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骨?带你正确认识传承数千年的中医正骨
正骨历来就是中医的一项很让人羡慕的技术,很早童年就对民间的正骨师有深深的敬意,那时候有小伙伴玩耍,胳臂腿脚脱臼甚至下巴“掉了”都会寻找附近会正骨的高手给正过来,真是非常崇拜!不但会正骨还会“接骨”,就是小伙伴摔折了胳臂、手,他也可以给对正接上,然后打上夹板,慢慢长上。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手法、夹板、中药、功能锻炼等为一体,主治四肢及其他部位筋骨损伤、关节脱臼等,方法简便,疗效显着。
正骨——从字面上来看要“正”的是“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般指的是“脊椎骨”。
一、正骨溯源
1.悬吊复位法
元危季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脱位“需用法整顿归元” 首次创立由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2. 宫廷正骨
宫廷正骨是中医正骨的一个学术流派,源于清朝,是清朝上驷院绰班处(负责医治宫廷内各类跌打损伤的机构)特有的,直属于内务府,专门为皇家治疗,所以这里的正骨也就被称作宫廷正骨.宫廷正骨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宫廷正骨的来历在清朝,虽然满族是皇族,但其早年一直受到蒙古族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处理和治疗骨折筋伤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手法定义
手法是指医者用指、掌、腕及臂的劲力
结合自身功力辅以器械,辩症运用各种技巧
作用于筋骨、经络、穴位由表入里
从而达到复位、舒筋、活络、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4. 伤科八法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作为伤科八法
二、正骨的作用
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①、纠正骨错缝 ②、改变突出物的位置 ③、解除肌肉痉挛
2、调整器官功能
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肠胃的蠕动、吸收)②、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膀胱的张力和括约肌的功能)
③、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④、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增强血液循环
①、对血管的影响(扩张、恢复弹性等) ②、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③、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④、对血压的影响
三、正骨心法
1、对痛症的思考
中医除了少数专做内科的诊所,疼痛-包括酸、痛、麻的处理,占了中医诊所将近一半的业务。这群病患也是西医及复健诊所未能有效处理,流出到中医的一群。这里定义的「常见」,大约是手腕、肘、肩、头、腰、足、呼吸闷胸痛等可清楚指出部位的疼痛,不包括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如癌症、盲肠炎等。近年来有些内科疾病,西医师亦建议推拿治疗,尤其目前整脊术的流行,对头痛、经痛、腰痛等,部分医师亦建议整脊。
2、法从手出 医宗金鉴 正骨手法
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
3、提升疗效的关键
手法的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柔和缓,使患者在并不感到痛苦的情况下即获得症状的缓解或痊愈。轻,主要指动作要轻,不用暴力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宜于接受;巧,巧妙,一方面是指手法运用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指用“巧劲”;柔和,是手法用力要柔和,不能粗暴、生硬,强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四、正骨注意事项
1、时机选择——抓住整复时机 4-6小时以内
2、环境准备——光线好、通风透气、安静
3、施术者准备
①手要保持清洁,指甲要每日修剪。熟练各种手法,练好指力、腕力、臂力
②治疗中应全神贯注。要随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手法与用力的关系,做到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掌握适宜的刺激量。
③调节好体位,以和(柔和)为贵,法从手出,精神集中,调节好呼吸。
五、手法禁忌症
1、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溃疡的局部、烧伤和烫伤的局部、皮肤病。
3、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4、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患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5、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和各种出血性疾病。
6、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7、醉酒者、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
病患者。
8、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用推拿。
9、年老体弱、不宜重手法刺激者。
10、极度疲劳和空腹饥饿的患者。
六、学习的三个步骤
学手法之“形”。即手法的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训练(模拟—定型)练习手法之“神”,或“功力”。即手法的渗透力的学习和训练(力量和持久力以及协调性;形--神)
手感的练习,“意”,练习者要时刻注意体会手下的动作和力量的变化,根据组织解剖结构和肌肉弹性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感,逐步做到根据组织解剖结构和肌肉弹性的需要及时调整动作和力量的大小。
动中求定——自身的修为
呼吸时心无旁鹜,静静感受息入息出时肋骨的变化,筋膜全身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呼吸时肋骨的举动开合,肋骨会牵动全身筋膜,可牵动到全身,静心放松时可感受到牵动到所有手指脚趾的末梢,脊柱一节节的挤挪开合,如果那里感觉不到或感觉传不过去,便是没有放松,练习久了身觉才能清晰,才会明白自己身体结构的问题,也才能明了病人身上结构连结的问题与处理方式。
七、浅析案例&传统手法
1、拔伸牵引
原则:“欲合先离,离而后合” 结合X光片作用
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肌肉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所施力量大小应该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依靠器具牵拉,如骨牵引装置,牵引床等,其作用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注意对牵引力的方向以及牵引力的大小做及时调整
2、提按端挤
提按端挤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或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成角和旋转得到纠正后进行通过皮下组织直接作用到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反复摩擦,以免损伤皮肤
3、摇摆触碰
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和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仅适用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旋型,螺旋型或粉碎性骨折使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