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

文字由古诗词文欣赏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琴、箫合奏《暗香》弹奏:李凤云 箫:王建欣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上一讲我们讲了“咏荷圣手”杨万里所写的荷花,身处越来越热的夏天,讲了荷花,我的思绪却一下子跑到了“雪飞炎海变清凉”的冬天,(《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作者: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到了“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花。况且讲完杨万里的时候,本来想讲范成大,想讲萧德藻(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想来想去,又想讲梅花,又想可以把范成大等人带在一起,那还不如来讲一首写梅诗词里的极品之作,被张炎称为,张炎(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张炎的《词源》2卷是一部有影响的词论专著。上卷是音乐论,其论词音律尤为祥赡;下卷为创作论,所论多为词的形式)在《词源》中曾谓:“词之赋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夔的、姜白石的代表作《暗香》。

这其实有两首词,《暗香》、《疏影》,我们今天重点来分析的就是他那首著名的《暗香·旧时月色》。词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我们刚才说了,张炎说这首词和《疏影》一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这段话呢,张炎是在《词源》里头评价,他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就是诗来写梅花,最高境界就是林和靖,就是林逋的著名的《山园小梅》中的那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其实我们知道,姜夔的《暗香》、《疏影》两首词, 其实这个词名也是从林逋的这一联里化来的。所以张炎在《词源》中的原话,这段评价是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那就是说写梅花的诗和词多了去了,对吧?很多地方,像我们南京梅花就是市花,古人写梅花实在是太多了,诗词作品啊!但是在张炎,他认为诗歌里头写梅花,最高境界就林和靖,就是“梅妻鹤子”的林逋啊,这个太有名了。他的《山园小梅》视为巅峰之作!而词里头写梅花的呢,最高境界就是姜夔、姜白石的《暗香》《疏影》!

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儿呢?首先一个,这词不为人所注意的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暗香》和《疏影》的时候,没有说他是一个词牌,对吧?它其实首先是一个曲牌。而这个曲牌呢,就是姜夔最为人所称道的,叫“自度曲”。事实上,姜夔在这两首《暗香》和《疏影》之前,是有一个小序交代了这两首词的缘由。他说“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这段小序交代了这两首词的创作缘由,辛亥之冬,那是南宋绍兴二年,冬天嘛,所以叫“载雪诣石湖”。“石湖”就是范成大,因为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晚年就住在这个苏州西南这个石湖镇,其实和太湖也是相通的。那么,姜夔来到之后,范成大知道他音乐才能很高,就让他写两首新曲。当时冬天嘛,腊梅开放,所以姜夔就做了这两首新曲。

那么这两首新曲、新声,所以叫“自度曲”。这个“度”这个字,度娘的“度”,也是度娘的“度”,百度的“度”,一般人都会把它念成“自度duó曲”,揣度duó的“度duó”,它也是多音字。但其实啊,必须念成自度dù曲。因为这个度曲的本意,是古代大曲演奏终了,那么擅长演奏的音乐家到这个乐曲演奏终了的时候意犹未尽,还能根据音乐的整体节奏和精神自由演绎下去,这叫做“度曲”。所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也”。所以叫“度者,过也”,就是终了之后还能即兴发挥,这叫度曲。所以啊,像这个《西京赋》(汉 张衡)就有“度曲未终,云起雪飞”之句,那么颜师古(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zhòu),字师古,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初年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颜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就注“度,音大谷反”。“大谷反”,反切注音法就是“度”,dù这个音。所以能做自度曲的人, “自制曲”呀就是,自度曲的人,他的音乐水平要非常高,他的音乐境界也要非常高。我们讲宋词反复说,很多词牌其实都来自于唐代教坊曲的曲牌,这些曲牌够经典、够沉淀、够流行,才最后引发了变成词牌、词的创作。所以其实对于词而言,曲是它的平台,是它的前提,也是它最重要的基础。所以能够自度曲再作词的人,他的音乐境界,音乐水平,那就是高得不得了。而这种自度曲还能流行、能传播、为人所欣赏的话,那说明在当时、当世音乐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当时的这个词作者、词人,就像现在的这个填词大家方文山、方老师一样。那是既填词又会作曲的,就像李宗盛一样。

