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
你好,欢迎来到小帮听书。
今天要和你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创新者的窘境》。
这本书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奠定了它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世界创新大师”的地位。这本书激励了无数的创业者,其中就包括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去20多年,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看到的所有变化,1997年的《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都描写到了。”
过去2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明显。就像网友们调侃的那样,一机在手,什么都有。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还具有在线交流、获取信息、观看视频、支付、拍照等功能。就拿拍照来说吧,90年代还是胶片机的天下,到了今天,数码相机都开始自危了。
时代瞬息万变,作为企业,要想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随着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在技术更迭中,一些成熟企业从主流市场没落,一些新兴企业应运而生。就像人们常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成熟企业的失败呢?一些企业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企业固步自封,管理不善。作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破坏性创新”这个新概念,他指出,优秀的成熟企业被新兴企业击败,并非管理不善,而是另有原因。这个结论颠覆了一些为人熟知的公司治理理论。比尔盖茨对此诙谐地说:“克里斯坦森提出破坏性理论后,出现在我桌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称是具有破坏性的。”
如何应对朝夕万变的世界,在未来的竞争中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课题。《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失败的角度看,在面临破坏性创新时,成熟企业、新兴企业,应该如何作为。
不过,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一本面向企业管理者的经管书,这本书中的理论,对于我们个人和普通投资者来说,也很有借鉴意义。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当我们掌握了破坏性创新的原理和规律,就能更好地判断企业的创新价值和成长空间,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尤其是对于近些年来大家都很关注的互联网公司和新能源等创新行业,这本书中提供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帮助我们识别创新潮流中最可能成功的企业,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用两大部分,11个章节,介绍了作者在商业领域的新发现和他的管理理论。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华,它们分别是:
1.创新者的窘境究竟是什么?
2.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3.投资者如何找到成功的创新企业?
一、创新者的窘境究竟是什么?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创新者的窘境。
优秀的成熟企业被新兴企业所击败不是新鲜事,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各行各业。在本书中,作者就列举了很多行业的这种现象,比如硬盘行业、挖掘机行业、钢铁行业、计算机行业、零售行业、打印机行业、汽车行业。这些失败的成熟企业,无一例外,都管理得很好,也拥有杰出的领导者。
这些优秀的企业,它们会以客户为导向,认真倾听客户的意见,根据市场的趋势,积极研发新技术,努力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
这些管理方法,也正是让它们成为主流市场领先企业的方法。按理说,失败不应该发生在它们身上。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作者指出:“良好的管理正是导致企业马失前蹄的主因”。在面临破坏性创新时,越优秀的公司,越困难重重,难以应对挑战。也就是说,那些推动企业成为主流市场领先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让它们在破坏性创新的浪潮中被打翻在地,丧失了领先地位。
管理良好的企业因为管理良好而导致创新失败,这便是创新者面临的窘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创新者的窘境”,我们还需要更深地认识一下创新。说到创新,就不得不提书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那便是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是并列的关系。总的来说,延续性创新是一种改良性的创新,而破坏性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从创新内容来看,延续性创新就是按照主流客户的需求,对现有产品性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改善轨道去改善、提升。而破坏性创新,它的成果可能是完全新兴,从未有过的产品或产业。这种新产品或新产业,会威胁甚至最终取代原有的产品和产业。
破坏性创新产品,通常更简单、价格更低、利润更低。在主流客户所看重的属性方面,破坏性创新产品不如延续性创新产品。因此,破坏性创新产品刚面市时,主流客户一般都不看重,新兴市场才是它们的舞台。
下面,我们就以硬盘行业为例,来看看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1956年,IBM圣何塞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硬盘,这个硬盘的大小相当于一台超大电冰箱,能够储存5MB的信息。5MB有多大呢,我们的手机随便拍一张照片就有5MB。虽然第一个硬盘的内存不大,但它的发明,催生了硬盘产业的产生。
短短几十年间,硬盘行业经历了风卷云涌的技术变革,迅速发展。硬盘行业的起伏更迭,很好地佐证了作者关于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理论。
