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卡鉴定知识
在藏牧民生活里,金银首饰是十分重要的装饰品之一。从唐卡上的那些金银粉饰的画面中就能感受得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对金银表现出的追祟和祟拜。自然,金和银也成为唐卡创作中不 可 多 得的材料。那些用金银色线勾勒出来的唐卡,不仅气势磅礴,色彩浓烈,而且犹如高原的太阳,刺人眼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宗教用途的唐卡,由于其不同的应用和表现手法,又分为村唐即多彩唐卡、纳唐即黑底唐卡、蔡唐即红底唐卡、瑟唐即金汁底唐卡等。另一种分法是根据绘制唐卡时所用时间来进行分类,分为恁唐,花时一日;锣唐,花时一年;普通唐卡,花时不定等。所谓唐卡不单单是指布绘彩画,还有用不同材料完成的唐卡,比如:缂丝、堆绣、刺绣等。
唐卡(Thangka)一词,藏文标准写法为,字面意思为“平坦、平展、广阔”等多层含义。但这并不是对唐卡这一艺术形式的定位解释,而只是赋予唐卡一种符号式的专用名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卡不可暴晒,否则会使棉布膨胀,颜色被拉开,画面出现裂缝;不可放于潮湿处,更不能沾到水,应该尽量保持干燥,否则会脱色掉色;不宜长期烟薰,否则会发黄显旧。如果唐卡表面有了浮尘,轻轻地擦拭干净即可。不需要摆放的时候,应先用报 纸包好(报 纸油墨能防潮),再加塑料薄膜包裹,最 好在木质箱子(樟木最 佳)中存放,并且放入防虫剂,以防珍贵的唐卡被虫子咬噬。唐卡不宜长期放在不见光的箱子里,应该每年拿出来晒一两次,在不是直射的阳光下微微晒一至二分钟,防止泛潮。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一幅作品往往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主要有画布制作、打线素描、上色、染色、彩笔勾描、描金、铺金等许多复杂工序和步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西藏布面重彩艺术也在不断探索,吸收现代平面构成形式丰富自身艺术语言表达,其作品创作手法自 由多样,既有表现现实生活,也有表现纯粹的哲学思维,体现自我感受和思索。画面在运用西藏传统民族艺术符号基础上超越宗教意识局限,突破材料和技术手段的约束,吸收现代色彩及绘画材料的优势,将水墨、水彩、油画、综合材料等融入绘画,尝试在题材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德珍的《牦牛》、巴玛扎西的《黄昏的牧场》等作品在借鉴宗教意蕴的基础上大胆地将西方抽象构图与唐卡作品中极 具民族韵味的装饰图案相结合,以丰富的色彩和肌理,交织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