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006.战地硝烟中的小花——陈辉和他的诗
昨天(2021年1月2日),我在换台的时候,切换到央视正在播出的《经典咏流传》,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陈辉。
我楞了一下,心想,是我心中的那个陈辉吗?毕竟,这个名字太普通了。然后,我听到了他的诗,那首《为祖国而歌》。我的眼泪涌了上来,我知道,这就是我一直想写的陈辉烈士。第一次知道陈辉的事迹,看到他的诗歌,那还是高中的时候。同学知道我喜欢写诗,给我一本诗集,收录了“五四”以后很多名家的诗歌,其中也有陈辉的几首诗。自从看了他的那几首诗,我就对他的事迹入了迷。
陈辉是一名共产党员,牺牲的时候只有24岁。他原名吴盛辉,湖南省常德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通讯社当记者。1940年到涞涿平原工作,先后任青救会宣传委员、县武工队政委等职。1945年2月8日,他与敌人作战时拉响了别在腰间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大学生、记者、诗人,在这些经历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只是,自己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军人。我首先看到的是陈辉的诗,他的诗纯净、干净、明净、简洁,完全不像一个在残酷的敌后战场中产生出来的。我喜欢他的诗歌,远远胜过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之下,那些文人的作品是那么枯燥、烦闷、无病呻吟。
……
灯熄了,
妈妈和孩子,
都有了梦啦;
梦里,
爸爸拉着一挺歪把子,
爬在一棵松树下……
那些残酷的战争场面,在陈辉的笔下,反而是那么宁静、美好,仿佛是一个普通的乡村的刚刚醒来的早晨。我想,这大概是他的梦吧,梦里才有这样的祥和吧,又或许因为这是后方吧,是他热爱的晋察冀吧。因为晋察冀就是他的梦啊。
《月光曲》是陈辉1940年春在一次反扫荡中写的,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妈妈,你看,
那是什么呀,
是不是一群红色的马队
闪电式地奔跑在河岸上?”
“啊,孩子,那是晋察冀的子弟兵,
他们呀,骑上太行山的骏马,
趁黑夜,去夺回失去的
祖国的城市和村庄。”
……
【高中时候的手抄本】
陈辉的另一首《献诗——为伊甸园而歌》,同样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赞美: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他写到:
我的晋察冀啊,
你的简陋的田园,
你的朴质的农村,
你的燃着战火的土地,
它比天上的伊甸园,
还要美丽!
……
每一条山谷里,
都闪烁着
毛泽东的光辉。
就是我们的殿堂,
生活——革命,
人民——上帝。
在组诗的第二部分,他写到:
我的晋察冀啊,
也许吧,
我的歌声不幸停止,
我的生命
被敌人撕碎,
然而
我的血肉啊,
它将
化作芬芳的花朵
开在你的路上。
那些花儿啊——
红的是忠贞,
黄的是纯洁,
白的是爱情,
绿的是幸福,
紫的是顽强。
这组诗写于1940年,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是这样爱他的晋察冀,爱这片土地,最终,他的生命化作了这片土地上的花朵。这位英雄的诗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事迹已经成为传奇。
1939年5月,陈辉从延安抗大结业被分配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通讯社记者,但他要求到前线去。1940年秋,陈辉离开了晋察冀通讯社,调到房(山)、涞(水)、涿(县)三县联合政府工作,担任青年救国会的宣传委员。这里是日伪统治的腹心地带,是抗日斗争最残酷的地方。陈辉深入到拒马河畔的村庄里,两个多月就在60多个村庄建立起青年救国先锋队,白天生产,夜间进行军事操练,陈辉亲自担任教官。半年之后,他们挖地道、布地雷、摸哨卡,端炮楼,杀汉奸,把拒马河一带搅的天翻地覆。1941年夏,陈辉担任县青救会主任,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养骨干200多人,组织地方武装,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斗争,使青救会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生力军。1942年夏,日寇对房涞涿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的“大扫荡”。一天夜间,陈辉带领一支由青救会骨干组成的60人的队伍,进入石亭附近的山地。偷袭敌据点,搞得敌人头尾难顾,赢得了“来无影去无踪的神八路”的美名。1942年11月,陈辉和贾凤林手刃多名汉奸特务,威震敌胆。1943年冬天,陈辉单人独骑,化妆成日本鬼子,独闯涿州城,完成任务后,还在城里写下以“神八路”署名的《双塔诗》:“双塔昂首迎我来,浮云漫漫映日开。千年古色凝如铁,一身诗意铸琼台。涿郡胜状留人叹,张侯豪志潜胸怀。今朝仰拜晴斓面,明日红旗荡尘埃。”1945年2月7日,他来到黄楼岗村,不料被叛徒周永旺发现行踪。次日清晨,松林店日本特务队长荒谷川带领100多名鬼子赶到韩村,团团包围了陈辉所在的王德成家。双方展开激战,对峙一个小时候,敌人往屋内扔进了一颗手榴弹,陈辉的左腿被炸伤。为了活捉这位威震涞涿的“钢政委”,鬼子命令几个伪军爬上屋顶,把燃烧着的高粱杆成束地扔进屋内。顷刻,满屋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陈辉紧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出院外,他被敌人抱住,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
现实是残酷的,在陈辉的诗歌中,平静和美好其实只是他的梦想,现实是“三光政策”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母亲的哀号,婴儿的啼哭,燃烧的房屋,被屠杀的乡亲。他写道:“……从平原上走过,望见了敌人的黑色炮楼,和那炮楼上飘扬的血腥的红膏药旗,我的血呵,它激荡,有如关外那积雪深深的草原里,大风暴似的,急驰而来的,祖国健儿们的铁骑……”(《为祖国而歌》)我一直很遗憾,很感慨,陈辉的事迹无人知晓,陈辉的诗歌无人传唱。直到昨天,我听到了用他的诗歌谱写的歌曲,我想,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吧。陈辉的一生短暂而灿烂,就像划过天空的灿烂的流星。他给我们留下了约1万多行诗句,这些诗歌分别发表在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群众文化》、《诗建设》、《鼓》、《子弟兵》等报刊上。他甚至把自己的诗写在老百姓房屋的墙上,把诗油印出来后撒在战斗的阵地上,送进敌人的炮楼里……他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笔,他用诗歌描述梦想,用战斗创造梦想。如今,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怀念。附上一首陈辉的诗,这首诗,真的很美,美得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美得让我们忘记了那还是战争的岁月:
《姑娘》
三月的风,
吹着杏花。
杏花,
一瓣瓣地,
一瓣瓣地,
在飘,
在飘呀。
姑娘,
坐在井边,
转动了辘轳
用眼睛,
向哥哥说话……
——哥哥,
哪儿去呀?
哥哥,
笑了一笑,
背着土枪,
跑向响炮的地方去了。
杏花,
飘在姑娘的脸上。
姑娘,
鼓起小嘴巴,
在想:
这一声,
该是哥哥放的吧?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