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尹建莉: 看似长远, 实则短见

文|诺妈育儿日志,公众号同名(此文为原创,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会时不时布置一些作业,及时上交作业的孩子会得到一枚或者两枚贴纸奖励。

为了得到奖励,在完成作业这件事上,她变得非常积极。

开始,我觉得这种奖励模式还挺好,看看孩子现在多积极呀、多有上进心呀!

但慢慢地,我开始觉察到了不对:孩子太在意奖励了,是否得到奖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心态。

点击加载图片

得到了奖励就喜笑颜开,没有得到就郁郁寡欢,甚至第二天都不愿意去上学了。

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得到的奖励比她多,她就会很不开心。

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争强好胜,凡事都要争第一,必须她赢,完全不能接受失败。

我们一起玩打牌游戏,如果她赢了就欢天喜地,如果她输了就耍赖要求重来或者看我们的牌,有时甚至会气急败坏将牌摔在地上……

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在幼儿园,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

吃饭时、睡觉时、上课时、活动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气球、小红花、贴纸等等:表现好的小朋友有奖励,其他的小朋友减少或没有奖励。

这样的情况,大大刺激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曾经,我也认同“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的观点,但现在,我却意识到:过早让孩子参与到竞争中去,并不是一件好事!

点击加载图片

人生需要竞争,竞争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高估了竞争的意义,以至于很多人早早就将孩子推进了竞争的洪流之中。

童年的任务是培养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完成眼前的各种竞争事务。

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总结了幼儿竞争对孩子的三大损害:

1、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竞争的本质是合作,而嫉妒他人、争强好胜的孩子很难建立起正确的合作意识。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点击加载图片

2、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当孩子被训练成一个具有“竞争意识”的人,争强好胜会成为他的本能。为了追求胜出,他可能会压抑自己本是“孩童”的天性,去适应社会的各种规则。

背负着本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压力,就需要用极大的意志力去支撑,但意志力是有限的。

长期下来,这种反天性的行为给孩子留下的暗伤,随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某一段经历所触发。

他们竞争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打败别人,没想到最终击倒的却是自己,最后甚至会形成病态的竞争心理,即使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内心却不一定快乐幸福。

3、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去某个重点幼儿园,倾尽全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当3岁的孩子听说自己没被录取时,居然嚎啕大哭起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提起“幼儿园”3个字,孩子都沮丧不已。

马上要开学了,但孩子却不想去普通幼儿园上学,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这个3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成长,却背负了如此沉重的压力,势必会影响他的情绪。

而当负面情绪过多,无疑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点击加载图片

1、学校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这样说过:

“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

但学校为了激励孩子们,设置了各种竞争机制,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

有位家长曾忧心忡忡地对尹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的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每天都会根据学生们的作业、考试、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来进行考察,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红花。

班级定期还要进行评比,得红花多的学生受表扬,得红花少的学生受批评。

班主任还会把每次评比的情况一一发送给家长,这样一来,连家长们的攀比性都被激起来了。

因为她的儿子每次得红花都少,她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丢了面子,就批评孩子,让他也争取多得一些小红花。

结果没过多久,老师找她谈话,说她儿子居然去偷同学的红花,还屡次向老师打其他同学的小报告,尤其是得红花比他多的同学,特别嫉妒这些同学……

点击加载图片

2、社会

社会上,关于“如何培养儿童竞争力”的书籍和课程比比皆是,深受父母们的青睐。

我甚至在一本育儿书中读到过这样的内容: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过程中,妈妈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狭隘自私的。一个伟大的竞争者应该有着广阔的胸怀。”

我不明白要如何跟一个几岁的孩子说让他成为一个有着广阔胸怀的竞争者,他明白吗?以他寥寥几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怎么去拥有广阔的胸怀?

试问,有多少成年人已然具备了广阔胸怀的?

大而空的理论看似很有道理,但不现实,除了给家长制造焦虑,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家长和孩子。

3、家长

学校里和社会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疑会引起家长们的焦虑。

孩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的竞争。

家长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胜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助长了“儿童竞争”的风气。

点击加载图片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设置了奖励和考试的学校里,大环境如此,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点什么可以帮助减少幼儿竞争对孩子的损害呢?

尹建莉老师的回答令我豁然开朗:

“不要抱怨大环境,先解决小环境的问题,小环境好了,大环境自然就好了。解除竞争压力,制度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靠意识来解决。承认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一位家长以前特别在意孩子的成绩排名,一度让她和孩子的关系陷入僵局,母子二人都特别累。

一开始她简单地将这种困扰归咎于社会和学校竞争,后来她意识到是自己的虚荣心和焦虑情绪在作怪,于是开始尝试放下这些。

没想到,自从她变得从容淡定,孩子的心态也变好了,和她的关系也亲密起来,很多话都会坦然告诉妈妈。

一次数学考试,题目特别难,她问儿子会几道题,儿子调皮地说:“一道也不会。”

孩子的语气轻快从容,她听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很欣慰,说她当时的感觉不亚于孩子说:“我全都会。”……

点击加载图片

心理失衡的家长,培养不出大气平和的孩子。

把“家庭”这个小环境解决好,只有家长不焦虑了不攀比了,孩子才能平静下来,专注于自身成长。

当家长推动孩子去跟他人竞争时,孩子注意力就会被分流在各种“比”的事情上,专注于自身的力量就被分散了。

而竞争带给孩子的焦虑无疑会削弱孩子的心理能量,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脆弱。

如同《小舍得》里面的田雨岚,一直拿儿子颜子悠跟别的孩子比来比去,只在意儿子排名如何,却从不关心孩子内心感受,颜子悠确实在各种竞争中表现优秀,但最终内心却陷入抑郁。

点击加载图片

除了父母,老师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阿德勒在他的书《儿童成长心理学》中讲道:

“教师的一句恰当的话就可以把儿童的精力从竞争转向合作。”

因此,老师可以多关注孩子的竞争状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指引,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减少他们之间的竞争。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放下竞争意识,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自信平和、乐观开朗、有求知欲的孩子,还怕他会在竞争中被打败吗?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幼儿竞争呢?欢迎分享在评论区哦!

诺妈,学习型妈妈,分享育儿干货,关注我,共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