所以姜夔这样,他首先并不是这个词作大家,他首先其实是音乐大家。所以他虽然最终一介布衣,但当时姜夔还曾经为朝廷上《大乐议》,就朝廷的音乐典章制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而他在这个词史、包括音乐史上最大的一个,有一个特别大的贡献,就是他自己的这个词集叫《白石道人歌曲,》这其中有十七首自度曲。最关键的是,因为他是个音乐大家,所以他这些自度曲啊,他都注明了这个,旁边注明了工尺谱(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符号各个时代不同,现在通用的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这个又说一个多音字,应该读“工尺chě谱”,好多人会读成“工尺chǐ谱”。这个“尺子”的“尺”,在这个地方要读chě,叫“公尺chě谱”。因为姜夔,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旁边都注有工尺谱,那就不得了了,那是流传至今,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的这个南宋的乐谱资料,那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正是因为姜夔的音乐水平非常高,所以范成大当时让他做新声嘛,他就能够立刻自度曲,写了这两首《暗香》《疏影》。而当时范成大,就说“石湖把玩不已”嘛,让两个工于音乐的歌妓,然后依乐唱之,“音节谐婉”,就是说音乐和词完美无纰呀!以至于范成大赞赏不已、佩服不已。佩服不已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哎,我们留一个悬念,最后再说。

回头还是看这首词,既然是音乐和词的匹配已经是妙到毫巅,那么作为词本身,我们知道还是内容要大于形式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说到内容,这首词其实最能体现后人评价姜夔、姜白石“清空”“骚雅”之致的典型特色。

你看上片开篇语,“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王闿运《湘绮楼词选》(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就曾经评价,不以为然,说“如此起法,即不是咏梅矣”,是说这样起笔,哪是咏梅花啊?这就可以看出这个姜夔写词的这个特色来了。说实话,也确实王闿运质疑的也有道理,因为“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是什么笔法呢?这是一种散文,尤其是特别像我们后世的抒情散文的写作笔法。而现当代文学史上,你看,擅长写抒情散文的都是一类什么样的作家呢?都是很典型的叫做才子型的作家,当然女性作者那就是女才子。

我们知道就词史而言,主要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对吧?那么其实从词的发展史,我们知道,词其实是叫“诗余”。一开始文人都不特别重视,要么就是一开始的婉约、婉约派呢,是叫“胡夷里巷之曲”,要么特别接地气,特别俗。那么后来呢?文人参与之后,也可以到庙堂,特别高、特别雅。就造成两个极端,要不特别雅,要不特别俗。但其实姜夔的创作,后人就称赞是正好是在中间,就是那种才子型的诗人、词人。他既不在庙堂之上,既不阳春白雪到那种地步,一味的玩高雅;也不怎么样,也不沉沦在胡夷里巷,纯粹的下里巴人。所以你像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因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一腔激愤,他索性就沉沦在红尘中,愈发的喜欢用俗乐去表现词。而姜夔呢,就特别能体现出才子那种,不是放荡不羁,而是什么呢?而是典雅有致。所以形成了一种风格,词史上称之为叫做“清空”的风格,就是清隽空灵啊!

所以你看他的笔法,不像林逋《山园小梅》,对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就是写梅;也不像陆游写梅,虽然最后要写梅的精神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起笔还是从梅的外形写起,“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所以姜夔写梅,好像句句是在写梅,但起笔已是在写梅边之人哪!所以“旧时月光,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个主人公仿佛不是梅呀,仿佛是梅边吹笛的那个人呢。

可是接下来呢“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是我的笛曲笛韵悠长、笛韵悠然,唤起了那玉人,冒着清寒,攀折梅花。这样的曲中、这样清寒里,玉人与笛曲、与吹笛人、与梅花,彼此那种相应的情感,则别有一分疏朗与浓郁。真是“当年今日此林中,人面梅花相映红”啊!

