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是最好的教养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木子默」
愿有一人,念你冷暖,懂你悲欢
文: Lisery
最近参加了搁置已久的同学聚会,其中有一个以前的校友非常引人注意。
她慌乱拿着各种擦汗手帕和衣服,怀里还抱着四岁大的孩子,旁边站了一个大概上初中年纪的同学,他看起来十分不情愿。
“对不起,我迟到了,家里有点事。”
“没事,这位是?”
“这位是我的小儿子,旁边这个是我的大儿子。快,叫人呀,怎么那么没出息......”
我的思路一直停留在,她说着孩子没出息,便没有再听下去了。
再往下,基本上也就是唠唠家常里短。
也许,在她的心中,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许她只是说着过嘴瘾。但我十分反感任何人,为了突显自己的某部分的能力而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前两天,终南山院士被赠予共和国勋章,也许许多人会被他名人二代的虚名遮住眼界,可真正厉害的,是他的家风。
当年他作为最早接诊的专家,因察觉蔓延严重后果,果断向有关部门提出紧急报告,才做到隔绝与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这一点与其父钟世藩,对医学的严谨上有一举同工之妙。他如父亲一样有胆识有魄力,也如普通人一样地勤奋努力。
也许很多人认为医者的后代一定有超乎寻常的投资,可在小时候,父母即使吃力地对待经济危机,勒紧裤腰带也会给兑现承诺。
这便是一视同仁,孩子即使在成长也会懂得善恶对错。任何的教育都比不上言传身教,这一点并不体现在金钱与地位上,而仅仅只是美好的品德。
如果没有遇到大事,也许父母兑现承诺有一半的概率,若遇到经济危机,大多数父母却只会让孩子学会对社会妥协。
小时候的教育便无法让孩子,“挺”起胸膛做人,长大便继承了父母的三观。
在采访中答道,他曾不仅一次申请容纳最紧急的病人进他所在的医院。
一个在大可可以在医院做些清闲事,能选择安度晚年的人现如今却挺起胸膛,穿起刚擦过的锃亮皮鞋,毅然决然前往前线。
在他的人生中,做好力所能及之事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无论是勇赴前线还是居家度日。
这种品质,着实令人敬佩。
言传身教做到极致的人,家风怎能不好。
叶圣陶的小外孙今年三岁了,从能站立起,叶老先生便牵着他的手,耐着性子慢慢来回挪动。几日后,他能自己接住椅子,小篱笆,踉跄几步。直到最后,他自己掌握了行走的技能。
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当他认识了许多的汉字以后,才能教他写句子,写一段话,写一篇文章。当他的阅读量增加了以后,就会触类旁通,这时候,表达变成了需要,渐渐的,孩子就会作文了。
众所皆知,叶圣陶是大作家、编辑,又是教育家,而他教自己的孩子写作文却完全不在意那些冠冕堂皇的写作专用手法。
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读些书。
至于读什么,任凭自己喜欢。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写一点”。至于写什么也不限制。
纳凉时,叶老让孩子把当天写的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时,不轻易说“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比较多的是“我懂了”或者“我不懂”。
如果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他子女就得调遣词句或者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
不随意批评打骂孩子,不被自我的功名利禄所累,其实也是一种智慧。能耐着性子对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而孩子怎能如此听话地对上一辈的父母亲人呢?
随意地褒贬与责怪,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孩子们的对抗与不屑。那些你都不舍得放出来给孩子看的社会一面,却被自己躁动不安的心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家庭的格局,就是教育的根;父母就是叶,用自我成长,来影响孩子;最后孩子努力生长,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愿你如钟南山一样,保留自己的初心,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愿你如叶圣陶一样,报答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能温柔以待。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努力。
努力之上,成功的花朵便在爱的陪伴下生根发芽,一起为人生的修行前进踏实的一步。
本文话题: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好下一代,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我是木子默,多平台百万爆文作者,我有一支笔,只写人情冷暖,如果你也有故事,欢迎留言或私信讲给我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