这在大学古典文学史中讲过的。现今秦淮河畔的眉香楼,据说就是李香君的故居。还有就是陈圆圆,学过历史的人似乎都知道她的大名,因为这个往日秦淮河的名妓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明末守卫山海关的大将吴三桂,只因成了自己小妾的陈圆圆被攻入北京的李自成部下强占,就一气之下投降清军,并率兵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最后复得陈圆圆。李香君、陈圆圆等“秦淮八艳”的故事,仿佛将人们带到明朝末年青楼丽人与才子名士的艳情时代,是那么的哀婉、凄怆、悠长……
“前方就是白鹭洲公园”,导游的话把李鑫从思古的幽情中唤醒,他抬眼望着前方的一片园林,同时想起有关资料的记载:白鹭洲原来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园内景观处处,各式桥梁、佛塔、假山、亭台楼榭,应有尽有,是南京的著名景区。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园进行了全面修整,现在与秦淮河连成一体,成为秦淮河风景带的一颗明珠。因为他们乘船不能登岸,只好沿途观景听导游讲述白鹭洲的历史轶闻掌故:唐朝诗人王昌龄在南京做官时就住在白鹭洲附近的桃叶渡,经常到白鹭洲宴饮文友,写下《留别岑参兄弟》等诗作;明朝徐达后人徐天赐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密友,常在白鹭州赋诗唱和,现今园内立有二人的雕像;“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当年就住在白鹭洲,现已恢复她的故居;还有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名画《东园图》,生动描绘了白鹭洲的人文风韵和自然景观,现在也复制出来了。新白鹭洲公园设计建造了一条长廊,镌刻着“六朝金粉,秦淮风月”的诗词作品,集中展示秦淮歌楼妓馆的文化风貌。他们虽说没有登岸游览,但听了这些介绍,也算神游了一遍文化底蕴深厚的白鹭洲。
游船过了白鹭洲公园直达中华门,然后开始返航。画舫凌波,从座座造型精美的古桥下驶过。一路之上,所见所闻都是古色古香又焕发着崭新风姿的景致。如今的秦淮河,已不见了朱、俞二人泛舟时弥漫着的香艳氛围,也不会遭到歌妓船三番五次的纠缠,而使游客感到拘谨与张惶。他们现在所游的秦淮河,已将新时代的光华与绵远的历史融合在一起,繁华而雅致,深厚而悠久,煽情而铭心。她像一条文化长廊和时光隧道,集楼台、彩船、灯饰、园林、街市、古迹于一体,以及朝代的更替兴衰,世境的昌盛与衰败,风流才子与青楼佳丽,荣华富贵与穷愁潦倒,两千年来的历史故事,都在这条河上演绎、流淌。秦淮河承载着太多的精神财富、太多的沧桑变迁、太多的人间风流韵事,显现出一种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感。这些都不是一次夜游所能完全领受得到的,但必将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发酵、生发出更多的感悟。
奶孙三人登华山“
“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平。”这幅悬挂在西岳华山之麓——玉泉院的对联,寓意深奥,耐人回味。1992年夏,李力、李燕陪同奶奶郭莲芬登了华山。他们深思着、品评着,开始了登程。
他们奶孙三人出玉泉院,入山门,过玉龙桥,拾级而上。那天晚上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十五日,天上月圆圆,水中圆圆月,潺潺溪流为他们弹琴,唧唧山虫为他们吟唱。李燕也受了感染,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十五的月亮》,静寂的幽谷,也响起了回音,歌声在悠悠飘荡,传得很远很远……
一曲唱罢,李力独生奇想地出了个题目:对带“月”字的古诗词,对不上者,每次罚西瓜一个。于是,“明月溪上见青山”、“月是故乡明”、“秦时明月汉时关”、“八千里路云和月”、“抬头望明月”、“杨柳岸,晓风残月”……足足有数百句之多。这样一来,他们不知不觉已过了第一关、石门、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群仙观、老君犁沟等。到了北峰,他们才坐下来,一边“休整”队伍,一边观赏华山月景:只见月亮映出了林立怪石和叠嶂奇峰的轮廓,山峦都披着朦朦胧胧的灰衣,像瑶池的仙女,裙连着裙地簇附在主峰周围,用一只只巧手托起了像玉盘一样的明月,把顶峰构成了一个以天幕为背景的云空舞场,恰似众星捧月,又如儿孙绕膝,正像杜甫诗云:“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遥看群峰,宛若披上了轻纱薄缦,山头好似在慢慢飘动,由于山峰遮挡的缘故,险道雄关,时明时暗,时浓时淡,时隐时现,不禁使人想起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名句来。放眼山下,万家灯火,银河灿烂,闪闪灼灼,奇幻无穷。灯光犹如美人头上的金钗银钿,玉翠珍珠,有的成排成行,成为一串一串的红色宫灯,成为金柳银杨。那地下灯火和天上群星交相辉映,煞为奇观,令人发出了真切的、来自心底的美的赞叹!