所以一句“唤起玉人”,其实唤醒了一段唯美的记忆呀!这一种唤醒、唤起,立刻就会引发一种强烈的共鸣。因为在所有人漫长的人生经历,一定有一些唯美的片段、唯美的瞬间,是我们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是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浓缩起来的、永远挥之不去的吉光片羽。(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也作“吉光片裘”。)

当然在姜夔,这段感情到底是什么?那个被唤起的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的玉人到底是谁?这在词史上就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话题了。词学一代宗师、也是我的师爷夏承焘先生(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他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就明确地说,这首词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这就引出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了,就是姜夔的合肥情事。

我经常去合肥。合肥当地的这个文史学者,对考证姜夔的合肥情事是非常的这个用心用力的。当然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就是姜夔的初恋情人就是合肥的一个歌妓。那么夏承焘先生当然主张,他认为这是一对姐妹,因为姜白石的词中有一句叫“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出自宋代姜夔的《解连环·玉鞭重倚》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那么夏先生就根据这词推测,这个姜白石、姜夔的初恋对象其实是一对姐妹。到现在呢,文史学界认为姜夔的初恋情人肯定是这个合肥的一个歌女。但他的情缘到底是怎么样?到现在也只是一个谜,只能凭他的词去想象和揣摩了。不过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姜夔对他的这个初恋情人,一生用情至深啊!他现存八十四首词,那么这个合肥情词在其中就有二十多首,占有相当大比重。

那么他写《暗香》的时候,夏先生考证就是他最后一次、前一年离开合肥之后。所以从词里的情感来看,姜夔所写的玉人,所写的、所唤起、唤醒的记忆,毫无疑问是和他这个合肥女子情缘、初恋情人之间的那种回忆。当然这是比较主流的观点,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观点。但不论怎么说啊,不管怎么样,这就是这个词人清空词笔,姜夔的清空词笔。一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立刻就把人带入了那种与梅花相映的、清寒却又唯美的回忆美景之中。

接下来他说“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就用了一个典故。何逊是南北朝时候南朝梁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我们讲这个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影响——唐代格律诗、近体诗的影响,那么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从音韵上就是永明体,尤其是南朝“四声八病”之说,代表就是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何逊呢,其实永明体的创作上是一个重要的成就,连梁武帝都非常欣赏他。何逊这个人呢,非常喜欢梅花。他早年在扬州的时候,在扬州廨舍(廨 xiè 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郡廨。公廨。)的一棵梅树,那树梅花他念念不忘,他还曾经为它写过诗。后来到晚年的时候,从洛阳辞官回到扬州,到了他心想、心爱、魂牵梦萦的那棵梅树面前,扬州廨舍的梅树面前,他却江郎才尽、为之词穷啊,居然写不出咏梅的诗来。所以说“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是借何逊的典故在说什么?在说年岁渐老,人生境遇渐衰,看着眼前的梅花,看着眼前心爱的梅花,欲说还休啊。居然作为词人,都忘却春风词笔,这是哀叹啊!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可是多情的梅花,却不管词人如今是否衰老,是否忘却春风词笔,隔着竹林疏影,梅花之香虽然清寒、清冷,却依然远远地飘入此时酒席宴间,飘入瑶席之中。所以在这里,你看梅花之香,梅花又变被动为主动,又融入了“梅边人正回忆无边往事”的心境之中啊!

所以下片,由此而感慨“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这就是用了陆凯写给范晔的诗,这样的典故叫“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你看那江南水国,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远,只有夜色中无边的积雪遮蔽了茫茫大地。

于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翠尊”是翠绿的酒杯,而“红萼”呢,是傲雪红梅。唐圭璋先生就说,“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为,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功也。”又说“'翠尊’两句,承上申说相思之苦,因不得寄,故对翠尊红萼而伤心。白石此等郁勃情深之处,不减稼轩。谭复堂(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原名廷献,一作献纶,字仲修,号复堂、半厂、仲仪(又署谭仪)、山桑宦、非见斋、化书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谓此两句,得《骚》、《辨》之意。宋于庭亦谓白石词,似杜陵之诗,洵属知言。”唐老的意思是说这两句看似平淡,但像谭献等人评论的一样,其实这两句已得老杜诗中韵味呀!是平淡中自寓神奇,手捧翠尊,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而面对红梅呢,人虽默默无言,往事却历历在目。