我们先来看看硬盘行业的延续性创新。延续性创新主要体现在硬盘性能的改善幅度上,具体来说,主要是硬盘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这两个性能指标的改善。大多数硬盘制造商,在硬盘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确立了某种固定的性能改善方向,性能改善的幅度也大多是从渐进到突破。
在硬盘的延续性创新上,成熟的企业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是研发风险大、复杂程度高、售价昂贵组件的中坚力量、创新先驱。而新兴企业是它们的追随者。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这些成熟企业并非输在了创新能力上面,不管是技术变革的难度,还是速度,都不是导致这些成熟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硬盘行业的发展史中,大多数技术变革都是延续性创新。而当少有的破坏性创新出现时,这些成熟企业便被新兴企业颠覆了。破坏性创新,说简单一点,它直接破坏,或重新定义了性能改善模式。
在20世纪70年代,市场上销售的几乎都是14英寸的硬盘,硬盘的主流客户是大型计算机制造商,他们最看重的是硬盘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领先企业们,在这两项指标上竭力创新,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初,尺寸更小的8英寸硬盘被研发出来了。但这种容量小、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硬盘并没有受到主流市场的关注,因为它并不能满足主流客户对硬盘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
于是,新兴企业们就将这种8英寸的硬盘销往了一个新兴市场——微型计算机市场。对微型计算机的用户来说,14英寸的硬盘太大了,也太贵了,而8英寸硬盘的大小恰好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8英寸硬盘的小体积在微型计算机市场就是一大亮点。
后来,这些新兴企业又通过延续性创新,不断提升这种小体积硬盘的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8英寸硬盘已经能够满足一些大型计算机的容量需求了。外加体积小的优势,短短几年间,8英寸硬盘就干掉了14英寸硬盘,占领了大型计算机市场,生产14英寸硬盘的制造商就被淘汰出局了。
后来,硬盘的大小又经历了几次缩小,但遗憾的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竞争中,原来领先的硬盘制造商总是棋慢一招,没有及时进军新兴市场,错失了良机,被破坏性创新的浪潮拍死在了沙滩上。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
二、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说完创新者的窘境,我们接着来说说,为何这些优秀的企业会失败?作者对此提出了一个“价值网络理论”,作者认为,价值网络,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什么是价值网络呢?总的来说,价值网络就是一个嵌套式网络,是由企业、产品、客户、市场所共同构成的。
就拿我们工作生活中都要用到的电脑来说吧,电脑既包含硬件也包含软件,硬件和软件分别被不同的商家生产出来,最终组成电脑这个终端产品,由此就构成了一个价值网络。
在这个价值网络中,有两个特别关键的条件,决定着产品的命脉,第一个是产品的物理属性。比如说,在大型计算机的价值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属性是容量、速度和可靠性,而在便携式个人电脑的价值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属性是耐用性、能耗低,以及较小的体积。
第二个关键条件是成本结构。比如说,大型计算机在研究、设计、开发、销售、售后方面的成本比便携式计算机所需要的成本要高得多,这就决定了,大型计算机制造商需要保持更高的毛利率,才能维系日常的各种开支。成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回报预期。而回报预期,又推动了企业的资源分配。
对比延续性创新产品和破坏性创新产品,延续性创新产品的用户定位、销量、盈利前景都是明确的,企业只需要按照现有主流客户的要求,提升产品性能,就可以实现预期的利润。而破坏性创新产品的用户定位、销量、盈利前景都还不明朗,在成熟企业看来,开发破坏性创新风险无利可图,风险太大。作为成熟企业,无论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是为了公司的利益,都会选择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延续性创新中,而不是投入到破坏性创新中。
企业在某个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发展得越久,它们所形成的能力、组织结构和文化与这个价值网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契合。也就是说,企业越成熟,他们的竞争策略可能就越固定,它们的成本结构和战略就越难改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守成容易,革自己的命难。
结果就是,成熟企业由于受所处价值网络的制约,加上认真听取现有客户的意见,即使有过开发破坏性创新产品的声音,也被湮没了。当破坏性创新产品大行其道时,成熟企业已经来不及应对,这就是“价值网络”对成熟企业创新的制约。
三、如何识别能在创新潮流中脱颖而出的企业?
说完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会失败,我们接着来说说,在面临破坏性创新时,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成为破坏性创新潮流中的胜利者,而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识别这些成功企业,从而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在这里,作者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他指出了破坏性创新能够成功的五个关键点,根据这五个关键,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一家企业能否创新成功了。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讲一讲。
先来说说第一个关键,突破资源依赖性。
我们知道,成熟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他们通过迎合客户、投资者的需求来获利,如果现有客户、投资者需要,企业就会投入资金去研发,如果不需要,企业就会将样品搁置。因此,客户、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源流向,主导着企业的发展进程。
破坏性创新产品,由于市场前景不明,在主要性能方面也不如现有的成熟产品,很难获得客户和投资者的青睐,企业也就不太愿意倾注足够的资源在破坏性创新产品上。而资源投入不够,一个项目的成功可能性就小。企业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怪圈呢?
