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人文 ‖ 1514】随笔 · 宁夏银川 李强 ——《谁点了银川景点的“死穴”》
谁点了银川景点的“死穴”
文‖宁夏银川 李强
毋庸置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人造景点,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但出名的寥寥无几,大多因为缺少文化内涵,却又将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旗开得胜却不能马到成功,能得到游客喜爱的更是凤毛麟角。
旅游场景的市场化,并不代表商业化和庸俗化,但很少能够有人能够这么思考,经济利益和短期效益,往往占据了最有力的位置。
人造景点开业时彩旗飘飘,轰轰烈烈,久而久之景观没落,景点由热变冷,最后悄然无声,如昙花一现、黯然离去。
如“黄沙古渡“,再如“银川回乡风情园“,因为内涵不够丰厚,场景设置单一,最终不是走向衰落,就是人走街空。
一位来此游玩的外地游客说,旅游景点都有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游客来过了,5年之内不会故地重游,但黄沙古渡可能20年之内都不会再来了。
并非景点景色不美,只是他觉得这里过于单调的游乐项目,加之单调的文化背景、场景设置,与艺术无关、与人们的憧憬无关,甚至与美丽悠久的黄河文化无关。
回头再看“回乡风情园“,那苦苦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商业街,已经繁华落尽,只剩下夕阳下的爬墙虎在风中凌乱。
想说爱你不容易。今年,我们的区内游客较往年增加了多少,游客评价值,社会美誉度提升了多少,这种数据发布,本来就是一种有力证明。
区内经典景点“镇北堡影视城“、“沙湖“、“沙坡头“等旅游之门再次重启,我们文化旅游部门要想毫无悬念拿下周边省市旅游冠军,一句话“得让来过得游客说好“。
一个“好”字重千钧,游客们每到一处,需要吸晴的新鲜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满足自己的愉悦感。
口口相传下来的,是另一波因为“好”而再来的游客。难得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独特的异域风光,都属于不可多得双重旅游资源,游客们来了,过瘾之余,不会忘了点赞和佳评。
不说别的,镇北堡影视城——在开创的智慧旅游中,其出色的创意和精良的场景制作,掩盖了所有低俗的商业利益,大雅大俗,大俗大雅倒过来意义不同,理念不同第一个靠爆红黑马效应,只不过商机会转瞬即逝,第二个则是持续发酵,然后才一步步去完善和丰富旅游文化和强劲商机。
一些旅游景点,靠吃老本生存,不愿意在成本增加上做文章,或者沿用惯性思维,以小博大、以旧代新,但这不是什么典范,这等于让老旧的景点做游客的终结者。
我们不要凭空想象,什么研究东方民族文化心理,研究世界游客旅游喜好,都是“口号式“的布局,没有什么真正意义,更谈不上精准把握。
涉猎旅游景点的文化,不过就是将不想干的传说,硬硬的进行复制、粘贴,然后简单粗暴的按装,结果成为了游客中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谈。
这种牵强附会的元素,是简单的流行,但不是经典永流传;美丽传说要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方式运用上,不是简单的张冠李戴,东方式文化背景,更有吸引人的一面,温婉,凄美,动人心弦,感人至深,这种递进式的设置是匠心独具的表现,更多来源于醇厚的历史、环境烘托,以及游客们憧憬的美好事物出现。
优美的景观,可以复制;但文化内涵,不可被复制,被复制的东西,只能是简单的事物表象,如果人家有的驴车你也有,人家有的传说你也要让来此地的游客们耳熟能详,那就应该考虑思路问题了。
应该说,景点要有与众不同的场景、风景,在游客心里有一个强大的逆转,它给游客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心理冲击,使得“景点不错“、“值得一去“的口碑迅速被引爆、扩散。
面对远方朋友的景点推荐,我更偏爱于自然而然的景点,不完全是人工合成的景观,就像风中传来的,那略带低沉沙哑的声音——无论是《双旗镇刀客》,还是《大话西游》最经典的周星驰本人的“爱你一万年“的沧桑爱情对白,那种精心设计的游戏,永远掌控着全局,无论你听了多少遍,都觉得很喜欢、很愉悦,这也是影视城所占高度,深度,远远高于其它景点的原因。
在残酷的旅游资源竞争里,盲目投资,和低价旅游都不可取,甚至是死路一条,而游客作为旁观者来景点游玩时,作为旅游景点要问问他们,值不值得,开不开心。
游客来景点,就像在品尝景色的同时,被抹上一层可口奶油的甜蜜水果蛋糕,那种独特口味,让很多游客欲罢不能。
很少有景点能这么做,是因为游客与景点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景点也想不到,自己的饭碗就端在游客的手里。
谁点了银川景点的“死穴“,“你来不迎,你走不送“的老旧观念根深蒂固,旅游营销、旅游推介毫无技巧性。
令人满意的高端旅游产品,对游客来说表达了景点景区足够的尊重,面子给足了,游客们还是很吃这一套,聪明者设计的景点场景、情节,不会令人失望。
“来了又走,走了再来“,这是一种旅游市场的回暖,也会彻底唤醒旅游景点步入万物复苏的春天,走向人潮如海,阳光绚烂的夏天。
作者简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