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式教养”理念也会“否定”,但跟你平常的“否定”可不一样
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我一直强调大家要从根本上更换自己的教育理念,采用“肯定式教养”理念,对孩子多肯定表扬,少批评否定,那是不是说对孩子就完全不能用批评否定了呢?并不是的,有的情况下必须用肯定表扬,一点也不能用批评否定;但有的情况下呢,我们也可以用否定孩子。但是,大家要明确一个问题:“肯定式教养”下的“否定”跟“否定式教育”下的“否定”是不同的。总有一些网友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完全的肯定或否定,因此并不认同我的“肯定式教养”理念。在这里,这些网友犯了一个严重的理解错误。我说的“肯定式教养”和“否定式教育”是两种教育理念,而他们所说的肯定和否定是两种教育技巧,这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否定式教育”下也可以用肯定或表扬,但难道就因此可以说这是“肯定式教养”理念了?“肯定式教养”也会表达否定的内容,难道说它就因此变成“否定式教育”了?这是混淆了概念和技巧。不同的教育理念下,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可能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或技巧上却有很大不同。
“肯定式教养”理念下的“否定”有什么不同
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下,“否定”是父母教育的主旋律。父母总是习惯地关注孩子的缺点,然后指出来,要求孩子改正。也就是说,父母一直在想着如何否定孩子,纠正孩子的问题。但是“肯定式教养”理念下的否定不同,否定和肯定、表扬一样,都是“肯定式教养”的一种教育技巧,而“肯定式教养”还有很多其他的教育技巧。因此,即使是使用“否定”,它的使用范围也有限,并且也是最后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会首先思考如何用“肯定式教养”理念的其它技巧来教育孩子,比如说以身作则、借助环境、用优点带动缺点等。除非万不得已,父母是不会用“否定”方式来教育孩子的。关于“肯定式教养”下“否定”的使用范围,我在下面还会专门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即使父母要在“肯定式教养”理念下使用“否定”,这个“否定”也是有别于“否定式教育”下的否定的。虽然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有很大不同。“肯定式教养”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是相信自己孩子的,因此“否定”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改正这个错误。而“否定式教育”是以父母自己为中心的,是不相信孩子的,因此“否定”是遵循的是如何让父母自己表达的更简单方便快捷,如何让自己更爽来的。比如说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打人,这肯定是需要制止的。遵循“否定式教育”理念的父母,会劈头盖脸地教训孩子,指责孩子的不对,然后就对孩子不管了,指望孩子自己领悟改进。而遵循“肯定式教养”理念的父母则相信孩子,认为孩子之所以打人只不过是他不懂得如何正常地表达自己诉求,因此父母尽管会告诉孩子打人不对,但是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社交技能上。在理解这个道理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说下“肯定式教育”理念下“否定”的使用范围。
“肯定式教养”的“否定”的使用范围
在判断问题的对错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判断,比如说粗心、快慢等,这些判断都是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另一种是有明确的客观标准,比如说打人、偷钱、闯红灯等行为。对于主观判断的行为,父母不要用否定,而是尽量用肯定表扬,发掘孩子行为中的优点,让孩子原本小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自然缺点就越变小了。比如说孩子粗心,父母就要表扬孩子认真,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认真,这样孩子积极性越高,也会越来越认真。相反,如果父母总是抓着孩子粗心教育,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很粗心,没有积极性,也就只能越来越粗心。因为主观判断依赖的是个人的主观,我们教育孩子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对自我的积极主观认知,因此这样的主观判断,牵扯到孩子性格习惯的问题,坚决不能否定孩子。而对于有客观标准的行为,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改正。当然,父母不仅要指出孩子的不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并且让孩子多加训练。这样孩子才会放弃错误的行为,而是采用正确的行为。“肯定式教养”累的是父母,需要父母花费很多精力,因此需要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要问题上,对于一些小的无关紧要的问题,父母可以采用否定。比如说孩子衣服脏了、桌面不整洁了等,这些小问题批评孩子几句、骂几句都无关紧要。对于学习,我们本身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每一次的否定都会起到反作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在学习相关问题上,坚决不能用。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坚决”。像孩子学习不努力、作业磨叽、粗心等等,这样的否定表达,父母一个都不能有。哪怕看到孩子错了,也应该考虑用其他的肯定式教养技巧。如果实在想不到其他的技巧,父母就要学会闭嘴,因为否定得越多,错的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