奶孙三人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经擦耳崖、卧牛石,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有一九十度直立、数丈之高的悬崖峭壁挡在了他们的眼前,石壁凿有梯磴,名曰“上天梯”,他们攀索而上,顿有腾云驾雾、登临天宫之感。此时,吟诵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佛升天行”的诗句,另有一番意趣。
他们过日月岩、阎王砭、御道坊、公主峰等,来到了以奇险著称的苍龙岭。只见一岭拔地而起,纵插霄汉,体青脊黑,莽莽苍苍,蜿蜒盘旋,真好似苍龙腾空,鬼斧神工,惊险奇绝;两旁一眼望不到底的万丈深壑,势陡如削,崖下林涛怒吼,令人心惊胆寒。岭上虽然凿有石级,设有栏杆,但只有二尺多宽,而且笔直如凌空而架,正如古诗所云:“不有神功开鸟道,应无人迹到天门。”他们到此,仿佛置身于幻丽的神话境界。上至“龙口”,他们借着手电灯光,见崖上镌有“韩退之投书处”和“赵文备先生百岁笑韩处”等字样。相传唐朝文学家韩愈至此,被吓得胆颤目眩,丧魂失魄,放声大哭,连所带的书籍都抛落了。而赵文备到此,闻则大笑,讥讽韩愈胆子太小。清代李柏至此曾作诗曰:“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顶头但长啸。”明万历年间袁宏道有诗云:“瑟瑟秋涛谷底呜,扶摇风里一毛轻,半生始得惊人事,撤手苍龙背上行。”
据古人记载,华山有三麓,玉泉院为山之麓,青柯平为岳之麓,金锁关为峰之麓。金锁关亦名通天门。杜甫《望岳》诗中的“箭栝通天有一门”即指此。他们到达金锁关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多钟,借着月光,但见松林蔽天,地势险要,顿觉气温骤降,凉气袭人,真乃“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
李力、李燕陪同奶奶在中峰的“玉女祠”前停了下来,只见祠内红烛高照,宿满了游人,祠外也坐满了游客。有不少情意缠绵的伴侣还躲在浓荫幽处,依偎拥抱,相亲相爱。这中峰也叫玉女峰,相传春秋时,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一个长空如洗、明月皎皎的夜里,一边赏月,一边吹奏起了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这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宫墙,回荡于夜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清越,从空而来。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忽见一童颜仙骨,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飘飘然从空而降,他手持紫玉萧,风韵动人,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细柳丝丝,白云悠悠,小溪潺潺,弄玉公主听得心神飘荡,如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她即问:“此何曲也?”少年答:“华山吟第一弄!”并说:“我叫箫史,居于华山明星崖,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从此,箫史和弄玉公主深居凤楼,互传技艺。后来,他们就乘龙跨凤,双双飞到了华山中峰,夜夜把笙箫声送于太空,常常引来凤凰落在石上合鸣。后人就把中峰叫“玉女峰”,并修建了玉女祠,还在品箫台上修建了“引凤亭”。此时此刻,吟咏唐代顾况“日暮衔花飞鸟还,月明溪上见青山。遥知玉女窗前树,不是仙人不得攀”的佳句,更有一番诗情画意。
