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不外乎这4点原因,家长现在纠正还不晚

孩子在家凶巴巴,活像一个小霸王,但是一到外面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小绵羊,经常是哭着跑回家说被人欺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我们邻居有个小男孩,在家里如果她想要什么东西,奶奶或者妈妈没有及时给到,孩子就会直接对妈妈或者奶奶动手

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孩子在公园里面玩,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秋千,你来我往的,就开始争抢了,结果这个小男孩就被旁边的女生一把推到在地,接着男孩就哭着跑过来找妈妈让他给做主。

妈妈看到孩子过来,还跟她开玩笑说:你怎么这么怂,在家里不是经常打我和奶奶么?

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况,我经常会说,这是典型的窝里横,外面怂

这样的孩子应该不是个例,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性格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是遗传还是环境?其实,孩子“窝里横”的真相,跟家长的这4种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过度溺爱

就像刚才那个小男孩一样的,为什么会窝里横?

因为他知道家里人会对他无限制的包容,忍耐,无论他做得再过分,奶奶和妈妈都会笑嘻嘻地接受。

所以,对孩子过度溺爱就会造成孩子无底线的试探,可能第一次只是拍你一下,到后面就会慢慢变成捶你一拳,到最后就会演变成直接打你一顿。

在家里他知道有人保护他,他可以无所畏惧,但是到了外面是没有人会忍让他的,而且,平时都是他握着拳头去打比人,一到外面看着别人抬手准备揍他,他下意识地反应就发呆,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别人欺负,然后自己哭着跑回家找家人诉苦。

缺乏社交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打着要保护孩子的旗号,不允许孩子随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让孩子随便下楼,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担心吧衣服弄脏,孩子已经十来岁了,还是要家长来接送上学,家长的这些行为其实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只知道在家里跟这些对他特别熟悉,无限包容的人相处,所以就是为所欲为,但是一旦到了外面跟陌生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得很无助,羞羞怯怯,胆小怕事,不是躲在家长身后,就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玩。

所以,缺乏社交能力也是导致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家人的教育理念不统一

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大都会出现这个问题,妈妈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坏呀,但是奶奶却跟孩子说:没关系,吃完糖,我们多喝点水就好了。

两种不同的观念和规则,会让孩子很迷茫,同时也会选择利己的一方作为自己的同盟。

吃糖被妈妈妈发现的时候,就会拉着奶奶来做战友去跟妈妈对抗,有奶奶撑腰保护,孩子自然就是窝里横。

一旦失去爷爷奶奶的保护,孩子就会惧怕父母,表现得乖巧懂事,但是这两种不同的理念会导致孩子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发生自我矛盾,形成两面型的性格

孩子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会表现出窝里横,外面怂的特质,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内心里会急切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就会用一些出格的或者夸张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跟大声跟父母说话,或者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等等。

但是孩子到了外面之后,又会表现出孩子正常该有的状态,比如在跟别的小朋友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胆小,害羞,这样的表现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也会被认为是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一种表现。

了解原因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在我看来,家长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

在家里树立明确的规则

孩子出现窝里横,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规则意识不明确,没有边界感,再加上我们现在基本都是4+2+1的家庭配比,对孩子总是无尽宠溺,所以,给孩子树立规则,明确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无论是打奶奶还是打妈妈,都是错误的行为,这个行为不可以。

另外家人之间一定要统一战线,说好了吃饭前,睡觉前不可以吃糖,就要坚定地执行,如果妈妈说不允许,奶奶又偷偷地给,就会造成孩子规则意识混乱。

孩子会无限倾向于对自己利好的一方,同时会对不满足自己需求的一方,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

犯罪心理研究学者李玫瑾教授说过:6岁之前,必须学会跟孩子说不。如果过了6岁,基本就晚了。因为有些教育,等我们有经验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多带孩子走出去

孩子出现外面怂,本质上的原因,就是孩子惧怕陌生环境,惧怕跟陌生人交往,这跟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高楼里面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社交能力很强呀,每天都跟对门的邻居家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的。

我的观点是:判断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看孩子在熟悉的地方,跟熟悉的孩子玩的多亲密,而是要看孩子在陌生地方怎么去跟陌生孩子相处。

所以,建议大家哪怕再忙也要多带孩子出去转转,见见不同的人,看看不同的风景,当一个孩子把“陌生”当成常态之后,他的心态和看世界的角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窝里横,外面怂的情况,也就基本不存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