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吴子斌||蕉香人美(散文)
主编:非 鱼
走进漳州老街,会误以为走进了民国时代,因随处可见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旧骑楼。
某天,在漳州老街香港路的一个老店铺里,邂逅了芸,一位清纯的女孩,是店老板的女儿。起初,以为她是市区人,但一番闲聊后,方知是南靖马山人。高中刚刚毕业,随母亲及奶奶一起租居于此,自己则在中山公园对面的“女人街”,找了份名牌服装店的导购工作。
芸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有几分矜持,又几分洒脱。她的母亲文化不高,木讷少语,却能做一手地道的麦芽膏。麦芽膏在店里是即熬即卖的,一边是热气腾腾,一边是赞不绝口。
他们来香港路这边做生意是有缘由的,那就是为了实现芸曾经答应奶奶的一个夙愿,即带她来香港路这边小住一段时间,以追忆民国时期的难忘经历。
奶孙俩的关系超乎寻常,几乎到了相依为命的程度,让人顿生羡慕与好奇来。她们虽出身农村,却有着城市人都难望及的情怀。这种情怀,似乎带有民国时代“新文化运动”的色彩,开化而专一。
实际上,老奶奶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当年在香港路一带居住,著名的“东坂头教堂”就在不远处。我无法想象出民国时代的东坂头教堂里的讲道情形,却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蔡元培先生在教堂里慷慨激扬的演讲场景。
从八十几岁老人家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可以看出,当年的她,是个贤淑而又开朗的女子。当年的年龄与芸是不相上下的,是个充满憧憬的青春年华。所不同的是,当年岁月并非如今的和平与繁华,而是兵荒马乱,动荡不安。
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个年代,不知承载着多少年轻人的强国和平之梦。而这一梦想早已被实现了,而且日子越来越好。可惜岁月沧桑,年岁已老,怎不让人百般留恋,百般怀思呢?聪明的芸早已领会了奶奶的心愿,所以积极促成。年代这么久远,这是多么难得的自我实现。不为人知,却芳华四溢。
芸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是个二层狭窄骑楼,是民国时代建的。小楼老旧狭小,起居并不便利,但一家人仍能过得恬静安详。芸的话语不多,她看上去如流彩行云,举手投足,带有诗情画意。她的心是恬静的,但又是开朗的。你可以读懂她,但她却并不因此厌烦。她就是那种乐于包容,愿意分享的人。
她总仔细聆听别人的交谈,从不插话,也不发表什么看法。她完全不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人,她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去人云亦云。纵然面对高谈阔论,不见一丝盲从欣喜。对于她的沉默不语和笑而不答,是值得细细去领会的,因她的思想和洞察力,并不输于我。
由于经常来此吃麦芽膏,芸的母亲坚持要送我一大弓香蕉。香蕉果体既长又大,与天宝香蕉并无二异。我知道,以前天宝一带有着一望无际的蕉林。那绿的海洋是林语堂先生大加赞美过的。蕉林,这种被外行人误认为“菜园”,不仅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散发着闽南文化气息。
由于这香蕉是送的,因此珍贵且富有意义,我突然担心它是否是从市场上买来的,便故意地问:
“你们那儿香蕉种植多吗?”
“不多也不少吧。”
“那你家种得多吗?”我的啰嗦依然充满故意和怀疑。芸的母亲笑了,干脆把实情也说了出来,原来这一大弓香蕉是芸亲自从蕉田里割来的。
刹那间,我对芸充满着更加的敬意。她对友情的认识竟可以如此的前卫,大大超出她的年龄和时代。实际上,我已经分不清她是传统还是前卫,我只知道,她的心地不只是善良,更充满着对生活的热忱,对朋友的热情。
与芸的遇见,大大改变了我对闽南年轻女性的看法。原来,朴实与文雅,热情与深邃是可以并存的。
芸只是个高中生,按照现在的标准,会被当成“低学历”。所以,我一再鼓动她继续函授学点什么。但一提及此,芸总是淡淡一笑,并不盲从。或许,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况且,学历并不代表梦想,为何要去追求千篇一律?
想于此,我在内心要好好祝福她,祝福她有个美好未来。当然,我也要祝福她和她奶奶在漳州的老街里,完全寻回应该属于她们的美好的心路历程。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吴子斌,福建漳州人,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华东师大毕业,现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