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青藏军营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这就是西部高原军人的形象。有多少有志青年在高原献青春,有多少青春儿郎在高原献生命。一首《西部好儿郎》唱出了无畏青年、豪迈儿郎志在高远、保卫祖国、英勇献身、不怕苦、不怕险战斗在高原军营的真实写照。
青藏高原一个情未了的神秘境界,青藏高原一个回味无穷的广阔天地,青藏高原一个割不断情丝的地方,那里有少年郎的梦想,那里有青春的回忆,那里有家的温暖。部队--青春荡漾的地方,部队--青春焕发的场所,部队--人生转变的战场。37年前听从祖国的召唤,入伍来到青藏高原,来到了拉萨,来到了部队。37年后立誓要重走青藏线,重回拉萨,重返部队。从一个有志青年到一个半百老翁,经历了整整37年,37年不忘老部队,37年不忘战友情,37年前部队的故事,时时刻刻在脑海中闪过,分分秒秒在脑海中停留,37年转变人生的岁月。
终于在2017年8月11日中午我带上退伍证,开着私家车和通讯总站86年女兵的丈夫相伴踏上了西行的征程,记忆在岁月长河里慢慢的流失,道路在车轮下一点点的缩短,跑到了西安的兴平县我们就住下了。第二天(12日)跑了一天的高速,傍晚驶过了西宁来到了湟中,这里是从西宁出来后首先路过的地方,老青藏线就从这里穿过。(13日)上午开始翻越日月山,此时脑海里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37年前我们坐军列来到了西宁,在西宁转运站补发了军皮大衣和毡子,部队继续出发。乘坐三团的老解放一路向西,翻过了日月山山口(海拔3500米),看到了青海湖,离开了倒淌河,爬过了橡皮山(海拔3800米),来到了茶卡盐湖,别了都兰,别了香日德,进入了兵城格尔木。来到格尔木就是满眼的绿军装,河东河西除了部队还是部队,稀稀拉拉的几处民房,到处都是风沙的痕迹,好不夸张如果没有部队很难看出是一个城区,我们在格尔木大站停留了5天,现在想起来就是为翻越唐古拉适应高原气候而停留的。
现如今从西宁到格尔木一条高速拉近了两市区的距离,8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天就可到达(以前需三到四天),平展的道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人说走就走,手机的导航,北斗的定位,不会让人迷失方向。
我们一路行驶与13日下午来到了格尔木(海拔2800米),战友迎接到了市郊,格尔木我37年前来过,今日我又回来了。满眼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昔日的点滴,河东河西没有了踪迹,柏油马路代替了以前的石子土路,绿色的树荫掩埋了黄沙的痕迹,格尔木已成为现代化城市。但是,一团、三团、三十五团、二十二、通讯营、格大站还是在老地方,并没有变动。回想37年前我曾经看到的格尔木,一条浅沟把市区分成了河东河西,灰色的河西商场就是当年的最大商场,市区唯一的十字路就在三团附近,睁眼望去满大街的绿色“幽灵”, 地方人士少之又少。37年弹指一挥间,现在的格尔木,高楼大厦、广场公园、绿茵街道、靓男丽女、高中档汽车、酒楼酒店,统统的现代化,我的思绪还是停留在了1979年。
我们在格尔木停留了两天三夜,一、是为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口适应气候做准备,二、与战友们相聚共欢、看看格尔木新面貌,这两天除了吃肉喝酒。还参观了青藏线之父——慕生忠将军战斗之处,然后顺道又看了通讯营和格大站之地。还去了青海察尔汗盐湖。