他们沿着幽幽曲径,过二仙龛、迎阳洞,来到了海拔两千零九十米的朝阳峰。晨露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东方地平线由乳白渐泛赭黄,金辉四射;刹时,红日喷薄欲出,红色、金色、紫色的万丈光芒,在整个东部天空舒展开来,把半个天穹都铺满了。片刻,红日就像一颗刚从水中飘出的巨大气球,冉冉上升。黄河犹如一条金色巨龙,向着金辉耀目的太阳飞奔,红波闪闪,霞光熠熠。东海水雾,下系黄河金带,上托云霞红日,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极目眺望,关外的中原大地飞霞流彩;身后的秦岭和昆仑尚在雾霭中晨眠,似与华山浑然融为一体,正像朱德元帅诗中所写的那样:“华山直挺黄河边,雄视东方函谷关,西接昆仑成一脉,千峰万壑护中原。”
天微亮,李力、李燕陪同奶奶,借着晨光四周观望,只见峰东北壁,有一垂直悬崖,黄白相间,其形状如巨人手掌,且五指分明。相传在远古时候,华山和河东首阳山连在一起,黄河之水不能东去,人民无处安身,玉帝得知后,派巨灵神劈山。巨灵神来到山后,一手托华山之壁,一足蹬首阳之跟,一声咆哮,劈开了两山,黄河之水东注于海,人民才有了这块安居之乐土。后人把“华岳仙掌”推为关中八景之首。李白也为此写下了“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崔丹谷高掌开”的豪放诗句。
李燕留下照顾奶奶,李力经过“鹞子翻身”,观赏了赵匡胤与陈抟下棋赌华山的“博台”,然后,经南天门,过凌空飞架的长空栈道和朝元洞、避诏崖等,登上了海拔两千二百多米的华山极顶落雁峰,李力站在冬夏不涸的仰天池旁,放眼俯视,但见云台峰山势峥嵘,轻云缭绕;五云峰古树参天,秀色可餐;金锁关林壑深秀,别开洞天;玉女峰楼阁玲珑,风光旖旎;朝阳峰巍峨挺拔,山势壮丽;松桧峰松柏虬蟠,乱云飞渡;莲花峰状若莲花,奇姿竞秀;碧楼丹阁的镇岳宫、“举手欲摇星斗近”的摘星台、令人眩目惊心的舍身崖、宛如刀砍斧削般的沉香劈山救母处。状如莲瓣似的莲花洞、河神巨灵留下的巨灵足、华山最大的将军树、傲立山巅的华山气象站等等,一一尽收眼底!啊!华山,你的一泉一石都有一段那么动听的故事;你的一草一木,也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李力站在华山极顶,望着显得很低很低的天幕,似乎一伸手就可以从云屏中扯出几块云纱,而又白得刺眼,软得拿不住。谷壑幽深而又险恶,山峰婀娜而又怪异。在艳阳的照耀下,时有水蒸汽从密林中升腾起来,是那么纤巧清丽,幻化无穷,构成了一幅轻纱浮动的山云图,使华山奇秀中略带一点神秘,妩媚中稍添几分羞涩。这时,他才真正领会了“一览众山小”和“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浓郁诗情。举目眺望,奇峰深壑,层层叠叠,浩浩山川,鸟呜兽叫,茫茫林海,涛声吼啸,千般风物,万种诗情,都奔来眼底,涌于心头,凝成了高亢而激越的最强音:美哉,华山!
华山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碧空如洗,眨眼间,黑云滚滚压在头顶,一会儿就电闪雷鸣,山风裹着暴雨,劈头盖脑地猛浇了下来。李力快步到松桧峰上的杨公亭来避雨。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烟雾笼罩,危崖奇峰,时隐时现。整个华山,云腾雾涌,似乎处于飘渺之中,好像是仙山琼阁,他们则有腾云驾雾之感。看着那浓墨泼洒的美妙图画,迎着满亭的清风,李力完全沉醉在了浓如醇酒的意境之中!
