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二)

小编导读

7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二义:一是肺痿,肺热叶焦也;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痿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上,指上焦肺。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津液,津液由阳明下润宗筋,足乃能行。因心主血脉而肺朝百脉,周身血液循环与津液输布,肢体筋脉皮肉的营养状态,都与肺行津液有密切关系。若因外感或内伤导致肺热伤津,津液无以下行而筋脉失濡失养,肌肉逐渐枯萎而成痿证。《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又,肺失肃降则喘,胃气上逆则呕。痿证在采用针刺治疗时,病情一般已进入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这时的肢体大都是痿软无力甚至痿废不用,虚多实少。本证病机燥热、湿浊、气阴两虚,病位以肺、胃、脾为主,兼顾肝、肾。临床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肝肾阴虚,甚至还有脾胃虚寒的证型,当随证选择配穴。但基本病机是“痿证皆因肺热生,阳明不能润宗筋”。所以《素问·痿论》说:“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按照《素问·痿论》的治则,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而治之。

治则:清热润肺,独取阳明,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针灸处方:

主穴——列缺、照海、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

辅穴——大杼、阳陵泉、绝骨。

辨证选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三阴交。

释义:肺热津伤叶焦,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配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取肺肾金水相生义,二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行肺系,阴照海膈喉咙”,滋肾生津润肺最为恰当;取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疏调阳明经气为主;加大杼(骨会)、阳陵泉(筋会)、绝骨(髓会),强筋骨而益髓;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为治疗腰髋部痿软之要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会,调补三阴经气血,实有气血双补之功。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瞀,含义有二:一是神识昏蒙,一是视物昏花模糊。瘛,指筋不得伸,手足抽搐。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火伤气分则热,火扰心神则昏瞀,目见昏乱;瘛乃筋为火所灼,而肝主筋,故火热耗津伤阴伤血,最易引动肝风而善行数变,每见于小儿惊风,甚至逆传心包。

治则:清热降火,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针灸处方:人中、大椎、曲池、合谷、太冲。

释义:人中通督脉,为手足阳明之会穴,大椎为诸阳之会,配手阳明之合穴曲池,针刺上穴共奏清热开窍醒脑之功;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解表清热开闭宣窍,配太冲肝经原穴,平肝息风,引热下行,且两穴相配通达四关(开四关)。救急时,可加刺十宣和涌泉穴,速泻阳经的邪热,且涌泉为肾经最下的井穴兼根穴,升肾水以降火甚好。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禁,口噤,牙关紧闭;鼓栗,即寒战、战栗、颤抖。凡是症见口噤不开,寒栗颤抖不止,状态神不守舍、恍惚不安、惶恐之至者,大都是火邪内攻、上犯神明、损伤脑络所致。

治则:清心降火安神,滋肾益气生津。

针灸处方:人中、涌泉、劳宫、合谷、太冲。

释义:督脉循行脊柱正中而通脑髓,且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颠顶,取人中配太冲,清火安神,息风醒脑;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荥穴,可清心除烦;配涌泉水升火降;面口合谷收,对口噤牙关紧闭者甚为恰当,且与太冲相配可开四关,恰和病机。临证可酌加间使穴以宁心安神,配太溪、三阴交滋肾生津更为完备。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指逆气上冲,如呃逆、嗳气、呕吐、呛咳等;凡是冲脉气逆,或肺气上逆作咳,或胃气上逆见嗳气呕吐,或肝气横逆、郁结不舒见咳咳连声,乃至自觉有气上冲胸中、咽喉、头目者,均系心肝之火夹冲脉上行客胃,致胃气不降有关。

治则:清心降火,疏肝和胃。

针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间使、公孙。

释义:取胃募穴中脘配三里,和降胃气,取间使穴乃手厥阴经之金穴,能抑肝平木和胃,主治胃热呕吐。取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配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二穴属八脉交会配穴,“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主降冲脉之逆气,可平胃心胸诸逆之疾。况且火热上犯心胸头者,首选内关,每每针后立效。

11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躁,躁动不安;越,超越常度,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凡属躁动不安、狂言乱语,甚至精神失常、行为超越常度者,乃火邪上犯夹痰,痰火扰乱神明,血气勃发所致。本条所论,乃是一种发作性精神失常病患,类于今之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精神创伤和过度刺激,属于中医癫、狂一类。分述如下:

癫证(抑郁型):属阴,表现神志痴呆、悲喜无常、语无伦次、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喃喃自语,或沉默无声、不食不动,或视、听、嗅方面的幻觉、妄想,舌淡苔薄腻,脉弦细或数或弦滑。

治则:开郁化痰,通窍调气,针用平补平泻法。

针灸处方:哑门、陶道、大椎、人中;神门、心俞、内关、足三里。

合并“过梁针”:凡沉疴痼疾,病位深在,或邪客于经,病延日久者,可有选择地使用透刺针法,沟通脏腑经气,调畅气血。如百会透四神聪;印堂透鼻针心区;鸠尾透巨阙;神门透间使;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绝骨透三阴交;丰隆透承山穴(辨证选择2组即可)。

狂证(狂躁型):属阳,表现狂言妄语、双目怒视、弃衣奔走、打人毁物、骂詈不避亲疏、精神躁动、面红目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有力。

治则:清火宁神,泻肝化痰,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百会、人中等督脉穴。

辨证选穴:

(1)印堂、鸠尾、神门、少海。

(2)内关、间使、大陵、丰隆。

(3)阳溪、足三里、合谷、太冲。(选择1~2组即可)

按:督脉选穴是针刺治疗严重的精神疾患的效验穴,已被临床证实。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亦为手足三阳之会。取风府、百会穴是根据《灵枢·海论》篇论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百会),下在风府。”取上穴清泻阳邪,醒脑开窍。“脑为元神之府”,颅腔内是脑干、小脑、丘脑、垂体等高级中枢之所在,其联络通路是神经、血管、体液循环,而风府、大椎、哑门等穴,为两者之间的必经驿路。此外,配鸠尾、神门以宁心,内关、间使、丰隆,和胃气降痰浊,使神明归主而狂躁可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风府与哑门穴的深层为脑桥、延髓、交感神经节等,是人体生命中枢所在。针刺时必须严格按照风府穴入针方向(舌根部)操作,即平行刺入枕骨底与寰椎间(不得刺入枕骨大孔内)。

12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胕,同“跗”,足背,凡足肿皆发于厥阴、阳明两经。足阳明胃经行足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丛毛行内踝。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厥阴肝木壅遏阳明胃土,循经下注而见足背肿痛。“疼酸”二字当玩味,与一般寒湿足踝肿性质有别。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盖酸乃肝木之本味,木生火而克土,土不化水(湿浊),火蒸之则变酸,火入血则疼,夹湿则肿,故疼酸者,火毒夹湿也。火邪流窜下肢经络可见足肿疼酸;木郁火发则魂不藏,人见乍惊乍骇。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息风,泻火安神。

针灸处方:大敦、厉兑、合谷、委中、血海。

释义:急刺井,取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与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点刺出血,清热泻火解毒,可迅速控制足背红肿热痛;针合谷、曲池疏散阳明经热;取委中(膀胱经合穴、血郄)、血海,清泻血中瘀热,菀陈除之;临床配内关、公孙、太溪、三阴交,安神定志,平调心肾,补水制火以防死灰复燃。

按:从本条描述的症状特点看,颇似临床常见的脚气感染红肿热痛,或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痛风发作期见症,当从清泻肝胃火毒、凉血泄浊化湿论治。

新媒体编辑:王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