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文继华老师坚守孤岛三十四年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文继华老师坚守孤岛三十四年

乘渡船、走水路、过苇丛……上岛后再走一段路,便来到了济宁市微山县南阳镇建闸村的建闸小学。远远看去,五星红旗飘在小学上方的空中,文继华上课的声音随着距离拉近而越发清晰起来。

1989年文继华来到这所学校,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建闸小学原本有6名代课教师,之后大家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了文继华独力撑起了一个学校。30几年来,他既是校长,又是多门功课的教师。文继华的工作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为了使湖区的孩子不失学,文继华走遍了南阳镇的每家每户,多次慷慨解囊,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困难学生。

文继华于2000年、2004年先后获微山劳动奖先进个人,微山第五届职工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9年荣获“济宁市劳动模范称号”,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宁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对文继华同志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2017年6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近几年,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其他老师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文继华与他曾是民办教师的妻子一起守望着这座孤岛小学。他们三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这座岛上,为岛上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未来的梦。文继华也从当初的青壮年小伙子,变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
最初来到岛上时,由于没有老师已经停课数月。文继华的到来,一个人撑起了四五十个孩子的教学。
“那时候,学生里有不少不在村里住,有营房庄、枣庄还有鱼池等一些小岛上的学生,每天上学就要划船把孩子一个个接过来,上完课再撑船送孩子们回家。”文继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最远的地方要有20分钟,来回就要一个多钟头。接学生的船一划就是八九年。

文继华曾经的学生王小松在离开家乡之后又选择回来搞起了养殖,“现在一年能赚十来万吧!”王小松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的记者,他现在不仅能赚钱还能站在这里和大家说话,全都要感谢文老师。“小时候一放暑假都去水边玩,我也不会游泳,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到了水深的地方。当时幸亏文老师怕我们不听话,所以没事就去湖边转着看看,结果就发现了当时溺水的我。”王小松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村民陆续在南阳镇、鱼台县以及济宁城区等陆地区域买房定居,全家搬离村子。
除了目前在岛上就读的唯一一名学生,其余学生全都转学到陆地上的学校。而全新的环境与在岛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转学到陆地上的家庭,通常由母亲在就读地租房全职陪读,而父亲则常年在外工作以保障全家的开支。

陪读家庭对这样的生活也习以为常。“岛上的人只能去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其实走出去也倒是好啊,比困在岛上强。”文继华说。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留着文继华的工作记忆。那些影像中的脸庞如今多已长大成人。文继华,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如今已是年近5旬。“这是我刚来的时候和同事照的,他都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其实我明年也该退休了,可我退休了,这一个孩子怎么办啊……”文继华的眼睛看向教室里正在认真书写的学生。
“其实,曾经我也萌生过离开这里的想法,可看着孩子们的眼睛,我不敢想象如果我都不教了,还有谁会来这个岛上教?”文继华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他虽然留不住别人,但是他可以留住自己。文继华的坚守多半出于某种使命感,他说,只要有一个孩子他都要教下去,培养他们学好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够走出这个小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生活在湖区的孩子,要想改变现状,走出湖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不能让孩子一代又一代地留在孤岛上呀。”文继华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改变祖祖辈辈生活在孤岛的命运。

近年来,文继华培养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出了孤岛,考上了大学,其中建闸村有6人考上大学本科,4人考上研究生,有20多人成为了公职人员。 

文湘根据网络资料编辑而成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