雾散天开,乌云惊退,天色更蓝,山水更美!一道彩虹,横跨山涧,华山更有一番风情。只见悬崖绝壁上,流水潺潺,飞瀑腾空,珠花翻飞,在艳阳下映出了七色虹霓,溢光流彩。
啊!此刻的华山啊,你多像刚刚出浴的美人,梳洗打扮一新,容光焕发,转眸流睛,楚楚动人,你内在的美全都溢了出来,令人一见钟情,不酒而醉!
当李力和奶奶、姐姐汇合后,他们顺着“自古华山一条路”,退回到海拔一千五百米的“云头石”一带时,见石上刻有“白云仙境”四字。果然名不虚传,不一会儿,云雾翻卷着向他们袭来,四周茫茫一片,他们眼前刹时成了漫无边际的雾都,在朦胧恍惚中,犹如置身于蓬莱仙境。近瞧,如棉絮平铺,连接天边;远望,几处山峰如海中小岛,时隐时现,奇幻神秘。一阵山风吹过,那飘逸无定、若即若离的朵朵白云,追赶着、奔逐着、嬉戏着、聚散着,一会儿似异峰突起,一会儿又如茫茫平川。它似仙女们那婀娜多姿的裙裾,又像锦织缎绣,团花簇簇的玉带。它不停地飞转、升腾,你挤我撞,排列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绝妙奇景,使你怎么也看不透它。停了会儿,风起云涌,犹如波涛翻滚,更是一番奇观。神秘莫测的华山雾呀,你把李力、李燕和奶奶带入了“虚无飘渺”的“太虚幻境”。
常听人说,泰山壮观,黄山秀丽,峨嵋妖娆,庐山逶迤,可李力、李燕和奶奶却说华山不但集它们的壮观、秀丽、妖娆和逶迤于一身,而且华山还有傲擎苍穹的铮铮铁骨。中华“以华山定限”,华夏因夏居住得名。啊,华山,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有着巍然挺拔的身躯,迷人神奇的风光,悠久辉煌的文化!你那“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绝称,醉倒了古今多少英雄豪杰!
啊!华山,奶孙三人是在《智取华山》的银幕上认识了你,今天,他们对你又有了新的了解,有了炉火一样的感情,他们觉得你蕴含着勇士们的聪明和智慧,你滋生着他们粗犷的豪气!啊,华山,你那一楼一亭,一砖一瓦,一椽一檩、一锤一凿,留下了华夏子孙的血河汗雨,也留下了你顶天立地的骨气!靠着这些,你才在兵荒马乱中照旧苍劲挺拔;在风吹雨打中岿然千仞壁立;在盗寇蹂躏下,依然奇险秀丽!啊!华山,他们爱你又圆又明的月,又清又醇的泉,姿色醉人的峰,神韵飘逸的雾,可他们更爱你男子汉般顶天立地、坚如磐石的骨气和志气!