第三天(16日)清晨我们看了一下管线团就出发啦,并答应回来的时候再停留。离开了格尔木开始了1200公里的翻山越岭步入了生命禁区。纳赤台、昆仑山、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温泉、风火山等等。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回忆。人们说:“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人们还说:“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送了命”。五道梁(海拔4800米)是青藏高原的气候分界点,被称为“生命禁区”地高天寒,长冬无夏,是全国气温最低到地方,一天能经历四季的变化,含氧量是内陆的40%,我们挑战了生命禁区,在行进的途中我们在玉珠峰对面吃了一饨饭。
天气开始下雨啦,吃过饭沿着现在的109国道(老青藏线)又开始了征程,心情激动无比,车轮在不停的转动、转动,跑到了雁石坪天就黑了,不知什么时候雨停啦,住下,无语。(17日)天刚亮我们就起来出发了,天色大亮我们就到了唐古拉兵站,停车,看看现在的兵站,想想以前的兵站,记得我们去拉萨的时候是在唐古拉兵站吃的午饭,现在的兵站应该是后来新盖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下雨啦,在兵站 前稍做停留,照了几张相片就离开了,往唐古拉山口方向驶去,雨下大了,冒着雨又跑了一阵子,终于到了山口,看到了(西部的军人雕像)和刻有海拔高度(5231米)的山石。高原风在呼啸,天气在变化,下车留下了几张靓影,走路就觉得吃力,十几步就感觉呼吸不畅,还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唐古拉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分界处,唐古拉山藏语是(高原上的山),蒙语是(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我们比雄鹰更厉害,翻越了高山。我们在垭口停留了大约二十几分钟,领略了祖国山河大美,抬眼望去一层层山峰曡崖而行,一条条峰沟彰显迷人的神采,白色的峰帽下面是绿色的军装,就像军人守卫祖国大好河山。
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青藏分界线,进入了西藏境内,下了唐古拉山口,就开始寻找安多兵站,因为新兵上来的时候第一晚就是在安多兵站住宿。曲曲弯弯,高高低低,绕山过桥,奔驰在高原之上,山峰沟底,两山之间,跑到了一片平坦地域才知道到了安多兵站。把车辆听到路旁,走进了兵站大门,拿出手机照了几张相片,也算完成其他战友的思念。然后开车继续前行,谷露和两道河兵站撤销了,也没有看到。因那曲地区搞开发,沿109国道路县城两旁修路、建房、临时改道,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没有找到黑河兵站(这也是我一大遗憾)。“那曲”藏语为黑河,1965年之前“那曲”名为黑河地区,黑河兵站就是因此得名沿用至今。而从1960年中央政府批准改用“那曲地区”,黑河地区就改成了那曲地区,196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那曲县。穿过那曲县城马不停蹄一路向前,天气也变成蓝色白云啦,就有一种伸手就可以抓到一片白云,双手可掬一捧蓝天。感觉不到一点高原的寒冷,清洁的空气,让人满满的呼吸一口沉入丹田,舒服极了。气温的变化使我们不想前行,就找了一个地方下道呼吸、休息、玩耍、放飞自己的心情是否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离开临时休息点,继续前行,到了当雄兵站鬼天气正下着大雨,只好把车停下,在车里照了几张兵站相片,然后向着拉萨驶去。雨一直在下,天也慢慢黑下来了,打开车灯,降下车速,安全行驶。到羊八井也没有找到兵站,过了堆龙德庆县,顺着拉萨河、顶着雨水奔向拉萨。到拉萨已半夜,找个宾馆住下。
虽然是半夜,但是我还是想出去转转,因为37年都没有来过拉萨,总想第一时间看看拉萨,看看第二故乡。以前也听其他战友说过,现在进拉萨走的不是以前的道路,现在走的是挨着拉萨河的那一条路。几十年没有来过,开车进来时(还是晚上)也不知道走的是哪条路,总归进来啦 。因为明天(18日)白天还要到布达拉去看看,所以就忍一宿——睡觉。养好精神白天再战!
