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四)阿柔大寺 上
从门源景区出来,找了个路边店,每个人点了一份炒面,草草地吃了,然后向祁连出发。我们这次旅游,只让旅行社提供车辆和住宿安排,午餐和晚餐都没定。本来这是想让自己吃得随意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特别是当地的美食。不过,到了青海才发现,这里真的是青海,不是内陆,更不是旅游城市,不要说美食了,途中能有吃饭的地方就不错了。而且基本都是面馆,煮的面,炒的面,反正都是面。
更不习惯的是,这里大概是海拔高的缘故,可能煮东西不容易,所以面条吃起来都怪怪的,不是觉得没熟透,就是太烂沾牙了。所以很庆幸没让旅行社安排用餐,不然一路上也都是去路边大车店,我们自己吃好歹还能选间面条品种多些的。不过,沿途的风景还是不错的,雪山就在身边,一直陪着我们向前,山顶上的冰雪都清晰可见。
油菜花海也一直在公路两旁陪着我们,从门源景区开出老远,仍然处在花海模式之中。
其实对于我等从小蜗居在都市中的土鳖来说,这种不花钱随便看的花海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如果导游说这就是门源的百里花海,我们一定连说景色真棒。
青海的天气说变就变,而且是真正的十里不同天,刚才在门源还是蓝天白云,现在刚离开门源不远,天上就已经是厚厚的云层了,远处山上的天空还是乌的。我们的司机兼导游说,那种乌的云是带雪的云,那里的山上可能要下雪了,谁要在这会儿正在翻山路上行进,很可能要非常不走运地遇到夏季冰雪了。
我们继续行进,来到下午的景点,阿柔大寺。我们此次青海的行程是跟旅行社商量着安排的,我们要求多加入些当地人文特色,所以去祁连的路上安排了阿柔大寺。我们上午在的门源县主要是回族聚居,现在这里已经属于祁连县,阿柔大寺所在的阿柔乡已经是西藏了。
阿柔大寺就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不过我们的司机兼导游明显没来过这儿,为我们去买门票,跑了半天都没买到,好不容易找个人一问,原来这里不用买票,免费进,连身份证换票都不用。
难怪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半天都没找到人,因为这座阿柔大寺本来就是一座非常清静的寺院,虽然就修在省道旁,但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痕迹,整个寺院依草原的起伏地势而建,没有内陆寺庙的中轴线布局,也不是一进进的院落,完全是随地势而建的一个个小院,都是按宗教信仰和藏族生活需要而建,整个寺院倒像一个融入自然的村落。所以,这里不会有大队大队的旅游团,也没有导游牌,外来客可以零距离地接近藏传佛教氛围,这里不是参观,而是体会。
虽然阿柔大寺在旅游业界的名声不旺,但历史却很悠远,也是祁连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阿柔大寺藏语法名“尕日登群派林”,意为“阿柔具喜宏法洲”,是阿柔部落的寺院。明朝时,阿柔部落在现在三江源附近的曲什安河流域驻牧,是由11个部族组成的大部落。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曾到部落讲经传法,奠定了部落的佛教传统。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途经青海,允准阿柔部落建寺,取法名“具喜宏法洲”。清道光年间,阿柔部落一部分北迁至祁连,寺院也随之搬迁。因为经常流动,所以长期没有固定寺院,由帐篷和蒙古包组成帐房寺院。1946年后,寺院才在八宝河畔、贡白加龙山下定居下来,这一大片地方也就称为阿柔乡了。而后又历经几十年的变迁,形成现在的寺院。
阿柔大寺历史上长期作为阿柔部落的族寺,所以要随着阿柔部落不断迁徙,形成了独特的帐篷寺院,就是没有固定的庙宇,而是用牦牛毛织就的帐篷和蒙古包当佛殿和经堂,平时拆解后放在牧车上随部落迁游,宿营或停留较长时间时,就搭起经堂为部众祈福。1946年后,阿柔大寺定居下来,但仍保留了帐篷和蒙古包式的经房,供后世怀念。这种有浓浓部族风格的寺院经房,在青藏地区也是独有的。
今天这里在举办活动,所以正门没法进,只能从寺院的生活区进寺,正好途经阿柔大寺的标志,八宝如意塔,也叫善逝如来八塔,它概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业绩。从东到西依次是善逝塔、菩提塔、转法轮塔、天降塔、神变塔、和平塔、尊胜塔、涅槃塔。与其他藏寺不同,阿柔大寺的宝塔是金光闪闪的。
最后一座涅槃塔,纪念佛祖向众生显示万物无常而入于涅槃。与其他七塔不同,塔身上没有经文,意为佛祖一生无法用语言来详尽叙述,也无法用语言来代替他不朽的功德。此即谓“千言万语说不尽,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是我闻,如是我闻。
入乡随俗,我们转塔一周,然后跟着一位快乐的小师傅身后,进寺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