有道是“仁者观山,智者看水,”奶孙仨在游山观景中受到了启发,受到了感悟,他们联系到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认为在创业中也要克服困难,勇敢攀登,只有攻克千难万险,才能攀上顶峰。
父女同游“春城”
1999年,李鑫带女儿李燕参观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中国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期184天,国内外参观人数达到950万人次。整个园区结合世博会主题和园艺博览会特点,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布局,自然、弯曲的路径体现了追随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在500多种树木间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国际馆、中国馆、大温室等五大室内场馆。此外还有三个室外展区,包括由树木、药草、盆景、瓜果,蔬菜等组成的主题园林。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际馆借用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空间观念,而中国馆则采用了现代布展样式,同时以“黄墙红瓦”、“亭台楼榭”凸显中国风韵。除了汇聚中国各地的园艺精品外,中国馆还“一砖一瓦”地“复制”了天坛和北海琼岛两处北京名胜。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围绕“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每月举办一次国际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花卉展示活动。此外,主办方还安排了国家日庆祝活动,共有十几个国家带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
李鑫、李燕父女俩来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他们感叹云南有如此丰富美丽的旅游资源。正是这一届专业类世博会,让世界认识了云南。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结束后,昆明世博园所有场馆都被整体保留了下来,开创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先河,孕育了近十年来云南旅游业和商贸业的大发展,直接促成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的一次大飞跃。昆明世园会场馆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和国际馆五大室内展馆;竹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盆景园和树木园六个专题展园及国内、国际、企业三大室外展区。此外,世博园内还有接待中心、游乐园、海关、公安、消防、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园内设有断崖雕塑、花开新世纪雕塑、标志塔、音乐喷泉、艺术广场等众多景点。
李鑫、李燕父女俩在参观了世博会后,还游了路南石林,大理,丽江,玉龙雪山,西双版纳等地。
他们还来到一家歌厅,欣赏了傣族少女的歌舞表演,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那歌似百灵叫,舞如孔雀开屏,美轮美奂,令人历久难忘。
李鑫、李燕父女俩还游了黑龙潭、大观楼和西山森林公园。
濒临滇池西岸的西山,又称碧鸡山,距昆明市区15公里。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桂榜山等山峰组成,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的仙境乐园。李鑫、李燕父女俩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滇池畔,青丝散垂的妙龄少女。所以称西山为卧佛山,昆明人又称她“睡美人”。明代诗人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日本诗僧机先谪滇,在他写的《碧鸡秋色》中赞曰:
碧鸡西望水天虚, 漠漠秋光画不如。
翠壁烟花摇浪处, 丹崖树色著霜初。
前朝有阁今游鹿, 落日何人独钓鱼。
却讶维舟湓浦上, 芙蓉九叠看匡庐。
霜染碧鸡,碧绿的苍松翠柏丛中,红色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粉红、白色的木芙蓉……五彩缤纷的南国秋色,倒映在澄碧的滇池水面……机先将碧鸡比庐山,碧鸡的秋色实际上比庐山秋色更美!
这里的花特别多,且开得美艳;信步所至,满目青绿,遍地鲜花。路边是花,园圃中是花,庭院里是花,就连建筑物的窗台上,门楣上,屋顶上,也都处处是花团锦簇。