一种选择是试图说服企业内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尽管目前该产品得不到客户的认可,利润率也低于同期的高端产品,但前景好。另外一种选择是,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让这个机构去对接真正需要这项技术的新兴客户。
哪种选择更有效呢?显然是第二种。我们知道,延续性创新产品和破坏性创新产品分属于不同的价值网络,有着不同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在一个公司内,想要并存两种价值网络,几乎不可能。而新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让这个独立的机构远离原有的价值网络,来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就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接着,我们来说说第二个关键,那就是进入新兴市场的能力。
企业要发展壮大,要求每年的利润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新兴市场的规模和利润往往并不能满足成熟企业的盈利需求,成熟企业很难找到理由进入新兴市场。而不进入新兴市场,成熟企业又很难引领破坏性创新。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呢?
作者建议,除了设立一个单独的机构来负责创新项目外,还要保证这个机构的规模足够小,能够在小型市场实现盈利。这是因为,只有以较小的规模实现了盈利,才能受到母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反过来吸引到更多资源。这个小机构可以是单独建立的分支机构,也可以是新收购的一家小企业。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三个关键:不要把既往经验强加于新兴市场。
在研发破坏性创新技术时,新兴市场的方向、规模大小都是未知的。谁也无法预知,这个新技术会被应用到什么领域。在延续性创新上,对市场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精确的预测。但是在破坏性创新上,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在成熟市场上好用的那套战略,并不适用于新兴市场。
这个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懂,但在实践中,很多管理者会不自觉地把成熟市场上的那套战略,运用到新兴市场中。
因此,作者就指出,对于创新业务,不能过于依赖对已有市场的分析。对知之甚少的市场,管理者应该采取不断探索学习的态度,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在计划前先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并预留足够的资源,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正确的方向。
同样,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成熟市场的规律强行套用在创新型业务上,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做判断。
接着,我们来说说第四个关键:关注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作者指出,企业本身的特质,包括资源、流程和价值观等,决定了它适合和不适合什么样的业务。
其中,资源包括人员、设备、信息、资产等;流程,指的则是员工在利用资源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互动、协调、沟通和决策的模式,它体现在市场研究、产品研发、制造、预算、员工发展、资源分配等各个过程中;而价值观则是指机构在确定战略决策的优先级别时所遵循的标准,比如说,强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健康”,因此推出的产品和服务,都围绕着健康这个标准。
企业的资源、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它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一家企业做不成的项目,另外一家企业却有可能做成。我们常说的“某家企业是否有创新基因”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提醒我们,要想判断一家企业的创新业务能否成功,除了常见的财务指标和报表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做其他方面的功课,比如了解一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如何、员工的协作模式是怎样的、资源分配向哪些业务倾斜等等。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以通过企业的财报获得,也可以从公司的官网和新闻报道中了解。
最后,我们来说说第五个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何判断一项新业务是否属于破坏性创新。
在很多市场中,产品的竞争基础经历了从功能性到可靠性、便捷性、价格的相继转变。而破坏性创新的核心,就是竞争基础的改变。
破坏性创新产品相对于成熟产品而言,通常更简单、更便宜、更可靠,在成熟市场上不太有吸引力的属性,往往是它在新兴市场上的闪光点。比如前面提到的小体积硬盘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破坏性创新产品首先会投入到新兴市场上,不过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有一天也可能满足成熟市场的需求。当市场对某种特定性能的改善需求饱和后,市场关注的产品属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客户选择产品的标准也转移了。也就是说,破坏性创新,改变了产品的竞争基础。
所以,当不确定一项创新是否属于破坏性创新时,我们只要关注它有没有改变产品的竞争基础,有没有在主流市场标准之外另辟蹊径,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以上就是关于应对破坏性创新的五个关键了。听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创新者的窘境,优秀的大企业为何会被新兴企业所击败,以及如何应对破坏性创新才能成功。同时,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书中提到的关于破坏性创新的规律,来识别优秀的创新企业、判断企业的创新业务能否为我们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好了,以上就是《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不妨找到这本书来读一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识别优秀公司、判断企业价值的方法,可以参与小帮的股票投资训练营,你将收获更多系统性的投资知识和案例,让你的投资能力更上一层楼。
积沙成塔,每天进步一点点,恭喜你又听完了⼀本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