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峄山碑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局部(一)
待续..........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巡时所刻,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立郡县的功绩。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即指峄山。峄山虽不高,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

原秦峄山篆碑,立于峄山书门。原石据传为北魏太武帝推倒,又遭邑人火焚,唐代有枣木重刻本流布,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唐刻本今亦不传。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峄山刻石有七种翻刻本,即“长安本”(亦称“陕本”)、“绍兴本”(亦称“会稽本”)、“浦江郑氏本”(亦称“东明精舍本”)、应天府学本”(亦称“江宁本”)、“青社本”“蜀中本”“邹县本”

李斯(约前二八四—前二〇八),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峄山碑》形式皆为四言韵文,线条圆润流畅结构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一丝不苟。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今所见传本多为宋淳化四年(九九三)八月郑文宝据南唐徐铉藏摹本重刻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碑阳九行,碑阴六行(共计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左旁刻有郑文宝楷书跋五行,行四十字。重刻碑石现藏西安碑林。

本次选用私人所藏清中期拓陕本,首行“”字至四行“”字裂痕尚细,笔画基本完善;碑阴郑文宝跋三行“”字、末行“州水”二字可见。钤“汲古斋收藏印”“旭堂贰十年精力所聚”“武州越氏汲古斋收藏金石书画之印”“天蝉居考藏金石书画记”“越菊次印”“播州清氏望仁寿山房”等印。册页装,二十二点五开,册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宽十九点九厘米。此册拓工精善,字字纤毫毕见神完气足,特征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整纸拓本相近。现依原拓高清扫描,以原寸精印公之于世,以飨读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整纸拓本

秦李斯《峄山碑》拓片

《峄山碑》一般指峄山刻石(秦代刻石)。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书门,毁于南北朝时期,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元代摹刻碑存于邹城博物馆。
《峄山刻石》的前半部分刻144字,赞扬秦始皇的正义战争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后半部分刻79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
书法上,其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无外拓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
峄山碑
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驾崩后与宦官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明拓 宋 郑文宝摹刻 长安本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此为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拓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现存西安碑林。

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峄山碑》线条圆润流畅。结果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

(0)

相关推荐

  • 宋代书法第一人米芾,“第一山”刻在泰山脚下岱庙,并不是夸泰山

    米芾碑刻"第一山"在泰山脚下的岱庙,但并不是夸泰山,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在泰山岱庙的汉柏院内宋人米芾的碑刻,上题三字"第一山",写的气势磅礴.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 ...

  • 汉隶《张迁碑》【二玄社高清版】

    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宁陵县己吾城)人,,生于东汉灵帝时自幼禀赋聪慧,多才多艺.他先为郡吏,后任谷城长(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东阿镇:"城"为二等县,"长"相 ...

  • 新书推荐 | 善本碑帖精华·秦峄山碑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巡时所刻,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立郡县的功绩.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 ...

  • 《峄山碑》原石已不在,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 ...

  • 书法有法丨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公众号 <峄山碑>相传为李斯所书.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于次年起巡游各地,先后作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诸刻石.途中登邹峄山(亦称峄山),立是刻石.原石已佚,且无拓 ...

  • 大秦丞相李斯《峄山碑》高清单字

    [现藏]陕西省西安碑林 广告[顺源水利]行业领头回转格栅清污机厂家,规格齐全,低价抢购回转格栅清污机.^^最优质的产品.最实惠的价格 TEL:134... 李斯<峄山碑>原石 广告一键打造 ...

  • 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峄山碑>相传为李斯所书.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于次年起巡游各地,先后作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诸刻石.途中登邹峄山(亦称峄山),立是刻石.原石已佚,且无拓本存世. ...

  • 秦 李斯《峄山碑》

    <峄山碑>是<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

  • 秦.李斯《峄山碑》高清原石对照

    <峄刻石>释文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 ...

  •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第5节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二.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峄山碑>相传为李斯所书.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于次年起巡游各地,先后作峄山.泰山.琅琊 ...

  • 【原石】大秦丞相李斯《峄山碑》高清单字曝光!震撼!

    追忆    论艺    评议 意义何在 [名称]<峄山碑> [时代]秦 [作者]李斯 [现藏]陕西省西安碑林 李斯<峄山碑>原石 李斯<峄山碑>拓本 一.<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