沿山盘旋的游路,曲崖回峰的石蹬,四时不断的山花,山间幽静的曲径,奇峰嶙峋的怪石,万丈崚嶒的峭壁,雄奇峥嵘的楼阁,宏伟中见清秀,明净中见幽静。清人李棠阶题西山联:
南浦绿波西山气爽; 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明杨慎在滇南月节词中写到:
三月滇南游赏竟, 牡丹芍药晨妆竞,
太华华亭芳草径。 花饾饤, 罗天锦地歌声应。
李鑫、李燕父女俩随着人流来到了太华寺。太华寺山门外,有一株四、五人才能合抱的银杏,主干已局部枯蚀,树身微倾,枝叶仍然健壮繁茂。太华寺隐于茂密参天古杉林中,松苍竹翠,山明水秀。“云气千峰出,烟霞一径通”。这里素以花木繁茂著称,玉兰、山茶、梅花、杜鹃、丹桂、凌霄及不少云南的名贵花木,在这里荟萃一园,四时花开花落,姹紫嫣红。明永乐年间诗人郭文(舟屋)在《登太华兰若》诗中写道:
晚晴独倚旃檀阁, 烟景苍苍一望开。
湖势欲浮双塔去, 山形如拥五华来。
仙游应有飞空鸟, 僧去宁无渡水杯。
不为平生仙骨在, 安能得上妙高台。
诗人傍晚登太华寺观景,见到的湖山胜境,恍如“上妙高台”“仙游”。尤其是诗中的三、四句一联,一“浮”一“拥”,把滇池的湖势,城中的双塔,五华山周围的山形,都写活了。此联杨慎为之“一时阁笔,信佳句也”。明以后的诗话中,此联多次被推举为“明人警句”。
春城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时候铜钱大的雨点便向李鑫、李燕父女俩砸来,他们只好飞奔着到三清阁来避雨。昆明那天真活泼的小龙王,大约是藏在睡美人山下的滇池之宫,你看,睡美人发际腾起一缕如烟似雾的轻云,清润柔和的雨滴从天而降。李鑫、李燕父女俩放眼望去,亭台楼阁云腾雾涌,看雨如瓢泼,如倾盆,屋檐哗哗泻下飞瀑,三清阁处处奔涌溪流,伴随这天降仙乐,睡莲绿裙荡漾如傣女旋舞,而那紫花玲珑的三角梅则模仿着阿细跳月,舞步轻松而愉快。片刻间,它们的舞蹈戛然而止,阳光依然明亮,花木焕然一新,每片绿叶上都有滴溜溜的珍珠在闪光。
李鑫、李燕父女俩深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来到了罗汉崖与灵官殿之间的朝天桥,“桥架断崖间,上下皆嵌崖,此复崭崖中坠,下临深渊”。因踱桥太险,桥面已铺成石板平台,只有从侧面俯视,可见朝天桥之险。
由灵官殿西折,李鑫、李燕父女俩攀崖蹑峻,愈上愈奇,象征三十六天罡的三十六级石阶达三清阁。三清阁倚罗汉崖石壁危峙,楼二层,登楼东瞰,扩然全收滇池水海之胜。正如这里的一副对联所描绘的: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棲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三清阁后,孝牛泉南,沿石阶登上一道石门,门边镌刻着“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等大字。入石门,石道“径折路旋”,走到“豁然开朗”之处,这就是凤凰岩。这里有上下两个石洞,上洞较小,倚崖耸立着老君殿。下洞呈正方形,就洞凿成十平方米左右的石室。石室中置石桌,左右壁上镌有“云海”、“石林”四个大字,正壁嵌“题滇池饿别图”等诗碑六方。石室前檐就石岩浮雕着彩凤啣印图,云腾凤舞,形象优美。此刻,雨后初晴,山花飞落,撒向石道曲径,似飞红雨;千树万树林木,绿叶成荫,凉爽宜人。龙门包括北由三清阁起,南至达天阁上,整个在千仞削壁上的石雕工程。西山胜境,首推龙门。
在慈云洞前的石香炉上,刻着一首清嘉庆辛酉年彝族诗人那文凤写的《赠吴道士》:
万钻千椎显巨才, 悬崖陡处辟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 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云荫书心里出, 慈云霭露掌中来。
昆池恰似观南海, 不负当年梦几回。
李鑫、李燕父女俩登上龙门,上接云霄,下临绝壁,凭栏俯视,滇池浩瀚空阔,恰似临空于滇海之上。石阁中的两侧,清末民初书法家赵鹤清撰写的对联,道出了登龙门的感慨:
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李鑫、李燕父女俩在这里听导游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罗汉山下的龙门村,有一对恋人,立下“大禹凿龙门”之志,相约雕凿出奇丽的龙门。竣工时再结成终身伴侣。小伙日夜凿岩不止,姑娘每天为小伙做饭送水。历经多少个寒暑,终于刻出了龙门。最后修凿魁星右手所持的笔尖时,笔尖却“蹦”的一声断开了。小伙纵身从龙门跳了下去。姑娘成天坐在山脚悲啼,眼泪汇成了滇池水,她也化为西山群峰。一对恋人所献身的龙门工程,也同西山溶为一体。远眺西山,一个美丽的姑娘曲腿仰卧在滇池畔,人们从此就把西山称之为“睡美人”了。
李鑫、李燕父女俩返回昆明时,李燕说:“未不虚此行,咱们去品尝品尝正宗的昆明过桥米线吧。”他们高兴的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起来。
