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甜点之逻辑论——茶座纪事
(《红楼梦》音频故事在“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全国各地不少青少年朋友因收听此音频故事开始阅读原著。)
“现在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不成问题,只因为大家忽略了这个问题,以致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问题。”
拿了这篇领导讲话开头,要他们反复读,问他们有什么发现,他们却邪邪说发现很多“问题”,是一首很好的绕口令。他们说的问题,仅指这个词语,当然不是我想要的关于这个开头存在哪些毛病。至于“绕口令”,更非我初衷。
小小孩就是这样,给你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时候故意逗你玩。
为引导他们认识这完全是词汇缺乏,叫他们改写这段开头,要求尽可能少用“问题”这个词。没想到又蹦出一个新问题,“大家忽略”这一动作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小徐改出来的是主句——大家忽略了一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丁丁和奇奇说不对,大家忽略只是“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最终成了问题”的原因,主句意思是“提出一个问题”。
世界上的事变数真的很多,这里得先教他们逻辑,虽然进度是慢了些,但我相信是非常有益的,不是说中国学生在国际作文比赛中,抒情类的可以领先,因为中国的诗句太美了,引用一两句,高大上让阅卷老师沉醉忘了理智乃人之常情。但论说文,嘿嘿,中国学生就不得不告败了。
随便翻翻西方社科类巨著,演绎推理随处可见。虽然不是直白的因为A=B,又因为B=C,所以A=C,但每一条结论都用这种模式得出,让人心服口服。印象最深的是当初读《政府论》、《社会契约论》这些哲学书。受过西方方法论影响的胡博士,其行文风格西化在此当然不必赘述。
前不久长沙某中学语文老师笔下的高考作文获奖,经人介绍满心敬仰,专门打印出来拜读。却因本人才疏学浅,除了记得这位老师读过不少古语和名人名言,实在找不出通篇的逻辑布局在哪,总体感觉堆砌一些事例而已。
话这么说, 我还是没有这位老师的才华,或许所受的逻辑训练远远不够,看的书远远不够,能量守恒在每个领域都是通用的,没有吸收,哪来输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把这段领导讲话当做反面教材,告诫他们阅读是写作的必经之路啊,通过阅读丰富词汇,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反复切磋引导之下,把这段“绕口令”改成:
现在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不该存在,甚至不该发生,只因为大家把它忽略了,以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我们的障碍和困扰(以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我们当前的障碍,也成了我们之间的困扰)。
括号里似乎更缓慢优雅些,是吗?
我说过,茶座主要是读书,但有素材也不妨一次分享一点,上面这段“讲话”不知不觉花了我们半小时。又好早准备了《夸父追日》一文的思路分析,所以还是不顾其它,叫他们轮流分段落朗诵。
之所以要这么做,在我的经历中,认识到情感朗诵的力量无穷大(在《追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一文中有提及),锻炼口部肌肉不说,让人找到流畅的感觉,大概就是我们学习英语的语感了。英语少不了背和说,中文何尝不是,据说心中没有音乐的人很难成为诗人的,因为诗讲究韵律,诗起初正是被吟唱的。
奇奇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大,导致有些模糊,但能从不开口到开口,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岂敢要求太多!
我们逐段分析,结合电视电影镜头拍摄技法,说明材料安排,俨然我是导演。不过自从把电影和读书写作结合在一起,我发自内心兴致盎然,唯感时间不够,这不,一眨眼,一年过去一半,每每感叹时间,便对那些希望长生不老的妖怪深深理解,我需要的正是不老的人生啊!
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遍:我们的茶座主要是读书,技巧性的东西顺带而已,仅作为茶座的点心。但此点心非茶桌上的牛奶核桃饼干水果,是为精神甜点。
所以我要把分析思路过程中,发生的一件让我们爆笑的事情先捏着,要知端的,请听下回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