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有一种年味值得一生回味 /读唐志平的《耍狮》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有一种年味值得一生回味
/读唐志平的《耍狮》
方 竹
打开唐志平老师的组诗《好玩的正月》,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有时候,看到一段文字,就会想到一些事情,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写的就是自己!
我们这儿有句谚语:大人盼栽田,小孩盼过年。小时候过年是村庄最热闹的光景。莫过于每年过年时,来村庄的耍狮人,一看到他们来了,我们就说,看“代把戏”了!
但是,隔了江,不同腔;隔了一个凹,就不同调。邵阳县虽然与邵东比邻,仍然还是有许多风俗俚语不同。譬如唐老师说的邵东民谣,我从小就没有听到过。
小诗虽然在叙旧,但那一幕幕情景是我们从小熟悉不过的,那就是看耍狮。从前偏乡僻壤,文娱活动非常少。每一年正月,耍狮人组织一个小小的队伍,走村串户,我们是前呼后拥,跟随着看“把戏”。他们往往是四个人,前面有一个老顽童式逗狮人,后面总有一个挑担的人。耍狮人家家户户都会去,在堂屋里打几个滚,在两张桌子上翻来翻去跳几个桌子舞,也叫家家户户去拜年。离开的时候,主人会在他们的箩筐里,送几个糍粑,几粒糖,几种年货。所以当他们离开村庄时,箩筐就是满满一担糍粑糖果类的食品。
那一担零零碎碎年货,就是耍狮人一路“耍”把戏的收获。
耍狮人一来,大家就会跟着他们一起,边走边看,边看边聊,看他们耍狮子。看多了,小时候的我们,也有几个人会拿着斗笠当狮子头,晃来晃去,跳来跳去,扮演逗耍“狮子”。
所以我们是从小非常熟悉耍狮子的情景的,现在有点久违的感觉。
连同唐老师说的这个民谣诗境:狮子口夸夸,进屋呷糍粑。糍粑又巴(“粘”的意思)牙,进屋呷热茶。热茶又烫口,打起锣鼓走。我们也是从小经历过的情景,只不过在我们当地没有人形成文形成歌来这样说而已。
“那时,隔壁村舞狮队逗狮子的/必定是精瘦的刘大爷/刘大爷和伯父一样,诙谐风趣/
逗得围观的人群哈哈大笑”耍狮子的人,常常逗得大家哈哈笑。所以看到他们一来,浩浩荡荡跟着一路人,大家都会津津有味地跟着看把戏。
其实把戏不容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耍狮子时翻桌子,都是要练就一身好本事,硬功夫。所以作者说:我不知道跳跃着,舞动着的狮子大口。字里行间,即是一种厚望的寄予,又是一种过去的揣测与追忆。新年里,耍狮舞动奇迹,耍狮舞动人生,耍狮也舞动了回忆。作者愿把忧伤的,不快乐的,伤感的,都被狮子大口吞噬,留下来的,都是幸福的日子,红红火火的日子。
“我不知道/跳跃着,舞动/不时张开大口的狮子/会吞掉大人们多少的不平和委屈/忧愁和伤感/以及不好的运气//我只知道/舞狮带给我的快乐和期盼/足够我守候一年,又一年/并回味一生”
然后,狮舞青春,看到了那一番熟悉的情景,就想起远去的童年时光。或许不需要看到,只要一过年,就会想起过年舞狮的情景。想起舞狮的那一个老人。
有人说,狮子舞得好,主要看逗狮子的人逗得好!逗狮子的人,诙谐幽默,动作娴熟,就会更加精彩纷呈,妙处横生,逗得各位看官哈哈笑。
过年,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看舞狮子。那时候,不仅仅全家出动,而且是全村出动。大家谈笑风生,跟着舞狮子的人走,等他们家家户户拜完年了,就会选择在一个宽敞一点禾塘坪,继续一场精彩的舞狮。这个时候,就看那个逗狮子的人的把戏了!那个逗狮子的人把狮子逗得越好,耍狮就越有看头,耍狮也越精彩。
而作者怀念的就是耍狮的逗狮人,他俨然就是自己的亲人一样,近似于自己的大伯一样慈爱和蔼可亲。无论神形相貌,还是诙谐的话语,都是幽默风趣,深得群众的喜爱与喜欢。
也许,大家都在等过年的时候,看一场耍狮子。逗狮人就是欢乐喜剧人,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这样的人,无疑是年的气氛最受欢迎的人。他也许在年的变迁中早已老去,但是他舞动的狮舞一直在诗人的记忆深处。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每当年来了的时候,有关逗狮人的场面,历历在目。一经诗人写出来之后,也就好像成了大家年少时的记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是村庄舞狮人的见证人。真情实景,勾起片片回忆。岁月流逝,唯有那一幕幕年的情景、味道,总是记忆犹新。
短短的诗歌,能够唤醒许多人心底的一场记忆,是真正生活的诗,日子里的诗,非常接地气。蕴含传统的场面场景,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所以这样的作品一出来,就让大家看到了小时候的年,那种浓浓的年味就洋溢在心间,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