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引领至高峰,《伊凡雷帝杀子》成为经典
列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俄罗斯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画作,多表现人民生活的贫穷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列宾不但是俄罗斯的骄傲,同样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用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扎实的绘画技巧,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引领至高峰。
列宾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从未缺席过任何课程,在经过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的专业训练后,他练就了过人的绘画基本功。与此同时,列宾还常向克拉姆斯柯依学习和请教,他勤于思考,非但没有受到学院派教学的束缚与局限,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实绘画语言,也因此,在毕业时获得了学生创作竞赛金质奖,列宾在回忆录里,将自己在美院学习时期称为“充满幸福的蜜月”。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成功画家不可或缺的能力,是表现自我和画面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技术要求。
《伊凡雷帝杀子》的创作动机来自于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后俄国政府对自由主义人士的残酷镇压,也因此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列宾或许是想要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现实。也同样在这个时期,列宾偶然听到了俄国大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交响曲《安泰》的第二部分,并从其中受到了启发,列宾说:“它给了我挥之不去的印象,我会思考是否能在绘画中,将这种受音乐影响而产生的情绪表现出来。由此我想起了伊凡雷帝。近几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仿佛有一种力量在催促我去完成这幅画。”因此列宾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并将刻画集中在伊凡精瘦苍老的脸上,既预示着伊凡的统治即将灭亡,也向世人展现了,沙皇统治的残暴是注定失败的。
《伊凡雷帝杀子》创作于1885年,这幅油画作品的主题是16世纪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的悲剧。列宾在作品上精心构建这一深沉压抑的悲剧场景进行描绘,在灰暗压抑的气氛笼罩下,用重色调描绘出奢华的室内环境,伊凡雷帝和皇子被安排在画面中央,奄奄一息的皇子靠在父亲的胸前,绵软的身体躺在红色的地毯上,一双只手无力的支撑着地面,而另一只手似是想要推开这位暴虐的父亲,奈何如今他只能用一双绝望、不可置信的眼睛望着父亲抱住他的手臂,而雷帝的眼神则充满了惊恐、绝望和从疯狂中清醒后的懊悔。
雷帝深陷的太阳穴,更让其像是一位深陷地狱的幽魂恶鬼,让人不寒而栗。他用左手紧紧捂住儿子头上不断喷涌鲜血的伤口,那紧紧闭拢的手指,表现出一种想要挽回爱子生命的强烈欲望,虽然是徒劳,但这幅画也因此释放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悲恸。他那死死揽住皇子腰部的右手,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此时,任何的补救都已无济于事,当兽性褪却,理智回归的悲哀同时体现在伊凡的身上。
当这幅作品在展览会上展出时,曾有人提醒亚历山大三世必须注意思想艺术对政治的危害,所幸列宾并未因此而遭受迫害,数年之后,列宾居住的土地被划分到了芬兰,沙皇体制被推翻,继而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可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列宾直到去世都没有回过祖国,也就此在芬兰长眠。
《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无疑是好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列宾坚信创作灵感是因劳动而获得的奖赏。事实上,这样一幅精心伪装成历史画的现有体制批判画,是他勇敢抗争沙皇统治的有力证明。列宾的画作改变了西方美术史家们,对俄国美术的看法,成为俄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画家之一,他不仅影响了俄罗斯艺术史,在全球艺术史上也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