所以接着说,“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长记”这个“长”,不要等闲视之,“长记”其实是说我永远都记得。那么永远都记得的一定是回忆中最高潮、最唯美的场景。“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你看冬日的西湖,泛着寒波,一片澄碧之色,而千株的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千树压、西湖寒碧”,最最关键的是,在这唯美的景色里,“曾携手处”,曾经有两个人携手在这唯美的世间,在那永恒的时空里。所以词人说,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高潮之中,一切戛然而止“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这是从永恒的回忆之中,又回到当下、回到眼前。此刻的梅林,压满了孤索与飘零,而那曾经如此绽放的红梅,也被吹落的凋落无序,何时才能重见那梅花的幽丽。可是几时见得的疑问,只是要见了梅花的曾经的幽香吗?诗人内心无限的渴望不更是那梅花下曾经的携手,旧时月色下几番照我梅边的吹笛,和玉人因笛声而来不管清寒的攀摘呀!

你看全篇仿佛句句不离梅花,却又在梅花的清寒与清香里,句句看得出动人的身影,看得出对往事的深情。但这种身影与深情,却又不着痕迹,又能与梅花的清香完美地交揉在一起。所以即便写怀念、写伤感,也充满了通透与清隽,也洋溢着清澈与空灵。其中又有“骚雅”之词。故而后人在词史上称姜夔这种才子词人,所作风格,既不同于豪放,而又不同于婉约,是一种清空骚雅的风格。所以,他的词,他的音乐,他的自度曲,充满了一种书卷气,既远离庙堂,又远离市井,可谓别具一格!而《暗香》《疏影》最为代表。所以张炎《词源》评价说,白石《暗香》《疏影》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那么姜夔的这种词风——清空骚雅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说到底,又和人生息息相关。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的风格,其实都是时光与命运雕琢的成果。

姜夔其实也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这个曾经中过进士的,但是呢一生只任县丞或者知县这样的小职。后来在汉阳,现在也就是湖北武汉的这个汉阳知县任上病逝。那么当时姜夔年龄还很小,父亲死后,母亲也相继病逝,十四岁的姜夔只有依靠姐姐。在古代那个社会,你想依靠姐姐成长起来的孩子,这在当时社会都是比较少的,所以寄人篱下,姜夔非常努力。

到后来成年之后,满腹才学去参加科举考试。但姜夔呀,这个人一生考运不佳,所谓“屡困于场屋”,真的是这样。他年轻时不仅参加科举考试,场场都考不上,到后来朝廷特许他参加礼部试,到晚年名声很大的时候,但他最后还是依然名落孙山,就一辈子都考不上科举。才学其实很高,可能就是考运真的是太差。

那么他这个考试落榜之后呢,年轻的时候游历天下,在湖南的时候认识了这个前辈诗人萧德藻。萧德藻呢,是个诗痴,非常爱诗。杨万里曾经评价说,自己的水平不如萧德藻。甚至我们都知道,这个尤袤、范成大、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可是杨万里说自己不足与其他人并举,只有萧德藻和尤袤、范成大、和陆游才堪称“四诗翁”啊!或者又称为叫“中兴四诗匠”。

萧德藻这个人爱诗爱到什么地步?他和杨万里两个人人生知己,年龄也差不多,他们俩是在湖南零陵,在一个旅社中认识的。以诗论交,一下引为平生知己。后来就,两个人就一晚上其实在一个旅店里就认识。第二天一早呢,萧德藻要动身,辞别杨万里。萧德藻就对杨万里说,说咱们俩订交人生知己,这种订交就应该有如订婚一样,应该各留一首诗为证。于是两个人各留下一首诗,萧德藻先写了一首,杨万里和诗一首,两个人成为毕生的诗友。

所以萧德藻其实官运也不错,但他无意做官,一心爱诗,所以见到年轻的这个姜夔,两个人也是因诗论交。萧德藻其实是前辈诗人,比姜夔大多了(前面说年龄差不多,后面又说比姜夔大多了?萧德藻生卒年不详,怎么比较呢?),但是两个人迅速结为忘年之交。就是因为萧德藻的推荐,那么后来姜夔经萧德藻的推荐又结识了杨万里。而杨万里呢,又把姜夔推荐给了范成大。所以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这些前辈诗人,他们都和这个姜夔结为忘年之交。尤其是杨万里,对姜夔的这个诗词啊,赞叹。倍加称赞他 “为文无所不工”,说他的诗类似于这个唐末著名的诗人陆龟蒙。而范成大呢,也特别推崇这个姜夔,甚至推崇他为“魏晋间名士”,就像“竹林七贤”一样的人物。

