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伤食,烧心胃痛,呕吐,舌体肿痛,低热,
30伤食——闫去科医案
任某,男,49岁,干部。恣食肥甘,贪美酒,饮辄醉。年逾不惑,便腰圆发福。前年单位组织体检,发现脂肪肝、高血脂、高胆固醇。然不以为戒,饮食如故。近因公务下乡,尽享美酒肥肉。当晚恶心呕吐,肠鸣腹痛,如厕甚密。次日,呕吐止,仍恶心暖腐,泄泻五六次,且后重不已,服氧氟沙星、藿香正气胶囊无寸效。于2006年元月11日返市求诊。望其面色淡黄,形丰体腴,谢顶处如光如蜡,舌苔白腻。询知腹痛已轻,不茶不饭,见肉欲吐,大便呈水样状,身不热,亦不畏寒。诊其脉,沉滑略数,右关尤甚,触其腹,心下痞,脐周松软无压痛。
脉证相参,此伤食也。盖脾胃者,仓康之官也,主纳主运,积则无所容纳,滞则难以转输,故见吐泻逆乱之症。宿食之治,方法种种,本案既非可吐之瓜蒂散证,亦非可下之承气汤证,当属调和脾胃,恢复升降之生姜泻心汤证。
生姜12g干姜38 黄连3g 黄芩10g党参10g茯苓15g红枣12枚二剂
元月16日二诊:药后泄泻止,饥而思食,诸症皆失。因昨又饮酒,致胃复痛,泻复作,日三行,吸气频频,夜间腹胀,矢气多,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此若干戈方息,复寻衅斗殴,沉迷不悟,自讨苦吃也。长此以往,焉能河清海晏?酒德不高之人余向不敬,然医为仁术,仍耐心以教,拟原方加厚朴10g二剂并赠以洪昭光教授保健资料,供其一阅。《经方躬行录》
论:这些当官的,到哪都是大鱼大肉,好酒好饭,高规格的接待,高血脂,脂肪肝,三高,这都是标配,复饮复作,不知惜身,没有武德,死吃死喝,不讲武德。
31烧心胃痛——大塚敬节
(标题)烧心感和胃痛的患者
曾用生姜泻心汤治疗胃酸过多症。患者为二十六岁男性,从十天前出现空腹时烧心感和胃痛,伴食欲不振和恶心。腹诊触得心下痞硬,腹部咕噜咕噜鸣响。大便一天一次或二次。吸烟且量大。
针对这些症状,投予生姜泻心汤,服药三周后痊愈。《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噫气食臭,所谓的食臭,就是胃酸过多的腐味。生姜泻心汤,胃病专用方。
32食入即吐
孙,四十,食物随入而即吐,并不渴饮,当年以苦辛得效,三载不发。今心下常痛如辣,大便六七日始通。议通膈上,用生姜泻心汤。
生姜汁四分调 川连六分炒 黄芩二钱泡十次熟半夏三钱炒枳实一钱人参五分同煎
又,间或不吐食物,腹中腰膂似乎气坠。自长夏起,心痛头重,至今未减。思夏热必兼湿,在里水谷之湿,与外来之热,相洽结聚饮邪矣。当缓攻之。议用控诞丹五分,间日一用。(《临证指南医案》四卷)
医案解要:《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是言食入即吐之症,多为内有实热火热上冲所致。又云:“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是说一般呕而不渴多为心下有停饮。纵观本案,食物随入即吐,并不渴饮,心下常痛如辣,大便六七日始通,推其病位在胃肠,究其病机为胃热挟饮,胃气不降之故。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去甘草、大枣之甘缓,因甘令中满,甘味助湿之故;去辛热之干姜,以防助热恋邪;加枳实取其苦酸微寒消食化痰行气破积,诸药配伍,使上下得通,呕吐则止。《名医经方验案》
32呕逆不食——胡希恕医案
李某,女,成年人。1968年8月17日:心悸,短气,呕逆,不欲食。与生姜泻心汤,三剂症已。
编者按:本案为证,乍看似小半夏加茯苓汤证,但以生姜泻心汤而得速效。概因虽无干噫食臭、肠鸣下利之生姜泻心汤的主症,但病机必是胃气不振、饮邪内凑之为呕、为悸、胃虚不欲食,故用之有效。不然者则否。《胡希恕医论医案集悴》
33心下肿块——朱木通医案
(标题)不明的胃部肿瘤