第二天起床,在外面吃点早点,顺便问了一句,早点几点开始卖,她们回答7点开门,(战友们别忘了现在是阳历8月份,拉萨 早点7点开始,内陆早点一般都是5点左右就开始啦,有的地方4点多就开始啦。哈哈,差别怎么这么大呐 )时差就是这样的。吃过早点我们就去了布达拉宫,怎么走都感觉我们是在走迷宫,以前就是一条路直接到布达拉宫下面,可是现在左拐右转才到了布达拉宫旁边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真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就走到宫殿下面,看到的是从东向西、川流不息、风雨无阻、围绕宫殿一圈又一圈的转经人。
现在的宫殿下面是干净、整齐、宽广的四车道柏油路,比1980年那个时候漂亮多了。那个年代布达拉下面是简易的马路横穿东西。到处是乱停乱放的军车,(当时地方车和私家车几乎没有)布达拉前面是工人文化宫,那里有一个人造湖,大多数进藏军人都在工人文化宫里面留过影。而现在布达拉前面是宽广的马路和美丽的广场,布达拉宫广场中间是西藏解放碑,解放碑前面是音乐喷泉,东西是树荫和湖水,广场面积为18000平方米,东西为600米,南北为400米,解放碑到布达拉的距离是350米。
每天晚上广场的音乐喷泉都会在播放的《天路》《坐着火车去拉萨》等等一些百听不厌,欢快的歌曲中翩翩起舞,让来观看的人流连忘返。
我们在宫殿下面的人行道旁边等着我的战友,因为我们来的路上电话通知战友帮忙办理门票,现在就在这里等着拿票进布达拉参观。没过多久战友就把门票送过来了,进到布达拉宫殿里面只准看不许拍照,所以也没有留下美妙的相片。离开布达拉就到卖纪念品的地方,购买一些纪念品就去大昭寺和八角街转圈了。从布达拉到大昭寺以前直接就过去了,到处是牦牛、马匹和垃圾。现在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东南西北井井有条的道路和商店。一行行的树荫把街道衬托的无比美丽和时尚。我们来到了大昭寺看到的还是作揖、下跪、叩头等一系列连贯好的动作。然后我们跟随着转经的人流进入了步行街,围着八角街我们转了一圈,37年前八角街是灰色的景象,到处是坑洼不平的道路和参差不齐的摊点商铺。现在看到的是路宽了、路平了、商铺多彩了、街道干净了,前后37年变化太大了,一个干净、美丽、文明、开放、整洁、高傲的拉萨向世人展现她无限的魅力!
当天晚上我同年兵在拉萨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约好第二天上午回老部队看看,然后推杯换盏,畅谈别离后的思念,酒足饭饱,送我们回宾馆。19日上午10左右来接我们回部队,到了部队门口(由于我们来拉萨的时间不太对,正好是中印边界闹矛盾的时候,部队管理相当严格。)进入大门时经过和警卫排领导沟通、协商后,请示大站领导同意后,有警卫排排长陪同,我们在部队转了一圈。当看到脑海中存留的记忆,部队老大门,老警卫排,老礼堂等等,我思绪万千,心情激动,强压着彭拜的心情,强忍着激动地泪水,在老礼堂门前,合影留念。后来转到我们老连队的地方,真是人去楼空,凄凉无比,看不到一点生机。我站在老连队的地方,仿佛又听到集合的号声,一排到齐,二排到齐,三排到齐。值班排长向连长报告,报告、全连集合完毕,应到116人,实到116人,请指示。连长回复,稍息··········。营区的房子,营区的树木,营区的围墙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站在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曾经站过岗的地方,曾经训练过的地方。我无比的难受,我的连没有了。还好,在一堵墙的后面还保存着当年连部的那排房子,不管怎么说我在有生之年总算回到老部队老连队——59287部队—78分队勤务四连看到了久违的一幕。
我的连队是拉萨大站代管的一支连队,老部队在四川广元,老部队的番号是8735部队,后来为了进藏部队基建工程的完善,就在老部队抽调几个连队进藏帮助进藏部队,然后抽调的连队就归青藏兵站部管辖,我们四连在林芝鲁朗沟呆了几年,1976年回到拉萨大站。在西宁和格尔木还有其他的勤务连队。新兵入伍、老兵复员和部队人事安排就归拉萨大站统一调配。
离开连队旧址,在部队大院转转看看,感慨万分,看到大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较大的改变,别的不说,这次的到来总算还能看到一些历史景点没有变化,总算给自己一个心满意足的交代。如果那些地方也改变成新的么样,真不知道老兵们回来心情将是如何?谢别陪同排长以后,离开了部队大院,在返回市区的路上,看到现在重新在新址上建的拉萨兵站,照相后做了纪念。
因工作原因,我的战友下午要到外地去安排其他工作,这天下午我们就在市区走走看看,看到拉萨的变化,真的让人怀疑,昨天拉萨城区还是一片没有开发的处女地,今天却变成了待嫁的新娘,美丽、漂亮、庄严、大气、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转累了我们就回到宾馆休息,算算日期决定第二天返回内陆,因为,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排长、班长、还有其他战友说好了,要去看望他们。
