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领导总喜欢明知故问?如果不明白其中的窍门,很容易中招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7-29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安皇帝 元初六年 公元119年
豫章有芝草生,太守刘祗欲上之,以问郡人唐檀,檀曰:“方今外戚豪盛,君道微弱,斯岂嘉瑞乎!”祗乃止。
【译文】豫章郡发现灵芝草,太守刘祗打算作为祥瑞献给朝廷,询问本郡人唐檀的意见,唐檀说:“如今外戚之势大盛,君王的权力衰微,这怎么能是祥瑞呢!”刘祗于是作罢。
【解析】一、刘祗在可能在明知故问
豫章太守刘祗问唐檀要不要给朝廷送祥瑞,既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也可能是在明知故问,其实刘祗心里早就已经有答案了,之所以这样问别人,就是想知道别人的态度。
二、刘祗为什么想知道唐檀的态度
刘祗姓刘,又是太守,在东汉这个政治环境里,应该是宗室出身。而此时的朝廷却是邓氏专权,刘祗身为宗室,或有一些异样的想法,想在合适的时候异动。
如果他抱有这种想法,恐怕问的就不是唐檀一个人了,而是把身边的人都问一遍,看看大家对于邓氏的态度,谁亲邓,谁亲刘;也看看大家对于自己的态度,谁忠心耿耿,谁阿谀奉承,谁奸诈狡猾。
利用祥瑞这件事进行一波明知故问,身边的人是个什么思想倾向和职场作风,就基本有概念了,如果多次各种事情进行明知故问,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就比较明了了。
赞成代表亲邓,反对代表心向帝室。如果刘祗真的走到起兵反邓那一步,首先就是把那些赞同送灵芝草的抓起来杀掉,然后再把那些强烈反对送祥瑞的任用到关键岗位。
所以说,刘祗问该不该送祥瑞,搞不好就是个送命题,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就容易中招。
三、该如何处理领导的明知故问
一旦领导抛出一些敏感问题进行明知故问,作为下属首先就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的机会,其次是功夫用在平时,能不能在关键时候顶住领导的考验,重点还是在平时用功,将领导的思想动态研究透彻。
最后是千万不要谄媚,如果唐檀以为刘祗动了送祥瑞的心思,从而谄媚的赞成刘祗,想讨好领导,那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搬家了。
如果不确定领导的意图,回答就应该中性一些,只为领导分析利弊,而不要代替领导去做选择。看似是你在代替领导做选择,其实恰恰暴露了自己的选择,如果恰巧意见相符那还好说,如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和领导相悖,那轻则被边缘化,重则脑袋搬家。
如果唐檀拿不准刘祗的意图,就应该详细的为领导分析下送不送祥瑞的利弊,以及解决方案。
历史上就没有长存的外戚,如果送了这个祥瑞,会被视为站队,将来一旦皇上重新掌握权力,这对于刘祗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不送这个祥瑞,被扬州刺史打探到了,或者被有心讨好邓家的人报上去,向邓家参一本,眼前的门槛也难跨过去。
紧接着再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送,就应该规避将来的风险,您身为太守,不需要靠送祥瑞来讨好朝廷,不如让我替您找个位卑的人送给朝廷,将来出了事最多也只能牵涉到我,您只需不干涉就行了。
如果不送,就应该想办法应对眼前的风险。不如把这灵芝草送给刺史,让他给看看,这算不算祥瑞,如果他说不算,那自然不用送了;如果他说算,那这个烫手的灵芝就抛给他了,到时候不管他送不送,都和咱们无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