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大盛魁
大盛魁早有耳闻,一直却未曾谋面。
初识大盛魁是在去年七八月份,炎热的夏季,看到这么一大片布局严谨、井然有序的仿古建筑,很是震撼。
再细读大盛魁的历史不由得肃然起敬。
再一了解,大盛魁文化产业园06年就已经开始兴建,十几年来逐年完善,现在北区除了天义德商号旧址复原尚未完成,其它部分基本全部竣工。
十多年了,家门口有这么一个所在自己竟懵懂不知,我吃惊自己的孤陋的同时,也深深婉惜,这么一座历史厚重、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园竟不被世人所知。
那一次匆匆一瞥,给我留下了很多问号,总想解开这个谜团。
幸得这几日闲馀,走着走着顺脚就折了进去。
故地重游,轻车熟路。背着手、踱着步,细细的看,慢慢的想。
园区主要由旅蒙三大商号,大盛魁、元盛德和天义德旧址复原及影视基地组成。
建筑以混凝土框架、砖木混合结构仿清代民居建筑。一色的青砖碧瓦、砖雕木刻、彩画门窗、古拙厚重。
仿古民居都是精工细作、装饰考究,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园区内。
里面的院落连环嵌套,月门胡同互相联通。设有瓷器、报刊、蒙博等博物馆。
一进去真有种走在清代街市上的感觉。
尽管如此,但如果仅仅是有这些美轮美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建筑,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仿古建筑遍地都是。
有的是古建筑修缮,有的是原址复原,还有是生编硬造创造出来的仿古建筑。
可以说自秦汉以下,古建筑遗存最早能追溯到魏晋时期。明清时期建筑更是屡见不鲜,在山西就遗存着大量原明清古民居。
大盛魁园区的真正价值是她的旅蒙商历史和文化。
不能充分挖掘和展示出她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成了骈死于槽枥之间而无所做为的千生马,是老死于牖下而无人识的美人。
市政府和玉泉区政府并不是不知道她的价值。
大盛魁文化产业园是呼和浩特市等一个文化产业园,由玉泉区政府提出,市政府批准建设。
市政府划出专项资金,每年要向园区投入几千万元。
呼和浩特市有三大历史景点区。
第一是大、小召寺庙文化景区,第二是大盛魁文化园商业文化景区,第三是公主府贵族王爷民族文化景区。
这三大景区里唯独大盛魁文化园籍籍无名。大盛魁文化园应该是和大、小召文化景区同等份量、同一级别的景区。
现在大盛魁文化园和大、小召文化园合并被称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召文化产业群落。
大盛魁商号260年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当年人称: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
我认为胡雪岩根本不能和大盛魁比。
胡雪岩是红顶商人,善于经营官商关系,尽管一时春风得意、万人景仰。
但他玩的是关系学,做的是官商,最终也是成也一人,败也一人。
风光时轰轰烈烈,败落时灰飞烟灭。短短几十年。
而大盛魁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辉煌,它是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尽管它也和清庭关系密切,但它走的是商道,是纯商业运作。
它在中国商业史上首创二权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这是一大创举。
也正是这一创举让大盛魁能经历260风雨而不倒。
也许普通人很难想像一个企业能生存260年意味着什么?
当年牛根生从伊利集团出来创建蒙牛时,他的最大梦想是:把蒙牛做成百年企业。
蒙牛园区一进门高高的储奶罐上挂着六个大字:“打造百年蒙牛”。
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最高理想。据统计我国集团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五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二到三年或者更短。
我听过一个导游讲解,说,当年的大盛魁放在现在就是阿里巴巴。
这个说法我仍不赞成,当年大盛魁所拥有的财富肯定是没有阿里巴巴多,这是社会和时代的局限导致。
但大盛魁仍然要胜过阿里巴巴,因为阿里巴巴绝对没有大盛魁的寿命长,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就这么一个伟大的企业,就这么一群创业者,是应该被铭记的,也是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的。
我走到墙边的海棠树下,仿佛看到了几个身穿黑布袍头戴瓜皮帽的人在那里交谈,账房、执事、伙计人等进进出出。
这也许就是大盛魁当年的胜景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