走进一米线店内,他们为之一惊。没想到吃饭的客人那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拥挤在两层楼内。坐下刚到一会,服务员便把过桥米线附料端上,共有九套件:鹌鹑蛋、生鱼片、生肉片、生鸡片、熟鸡块、黑木耳、青菜叶、榨菜等。附料上来,接着就有服务员把一大碗滚烫的鸡汤和一碗烫过的米线端上来,并告诉他们下米线的程序:先下生鹌鹑蛋、生鱼片、肉片之类,等其烫熟之后,再把其它附料及过桥米线放进碗中,搅拌之后就可以品尝了。
李鑫吃第一口之前,已感到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轻轻喝一口汤,鸡汤的浓香顺喉而下,直到胃中回荡;吃一口米线,觉得劲道、爽口、有味;尝一口烫熟的鱼片、肉片,也入口即化….那一大海碗米线的分量,足让人干个肚儿圆,那一大碗沸腾的热汤,能把生肉片烫熟,那一碗过桥米线的浓香,让人久久不忘,余香悠长,呼气时还有香味溢出。他打量满楼吃饭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他们一个个吃的投入,吃的过瘾,吃的满意,脸上露出一种欣慰的笑容。
李鑫听老板告诉他们:米线一旦升格为“过桥”,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不是昆明小吃了,已经成为一种正餐。一碗过桥米线要菜有菜,要汤有汤,吃下能让人半天不饿,满意而归。
过桥米线发展至今天,不仅仅体现在“吃”上,更能体现出昆明人的处世哲学:追求感官,辣中微酸,奢而不侈,繁简得当,表面看似冷漠,其实内在滚烫如火。在你来我往的“过桥”中,带家人来吃,体现出一种家庭亲情;带朋友来吃,体现出友人的真情;带情侣来吃,体现的是一种浪漫的爱情…
美食一旦提升到文化层面,吃的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感觉,一种品位了。
蓬莱仙阁
烟台蓬莱依山傍海,是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之地,有“人间仙境”之誉。2000年的盛夏暑期李鑫借出差机会带女儿李燕前往,在水光山色中重走“八仙”之路。
蓬莱阁位于烟台蓬莱市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为国家5A级景区,以“山海名邦”著称。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居于丹崖山上的蓬莱阁,不仅是八仙过海传说之地,还有着海市奇观;再加上齐威王、燕昭王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为“蓬莱仙境”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蓬莱阁主题建筑为双层歇山式,并绕以回廊,上悬清 书法家铁保手书的金字匾额,浑厚凝重。走过苏东坡书的“人间蓬莱”坊,便被“活八仙”吸引住了,穿着古装的“八仙”,带着祝福和小礼物穿行在景区,原来是景区的八仙真人秀。李鑫同女儿心神一恍,竟如步入仙境一般。告别八仙,拾阶而上,树木参天,花香怡人,如果仅仅把蓬莱阁当做一处风景地,那真是辜负了历史的留存。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厅、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琳琅满目,翰墨流芳,比比皆是。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庙、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六大建筑单体,随着游览的步伐一一展现风格迥异的文化印象。
进了景区的南门振扬门,沿着海边的堤岸行走,这个被誉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的蓬莱水城,南宽北窄,负山控海,历经了960年的风雨洗礼。水门、防浪堤等海港建筑物和防御性建筑保存依旧完好,让人好像回到了明朝,看到当年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时战鼓频频的保疆杀敌声,嗅到来自古战场的血雨腥风。在小海的西南岸,见到一栋建筑物屋顶上停着三艘古船,这建筑物就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座以古船为主题的登州古船博物馆。随着感应大门的自动打开,眼前陈列着水城小海清淤过程中出土的元明时期的4艘古船。除此之外,大量的实物、模型、照片的陈列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无不展示着登州古船的历史和当时登州古港的繁荣景象。
蓬莱阁的二楼,也是当时八位仙人在此喝醉飘摇上天庭之处。当年仅坐5日登州知府的苏东坡就是在此奋笔疾书《乞罢登莱榷盐状》《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两本奏折,造福登州百姓,后百姓感恩戴德,在蓬莱阁上建“苏公祠”作纪念。
蓬莱阁对面的田横山时隐时现,黄海渤海分界坐标在此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