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花也要分虚实?

有个病人,他经常面对电脑,爱生闷气,眼花,视力减退,听人家说用枸杞、菊花泡茶管用,但他喝了也没用,不知道为什么?
我们给他建议用逍遥散,结果没有用任何补益眼睛的药,他吃完逍遥散后,中焦关脉郁结一解开,眼睛不花了,也不干涩了。这逍遥散并没有说有治眼花的功效啊,为什么眼花用枸杞、菊花并不能取效呢?
原来眼花也要分虚实,眼睛是五官里面最高的,它站得高才看得远。高处代表什么?代表着清阳,清阳要出上窍,眼睛才会明亮,所以这眼睛昏花干涩、视力减退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清气不升,那为什么会清气不升呢?清气不升是一个怎样的象?它需要通过哪些地方升上来?
中医叫做左升右降,左路脉管清气之升腾也。所以当你摸到寸脉不足,尺脉弱,这明显是劳心劳肾后,精血亏虚而导致清气不升。这样的人操心多,熬夜或房劳多,精血不能上养而呈内亏状态。它脏腑自己都吃不饱,所以就没有多余的精血分给五官,故而五官就开始失养退化。
所以这种脉象显示清气不升,就像一个人长途旅行,吃不饱饭,疲于奔命,走不动了。爬到半山腰就头晕眼花,在这时给他吃些点心,有了劲就能爬到山顶。
所以这种情况是清气资粮不足,升腾不了,上不了巅顶。这时你给病人用上枸杞、菊花,或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这样精力一补足,阴气往上升,眼也不花了,头也不晕了,记忆力也增强了。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要上山,这个山分为上中下,就像我们左路脉分为上中下一样。你要有援物比象的思维,那么天地万象都可以看成气血流布。你一旦把这个象取好了,中医学起来就进步很快。常养成这种取象思维,很多医理你就可以琢磨透,看问题就比常人深刻。
而这个人干粮带足了,也吃饱了,上到半山腰发现这山到处都是荆棘荒芜,没有路了,堵得严严实实,怎么也上不了山。就像清气从下焦升上来,到了中焦后发现,这中焦郁结乱成一团,肝木郁导致关脉不能往心脉注血,就是说这中焦部位卡住走不了,你有精血、有脚力也上不了山顶。
这种现象就是道路不通之象,不是精气这体不够,而是循环通畅这用不足,所以我们不需要特别去补其体,而是要去助其用。你看中医是多么妙,它是体用合一的。体不足的我们有补其体的办法,用不足时我们有助其用的方法。
于是我们就直接在中焦用逍遥散,而且还是加强版(原方加枳壳、桔梗、木香),帮助打通中焦郁脉,原来山没路,水没桥,过不去,这时用上加强版逍遥散,就像逢山开路、遇水填桥一样,桥通路畅,就能上到山顶了。
这就是要重视理顺脉道的道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而我们临床上用药,就是要知道哪个部位有郁脉,疏通郁脉,其病乃去。
这就是为何这个病人一用上疏肝解郁的逍遥散,把长期生的闷气、瘀堵在中焦的浊气通过放几个屁下行,然后清阳就上升了。清阳一上升,眼睛就不干燥了,也明亮多了。
可见中医是很合理的,甚至是合道的,不是简单地见你眼花就补不足。如果是瘀堵,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养其真了,更要偏重于顺其性,这就是中医的体用之学,不足者当补其体,有余者当助其用。说穿了就一句话,你有劲了就要去疏泄、用出去,你没劲了就要多休息、吃饱饭,仅此而已。
凡是疾病皆当以虚实二眼观之,这时你去遣方用药,会发现中医更奇妙。体不足者,当养其真。用不显者,当顺其性。中医学是体用之学,不仅看到你有形的物质身体,更看到你无形的气化功用。这就是治病要分虚实的道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治病之道也是这样,是体内虚实对流互补,大气一转,其病乃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