所以姜夔虽然一生考运不济、命运不济,但是呢有很多前辈诗人非常欣赏他。萧德藻甚至把自己的侄女还许配给了姜夔,而杨万里、范成大也经常资助他。因为这些人的推荐,包括像朱熹、像辛弃疾也都对姜夔青眼有加。所以范成大、杨万里,那都是南宋名臣,范成大晚年辞官归隐,归隐苏州石湖,所以特意邀请姜夔到石湖来小居。所以这一年冬天姜夔来到苏州,来拜见范成大,还作了《雪中访石湖》诗,那么范成大也有和诗。

姜夔在范家,在石湖踏雪赏梅的时候,范成大就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于是姜夔即兴自度曲,便填了《暗香》《疏影》二词。而范成大马上就让家中乐伎演唱、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范成大高兴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前面留了一个伏笔,对吧?当时这个乐伎中,有一个最出色的乐伎叫小红,因为小红演唱《暗香》《疏影》最为传神,范成大就把小红赠送给了姜夔。

所以等到那一年除夕,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他当时住的地方的时候,途中就作有《七绝》十首。过苏州吴江垂虹桥的时候,便写下了著名的《过垂虹》。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其中那句“小红低唱我吹箫,”非常有名。

可是再大的才情,也不能改变他多舛的命运;再同情他的朋友,也不能改变他清贫的人生。在他很多人生知己纷纷辞世之后,像他晚年,就基本依靠他的一个好朋友叫张鉴,也就是陷害岳飞的那个张俊他的孙子张鉴。张鉴家财殷实啊,姜夔晚年就靠张鉴的资助在杭州居住。姜夔自己也说他和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啊!可是张鉴死后,姜夔晚年走向困顿。后来杭州发生火灾,很多民房都遭殃,姜夔的屋舍也被烧光了,尤其是家中的藏书也都被烧光,对姜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接下来,他生活没有着落,虽然六十多岁了,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到了嘉定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221年,姜夔在饥寒交迫中辞世。他死后甚至穷到家人没有办法安葬他,还是靠好朋友等人捐资,才勉强把他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如此清空、骚雅的一代才子,晚景如此悲凉,也足以说明这苍茫的人世间,充满了荒芜与悲凉!但姜夔幸好还有他的音乐、他的词,他的《暗香》《疏影》,他的《扬州慢》,他的《续书谱》《绛帖平》,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他的合肥情缘,他的忘年之交,而这些就是他干净的灵魂在这荒凉的人世间里,所能遇到地永恒的温暖!所以沧溟先生不由得想说,走进尘世,难免心生惆怅,我们不过是借彼此干净的光和热,来走完人世的荒芜和悲凉!

(0)

相关推荐

  • 姜夔

    姜夔(115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221年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 ...

  • 宋词三百首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姜夔

    雷佳演唱<杏花天影> 琴歌<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琴曲<杏花天影>杏花深处,那便是红尘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宋]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 ...

  • 宋词三百首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宋]姜夔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 ...

  • 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姜夔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①.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 ...

  • 《宋词三百首》中50句纯净宋词,温柔了心灵,惊艳了时光

    在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古诗词就浸润到我文化血脉里了,清风明月的夜晚,登楼徘徊的黄昏,落花满径的小园--那一篇篇绮丽的作品,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伴随我们一生. 在诗词中,寻找"纯净" ...

  • 《宋词三百首大全集》上卷全集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 ...

  • 宋词三百首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译文]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 ...

  • 宋词三百首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 ...

  • 《宋词三百首大全集》下卷全集

    17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

  • 《宋词三百首》最流行的宋词选本300首大全集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是中国1924年编定辑录的宋词选,不分卷,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编者是晚清(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朱孝臧.上强村民),所选作品 ...

  • 《宋词三百首全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鹧鸪天·西都作 [宋代]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抒怀志向隐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