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6140- 淮海战役中,邱清泉在包围圈内一枪未放,为何多出了一个师?

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在解放军的攻击下,陷入包围圈内的杜聿明大军,几乎毫无例外地每个部队兵力都是一日比一日减少。可是,偏偏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创造了一个天大的奇迹:

——他一枪未放,反而一夜之间使得整个兵团增加了一万多人马。

随即,他把这这些人马还编成了一个师。

难道邱清泉有传说中的撒豆成兵的本事?

自然不是。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2月6日,杜聿明率领近30万大军在陈官庄一带陷入解放军的重围,并受到解放军全面攻击,阵地到处被突破。连杜聿明本人的指挥部,也不得不一再后移。上午,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和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突然仓皇跑过来找杜聿明。

邱清泉对杜聿明说: “孙(元良)副主任认为情况不利,要重新考虑战略。他说得有道理,请他讲讲,我们研究一下。”

“可以,我们到李司令官那里去吧!”杜聿明说。

于是,三人一同到了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部。孙元良说: “东北共军大军已经南下,我们攻击迟缓,阵地处处被突破,再打下去前途很不乐观。现在突围尚有可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请主任(杜聿明)当机立断,才可以拯救大军。”

邱清泉连称: “良公高见。”

但是,李弥未发表意见。孙、邱二人竭力鼓动李弥一起突围,李弥才最后说: “我照命令办。”

杜聿明长叹一口气说: “如果三天前做,就对得起老头子了。今天做恐怕晚了。能打出一条血路还有希望,否则重武器丢光。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突出去,有何面目见老头子?”

邱清泉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不要紧,我们还有力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只要能打破一方,一个兵团突破一路,还有一线曙光,我也同意。”杜聿明说,“万一各兵团打不破敌人,反不如照老头子的命令坚持打到底。老头子有办法,就请他集中全力救我们出去,否则我们只有为他效忠了事。”

可是,谁也不表示愿意效忠,还是讨论如何利用空隙逃出包围圈,尤以孙元良主张最力,邱、李附和。杜聿明心中也无底,于是说; “只要大家一致认为突围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但各兵团必须侦察好突破点,重武器、车辆非至不得已时,不能丢掉。”

会议一直开到午后三时左右,大家终于决定分头突围,到阜阳集合。然后,几人分头散去,回各兵团开始准备。

可是,不久李弥就打电话来了。杜聿明问:“你侦察的情况如何?”

“东北敌人很多,突围不出去。”李弥反问杜聿明,“孙、邱两兵团侦察的情况如何?”

“电话未通。”

不久,邱清泉来电话了,对杜聿明说: “坏了!坏了!今天攻击全无进展,西面、南面敌人阵地重重,无法全军突围。我仔细考虑孙元良的主张,简直是自找毁灭,如何对得起老头子?”

“那你同李弥他们通话研究一下,现在挽回也许不晚。”

邱清泉当即与李弥通话,两人都认为敌情太严重,打不出去。可是,再与孙元良通话,怎么也接不通(事实是孙元良怕杜聿明改变主意,早把电话线拔掉了),于是邱、李决定:不管孙元良的情形如何,他们两个兵团不突围了。

这时孙元良兵团那边已是炮火连天,他们开始突围了。杜聿明只好同邱清泉研究如何补救孙兵团一走留下的防御漏洞。邱清泉说:

“将我二兵团预备队调来填防。”

接着,他又说:“如果孙元良打开一条路,就让他们接上,我们也跟着后面走。”

可是,晚上九点多钟,邱清泉得到手下第5军军长报告:

“孙兵团从右翼西北方面突围的仅有少数部队,其余大部分从我们第5军正面阵地出去,被共军缴械,全在我们阵地内外乱打,形成混战了状态。”

本来,邱清泉准备孙元良打出了血路的话,自己率部跟在他的后面走。岂不料,狡猾的孙元良认为邱清泉手下第5军武器好,是机械化部队,战斗力强,暗中率部跑到第5军阵地,准备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突围。可是,第二兵团不突围了,孙元良也不知,几万大军强行从第5军阵地往前走,结果遇到解放军阻击,打不出去,全军立即后退,解放军一追,反而三方在第5军阵地上混战起来。

一夜混战,幸好第5军还是守住了阵地。

第二日一大早,第十六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跑回来,找到杜聿明报告说: “第十六兵团在突围前根本未侦察突围路线,也未打突破口,没到黄昏就把重武器破坏,希望钻空子出去或靠第5军打出去。不料第5军没突围。我同孙元良乘吉普车一出火线,就遭敌人机枪扫射,大家滚下车,失了联系。现在许多官兵在第5军后方,被扣押起来了,请示处置办法。”

杜聿明只好下令:“收容多少算多少,交给邱清泉。”

结果,邱清泉总共收容了孙元良一万多人,临时编为一个师,归第72军指挥。

第十六兵团在解放军天罗地网下突围,除孙元良只身逃跑外,大部分被歼,军长胡临聪、汪匣锋等将领均被俘。

就这样,第十六兵团糊里糊涂完蛋了。邱清泉收容的一万多人马,最终也没维持一个月,就与第二兵团一起,被解放军全歼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