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者已逝,大哲杳远

昨天下课后,我爱人从北京打电话讲,

余敦康先生前几天去世了,

他刚得到消息。

心头一怔,莫名地难受:

虽然和余先生接触不多,但却铭刻此生。

第一次见余先生,是校内的一次讲座。

他已从社科院退休,被人大邀请,讲“周易经学”。

我们那时候二十多岁,正是懵懂之年,

亦有慷慨然的求学之志,都愿意去听。

乌泱泱的满屋坐下,走道都是人。

老先生一代硕儒,讲座结束有互动环节,

没人敢举手提问。

我当时和几个同学坐在前排,

他随手一指,指到了我。

初生牛犊,我也敢问:

余先生,周易人文的解读,我们多少都懂得一些,

但就周易占断的内在逻辑架构,您可与我们简述?

余先生听到问题,非常开心,说了一句话:

人文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不同、文化形态不同。

理性逻辑,则是“世界大同”,

各个民族的理性思维能力,都具有相通之处。

我们这一代研究不多,你们要多加注意。

我在余先生的启发下,硕士论文做了“周易断定逻辑研究”。

人大逻辑所的刘晓力老师讲,这篇文章还是做出一点东西的。

种种原因,没有在学术的路上走得更远,

亦愧对于余先生当年对晚辈的谆谆教导。

第二次见余先生,是和我爱人一起去余先生家里。

当时余先生已八十岁高龄,

欣然愿做我爱人博士论文的答辩主席。

我们一起去余先生在西郊温泉镇附近的家里请教。

这次叨扰之行,

余先生讲了许多对后学晚辈鼓励的话,

对我爱人的论文启发很大,

坚定了他的学术志趣之路。

许多年后的许多夜晚,

我们湖边散步的时候,

都会讲起这段经历,

讲起老先生关爱后学、鼓励后辈的长者之风。

第三次和余先生见面,是在我爱人博士论文的答辩会上。

我爱人的博士论文,做经学的历史哲学研究,

因为年轻,很多地方思考并不成熟,

很是担心论文不过。

答辩期间,老先生“护犊情深”,

定了一个基调:

年轻人做学问,有勇气就要鼓励。

老先生学养最厚、辈分最高,

有了他做“定海神针”,

年轻人有了底气,

答辩很顺利、也很精彩。

老先生在答辩总结上,

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讲演”: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说到底就三句话,

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

儒家是“拿得起”,

要有“三不朽”的价值诉求,

要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同之志。

道家是“放得下”,

要学会处理“求得”和“求不得”的关系,

要学会潇洒、学会隐逸,

学会调节自己的生命状态。

佛家是“看得开”,

生命的历程是向死而生,

“看得开”,

智慧之花才能开放。

答辩之后的聚餐,他像个老顽童,

要酒喝。

我们都很担心,因为毕竟八十岁高龄了。

他给我们讲魏晋之风,

讲刘伶拖着酒壶、铁锹,“当死便埋”。

许多年后,

如此场景,历历在目。

余先生已去,

或许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渐行渐远,

任继愈、饶宗颐、余敦康等老一辈的学人,

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夕阳中走来,

为一个时代的逝去,

留下最后一道光芒。

我们坚信“逻辑改变生活,理性铸造梦想”的初心;

我们秉持“公益知识传播,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

(0)

相关推荐

  • 社会批判论 |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编辑:学长 01 赫伯特·马尔库塞 01.地位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美国德裔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02.生平 马尔库塞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 ...

  • 智穷见德:牟宗三谈生命“内转”的学问

    黄泰轲 摘 要: 牟宗三先生认为,身处"无体.无力.无理"的时代中,现代人身心痛苦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状况是现代人在征服外在物质世界过程中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层论导致的,真正的生命的学 ...

  • 贵州81岁老人,拿出失传三千年的《易经》,专家感慨:根本看不懂

    喻良能曾经说过:制作参易经,不用草玄准.我国有很多哲学书籍,但是走出国门受到国际认可程度最高的一本哲学书籍,还得当属<易经>.这是一本关于思想方面的经典文献,主要是告诫后人应该要用辩证的角 ...

  •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藉,翻阅名...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藉,翻阅名老中医著作,下班后一杯茶一本书,从不外出散步,很少和儿女们聊天,把精力全部用在中医事业上.他是衡阳师范毕业生,善古文教学,文笔犀利,但却很少见他动笔,自嘲自己& ...

  • 杨老先生与《周易》

    昨天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人民日报: 你们这样说杨振宁 问过邓稼先吗?" 世人对杨老先生的看法,大家都是知道的,人民日报是为杨老先生打抱不平.然而道义自在人心,恐怕人民日报也难以力挽 ...

  • 别人可能不理解我们,但是他们依然爱我们

    很喜欢马东先生的一首诗: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钗头凤斜卿有泪,荼靡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其时,马东先生在澳大利亚二十岁时恋爱失败. 说 ...

  • 周易的逻辑

    周易的逻辑

  • 国学研究为什么也需要理性?

    当我们提倡研究国学也应当遵循理性的法则,运用哲学思辨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去研究经典文献时,一定会有人说你中西方的毒太深了.但是,我请大家反过来想一想,研究国学如果不讲理性.不讲逻辑又会怎样呢? 我们也会人 ...

  • 缓之专栏·老师们 | 斯人已逝,德音未远——傅璇琮先生印象

    一 在古典文学研究界,傅璇琮先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凡是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个头不高,额头很大,有点像梁启超先生那样,一看就知道是极聪明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简朴的 ...

  • 把情人当爱人,情人远不如已逝的前夫,感情亏欠无法偿还

    大牛忙婚姻情感案例系列 关键词:婚外情.离婚.情人 文章长度:4000字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爱情的世界里缘分虚无缥缈,而婚姻却是多数恋人的终极感情归宿.走过一段坎坷的情路,才知道相伴到老的不容易.错 ...

  • 【关东诗媛】孙雅萍:芳华已逝随风远,四季轮回都是歌

    [作者简介] 孙雅萍(笔名:悄悄),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水务集团正高级工程师.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长春南湖诗社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月刊>,<长白山诗词>. 2020元旦长 ...

  • 对已逝老战友王斯年的思念——原青藏兵站部宣传队干部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心路”已逝,“新路”尚远

    这本书的主标题是"我的教育心路"从这个标题上看,应该是以李镇西的教育生活为主,因为从"心路"上讲,应该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精神历程,但从内容上却是他的成长经历,这样 ...

  • 芍药已逝,端午不远

    京城最好赏芍药的地方是景山. 所谓"景山",其实是一座人造堆山,它位于故宫神武门之北,有一个堂皇的名字--万岁山. 这个故宫后身儿的园子修建之时,是全城的制高点.从堪舆角度看,应该 ...

  • 青春已逝,适合在情人节烧情诗

    青春已逝,适合在情人节烧情诗 文/独孤久野 八声甘州 欲乘风.吹梦挂施州,只恐惹卿忧.未知武陵山区,清江河畔,佳人依旧.恨水东流难寄,浩荡相思愁.谁似江南客,形枯影瘦. 空忆春皱荷塘,正疏雨烟霏,千竿 ...

  • 立夏:春已逝,一切美好都在路上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当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化作了尘土,耳边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时,就意味着夏天已经来到. 是的,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qu ...

  • 立夏:春已逝,一切美好都在路上!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当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化作了尘土,耳边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时,就意味着夏天已经来到. 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