此例是患者第二次取药后消息查然,经过三个月,介绍另一类似的患者来诊(95例),因而得知服药后的经过如是。中年妇人蔡某,住小澎湖,初诊1959年10月10日。主诉为:心下部(胃部)肿满紧张,按之敏感而疼痛,深部感觉有肿块,因而不可下俯。肿块硬热如火灼,尤其饮冷水后更加灼热,胃部常感膨满、饱闷、嗜杂,间或腹中雷鸣。此外,居恒头重眩晕,但大小便正常。投以生姜泻心汤一剂,翌日再来,据云各症状均大差,要求再服原方,自是无消息。
翌年3月14日,介绍一以胃部肿瘤之二十九岁之农妇黄某来诊,据黄某所云上述之患者仅服二剂而肿瘤消,胃病亦不复再发。《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此肿块者,就是甲木之痞结。如《金匮》卷十,水气三十二,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如果要是动刀割掉,那就坏事了。
34舌体肿痛——呙青松医案
陈某某,男,36岁,1990年3月26日初诊。自诉舌体肿痛一月余,曾前往某医院治疗,因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医者用淡渗利尿之品治疗共12剂。服药后,舌体肿痛如旧,又增上腹部胀满不适,纳食日减,遂来我院治疗。患者来时,满面红光,体质偏胖,其舌却大于常人,边无齿痕,舌质鲜红,苔薄白。其腹大如鼓,叩之如鼓音,用力按之始有疼痛,并可闻及内有汩汩之声。纳食不香,二便正常,脉沉细。辨证为脾胃不和,水阻中焦,寒热错杂。治予开结除痞,宣散水气兼温阳利水。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
生姜(鸡蛋大一块,切碎),干姜10克,黄连3克,黄芩6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肉桂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共3剂,水煎服。
诉服上药后,饮食增加,腹胀满消失,舌体胀痛减轻,效不更方,再予上药3剂。二周后,患者带其小孩看病,问其舌痛之病何如?答曰:肿痛全消,饮食正常。吾验其舌,果如常人大小。
按语:本案初治,前医不辩有阳虚之证,妄用淡渗利尿之品,招致脾胃阳虚之候。脾胃阳虚,运化失职,水停中焦则见脘腹胀满,纳谷不香,腹中雷鸣(“内有汩汩之声”)。水郁日久化热,上蒸于心,心脾热盛,气血上雍寻其出路,舌为心苗,脾气通于口,故舌体肿痛。患者虽凭此症来诊,但仍以腹中胀满为本,舌体肿痛为标,故用生姜泻心汤加味宣散水气,开结除痞。内邪既解,在外之舌体肿痛亦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舌体肿痛,上面十枣汤水气,又有阴囊肿。心窍于舌,火气不降,所以舌肿,所以泻心。名曰泻心者,相火以君火为主也。
35低热不退——白松岭医案
张某,男,46岁,1992年4月8日就诊。诉低热月余,体温37.2℃~37.6℃之间,以上午为甚。伴见纳差,颜面潮红,腹中雷鸣,便溏,日3~4次,舌质红、苔黄腻,脉溢,久用清热利湿之剂无效。综观其症,有湿热内蕴之象又有脾虚内停之征,辨为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水饮内停。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和中。方用:生姜、半夏、人参、黄连、黄苓各1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大枣6枚。水煎服,3剂。
服后自觉纳香,体温37℃,大便日1次,呈糊状。继服3剂而愈,半月复查未复发。[陕西中医1993,(3):132]
按语:此例低热,久用清热利湿之剂,致脾胃虚弱,水饮内停,与湿热相互搏结,致低热不止,以生姜泻心汤温中健脾,利湿热,发散水气,药中病机,岂能不愈。《伤寒名医难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