第二天早晨(20日),吃过早点我们就离开拉萨原路返回,在返回的路上电话感谢战友的招待和挽留,过了堆龙德庆以后就留心羊八井兵站,新兵上来最后一顿午饭,就是羊八井兵站,下车留影。开车前行,到当雄后顺便去了天湖纳木错,纳木错湖又称为“腾格里海(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00米,她南北宽30多公里,东西长70多公里,占地面积1920平方公里。纳木错湖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南面有18道梁,北面有18个岛,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被善男信女们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
在纳木错湖玩过之后,就驱车向着安多一路狂奔,预计晚上住在安多,第二天就可以到格尔木住下,预计得以完成,第二天(21日)目标没有实现,离开安多之后,因路上修路和事故,在离格尔木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住下了,天气不好,路况不明,出门在外,安全第一。(22日)天亮后我们就上路了,在格尔木直接上了高速,我和战友们定下是23日在甘肃会宁聚会,时间还有一天,过了格尔木打电话向格尔木的战友道别和表示歉意,并再次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一直跑到茶卡我们才吃午饭,午饭后就开始赶路,因为没有去青海湖转圈,就离开高速转走109老青藏线,在青海湖走走停停,看看照照,大约三个小时才离开青海湖。我们躲过了西宁,绕过了兰州,天空慢慢暗了下来,在石源下高速找地方休息。
(23日)清晨迎着晨光开始动身,心却飞到了目的地—会宁。天公不作美,一会就开始下雨啦,长途开车,安全第一。到了午后2点终于到了红色根据地、革命老区、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秦州大地—会宁。在会师楼酒店见到了等候已久的老排长,老班长和老四连的战友们。我们在一起拥抱、握手、留影、畅谈、举杯,热情洋溢,欢乐无比,问身体、问家庭、问工作、问事业,无束无拘,想起什么说什么,老部队、老故事,37年分别情,37年思念苦,37年喜相聚,37年心相连。举杯同欢,甚比过年,从酒桌上下来,排长带我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的1949——2009年中国60大地标,并被评为“大国印记”的“会师楼”,还在会师楼前面的广场留影,会师楼纪念塔共有十一层,为三塔环抱,这里象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回到住所我们还是在聊部队和分别以后,以前因通信不便,战友们之间失去了联系,现在有了网络、手机,我们老四连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互通了联系方法,在群里聊天相见就方便多了,这次战友相见有三个时间段的战友,甘肃77年会宁兵,我的班、排长他们这批,还有甘肃79年天水兵同班战友和我们80年河南中牟兵。76年四川兵没有联系到,78年山西新绛兵没有到场,80年湖南邵阳兵也没有过来。战友37年相聚格外亲,真是无话不聊,心情激动的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我的战友79年天水兵文应生激动万分,挥笔而就写出来一首诗词来表达《战友情》。
青藏生活虽短暂,
昆仑情义似海深,
阔别三十数余载,
秦州相聚会师楼,
共同举杯贺战友,
但愿年年喜相逢。
多好的祝福,多好的语言,祝福老战友们年年喜相逢。第二天(24日)上午,我们挥手告别,分离前留下美好的祝愿,祝福老战友们身心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离开了会宁,一路向东,傍晚来到了陕西咸阳,战友们正在等待我们的到来,他们是81年兵,相见后安排好住宿,就直奔主题(酒桌) 。又是一桌上等佳肴,又是一句欢迎到来,又是一杯接风洗尘,战友相聚亲又亲,喝了一杯又一杯,酒足饭饱情未了,聊天吹牛到拂晓,晕晕乎乎睡大觉,高高兴兴开车跑,谢谢咸阳的战友们。谢谢好客的战友。
我们于2017年8月25日平安到家,完成了一次开心、愉快、高兴的旅程。同时还穿越了37年的时间隧道,感谢同行的女兵丈夫,他为我们照了不少值得怀念的影像。最后要感谢各个路段的战友们热情招待和情义,最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座驾在这7000多公里有惊无险,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把我们平安的驼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