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96天!考生怎样高效冲刺?老师家长必读!

春节似乎刚结束

高三学子们就迎来了高考倒计时96天

有太多考生被宣誓阵容和口号感染

有太多考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有太多考生重新拾起梦想

96天

考生如何冲刺?

家长如何助考?

从现在开始

高效利用每一分钟

实现自我突破

你可以!

如果您是老师,请转给家长;如果您是家长,请耐心阅读,转给孩子和身边的朋友。

冲刺考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目标管理

1.目标既要有挑战又要可实现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考生要接受自己现有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也要在备考中尽最大努力达到更高层次,即充分发挥潜能,不留遗憾。

2.制定三级目标满足备考的不同层次需要

最理想目标,即高考超常发挥,很好地释放潜能,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目标,比如“名牌大学的理想专业”。这一级目标的制定能极大激发复习的激情与动力。

最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的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一本”。这一级目标的制定可让考生缓解焦虑,踏踏实实将复习进行到底。

最低限目标,指即使在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安心地看待高考,实现顺利复习。

3.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并行

高考备考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比如制定“每月目标”或“半月目标”。在终极目标指导下,考生可根据前一阶段目标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后一阶段的目标,比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4.建立监督机制,即时奖惩

考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效监督、即时奖惩,这样才能切实将目标落到实处。

5.学会专注与坚忍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考生智力水平差距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考查的是考生对目标与任务的专注程度。唯有专注,才能将知识、考点烂熟于心,在学习中发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关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最终体会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快乐。

时间管理

1.据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而重要”的第一象限,焦虑会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时间集中于“重要但不紧迫”的第二象限,就很少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但不重要”的第三象限,说明总是在忙别人的事情;

如果时间集中于“不紧迫也不重要”的第四象限,就是在浪费时间。

2.公认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为:

65%-80%用来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20%-25%用来做重要而紧迫的事情;

15%用来做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1%浪费在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上。

3.一天中4个记忆黄金时间包括:

清晨起床后,适合学习难以记忆的内容;

8:00-10:00,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断的内容,是攻克难题的最佳时间;

18:00后的两个小时,复习、归纳、整理的黄金时段;

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加工信息。

了解了这4个时间段,考生就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学习管理

1.落实的关键是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不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需要一定的重复。

2.找漏洞、补漏洞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主要是要在预习时找漏洞。上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才会集中,听课效率才会高。除了预习,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3.百宝箱其实是一本备忘录,现在麻烦是为了将来不麻烦

百宝箱是个新鲜玩意,其实就是一本备忘录。它的主要用途是记录问题,包括作业或试卷中不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题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识点。它还可以当做笔记本,写个人的心得体会、人生感悟,记录一些灵感和想法。

4.多做题不等于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

5.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考试后,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6.不要轻易放过一道错题

对于学生错误的习题,任课老师会讲评一遍,学生更正一遍之后就了事的种态度是不正确的。“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

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

(1)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

(3)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压力管理

面对考试,紧张、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考生若在复习中感到压力过大、止步不前,可能是遇到了“疲劳期”(也称“瓶颈期”、“高原期”)。

“疲劳期”容易出现在那些对高考赋予太多意义、自我期待过高的考生身上。遇到“疲劳期”,考生可尝试以下办法:

1.接纳并记录自己的情绪

考生要学会关注并善待自己的情绪,将情绪状态转换成文字,这样能有效缓解焦虑、冲动与不安。

2.尝试与父母、老师积极沟通

父母和老师是考生强有力的后盾。遇到问题时,考生可及时与他们沟通,获得支持与帮助,形成自己喜欢的家校环境。

3.寻找复习的兴奋点

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可以是优势学科,也可以是弱势学科,以提升成就感为首要目标。

4.调整阶段目标

如果原来制定的阶段目标让自己感到压力过大,考生可重新考虑并制定自己喜欢的任务。

5.不放弃自己的爱好

很多考生在备考期间放弃兴趣爱好,这样可能会因大脑过于疲劳而情绪低落、身体不适,造成高三生活“苦不堪言”。

6.坚持运动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到户外跑步、跳绳,会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倍增。适量的体育运动能有效缓解学习过程、高考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既增强体质,也增加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自控力比拼是一部分,其实高考跟智商没有多大关系,说到底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较量。你拼命努力了还是不行,那多半是方向错了;你拼命努力读书了出成绩还是没有提高,那多半是盲目的努力,没有讲究效率。

学会自我管理,就是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取长补短,加上你的坚持和毅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四方面:

1.合理的目标定位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经过了较长的复习战线,孩子往往会产生松懈感,如何适时的进行目标定位,引入激励机制,激活考生的潜力?这是家长当前首先面对的问题。

目标又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要略高于现实能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嘛。但应掌握好度,跳一跳要摘得到桃子。目标不可太具体,比如具体到专业方向,孩子会很反感,很纠结,反而影响了复习心态。近期目标,要针对目前正值二轮高考复习涨分期的特点,下定每天至少涨2分的决心,80天后我们就可以收获100多分的涨分成果。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处理好目标与现实的关系,要志存高远,更要细致入微。

2.帮孩子了解科学的方法

(1)冥想加回忆,知识记得牢。知识的真正掌握要经过厚→薄→厚的转换。由薄→厚的转换,主要通过浏览教材“目录”或“提纲”还原知识体系,用好“改错本”“积累本”,查漏补缺,弄清易错易混知识。

(2)规避偏难怪,熟练最重要。熟悉基础,题型,解题思路,应试技巧,让孩子应试变得从容稳健,避免剑走偏锋。考场上有一部分分得不到是很自然的,而尽力避免失误以及降低差错率才是衡量孩子考场成功的重要标志。

(3)加强规范性,得分步步高。书写表述的规范性差了,也许考生表述的内容压根就进入不了评卷老师的“法眼”。建议:书写差的,坚持每天练一篇字。

(4)心中有模式,手中有法宝。固化解题思路及模式。做到心中有模式,手中有章法。

(5)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谈到方法,孩子极容易盲目自信,其实不然,同样,一个智慧型的学生,必定有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总是源自每一道题的苦练,源自每一次考场的成功与失败,从而形成体验型的学习方法。

3.积极心态最重要

(1)家长心态要积极。高考在即,家长往往如临大敌,如果家长处理压力的方式不妥,不仅帮不上孩子,还会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家长要以鼓励孩子为主,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心。

(2)家长要把握好关注“度”。有些家长求胜心切,动辄就问这次月考多少分、名次多少,让孩子很反感。应多从外围入手,学会曲线救国。比如身体,比如心情,比如跟同学相处。

当然也不要过“度”关注。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无形中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另外,有些孩子临近高考催着父母给租房子,这也应引起家长重视,其实这些孩子成绩也未必就因此进步了。生活应尽量保持“常态”,不可一惊一乍。

4.用语要得体需注意

与孩子相处的艺术,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家长用语稍有不慎,即容易给孩子加重心理负担。附上学生最反感的家长忌语有:

(1)你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了,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2)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诊断考试考了多少分啊?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3)我们不给你压力,考啥样是啥样。考不上再补习。

(4)考不起大学,18岁就给我滚。

(5)我们以后不靠你,管好你自己!

(6)现在不好好努力,以后只有……

(7)今年要是考不上理想大学,你对得起我们吗?

如果想给孩子解压,一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二是少说多做,也是好办法。

本文来源:今晚时间(有删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