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红军中打不死的敢死队队长?一位新战士不假思索给出答案
《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其中的勇是指勇武,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而在我军的历史上,许世友就是位非常勇猛的战将。
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开展文艺活动。有一天,一支部队宿营时,进行击鼓传花游戏。当响亮的鼓点嘎然而止时,手帕落在了一个新战士手中。新战士抽签,抽到的是猜一个谜语。这个谜语是:谁是红军中打不死的敢死队队长?
尽管这位新战士入伍不久,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许世友。可见,许世友是人人皆知的敢死队队长,他的勇武在红四方面军中尽人皆知。
许世友于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学得一身好本领,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成立后,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等职。
在许世友当班长时,经常担任敢死队队长,敢死队是什么角色?凡是看过战争题材小说或电影电视的人都会知道,敢死队就是在战斗一开始,在炮弹呼啸、子弹乱飞的时刻,有一批人冒着枪林弹雨,冲杀在前,最先同敌人扭打厮杀。他们就是英勇的敢死队。
雨点般的炮弹落地,雷鸣般的爆炸声响在耳边,此时充当敢死队,意味着比别人敢死,实际上是比别人先死。所以,人人都明白,那时生死只在一刹那。只有大胆不怕死,只有善打敢拼的人,才有可能被选为敢死队成员。
可以想象,敢死队是何等勇猛,而许世友不仅数次参加敢死队,还是队长。一队之长,就是每次冲杀都要冲在最前列。他必须比敢死队队员更勇猛,这才会有号召力、影响力!而由于刚开始红四方面军的武器装备差,勇敢就更显得重要。
在大山寨战斗中,许世友第一次担任敢死队队长,那时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红31师第1大队的一个排里当班长,第1大队大队长王树声,他的排长是陈再道。当时红31师首长在打了一个胜仗后,决定趁热打铁围攻一个叫大山寨的土匪窝。许世友担任敢死队队长,接到命令后,他带着全班战士,围着大山寨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大山寨建在两山之间,由厚厚的大青石砌成的墙,厚达尺余,一般的枪炮子弹是起不了作用的,即使是手榴弹或小炸药包对它也是无可奈何。许世友针对这种情况,认为只能先智取,不能强攻。所谓智取就是先消耗敌人弹药,等敌人弹药消耗完了,然后进行近距离战斗,陈再道批准了这个方案。
许世友从老百姓家中借来十几张大桌子,每张桌子上盖一层湿棉絮,一个人顶着一张桌子。这天,东方微亮,雾气蒙蒙,山峰抹着胭脂色的霞光。此时,王树声大声地发出“攻击开始!”的命令,许世友带着敢死队,顶着大桌子,向寨门冲去。守寨门的敌哨兵在昏暗中发现一群群、一伙伙形似巨象的庞然大物,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他们立即报告寨主张胜元。张胜元跑上寨墙一看,也傻了眼,心想,大概是坦克车吧。于是命令守寨的集中火力,死命地打!
那时土匪的武器也差,子弹威力也小,根本打不透湿棉絮裹着的桌子,很快子弹便打完了,等没有枪声之后,许世友知道敌军子弹打完了,立即扔掉桌子,舞着大刀冲进寨子,勇猛无比,那些土匪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子,他一时产生了麻痹思想,竟然被敌人重重地打了一棍,只觉得头一蒙,身子一歪,什么也不知道了。
战斗胜利了,但许世友却昏睡了两天两夜。班里的同志见他终于睁开了眼睛,立即围了上来,大声地喊着:“班长醒了,班长醒了!”
排长陈再道急忙过来,含着泪对他说:“醒来就好,老许啊,你这一觉睡得好香啊!整整睡了两天两夜!”
许世友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说:“嘿嘿,我睡得真舒坦!下次打仗,我还当敢死队队长!”
1928年许世友还班长,但是1933年7月就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也就是从班长到师长仅用了5年时间,这与他作战勇敢是分不开的,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