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

陈吉庆 (深圳)

内容提要:本文阐释《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揭示《易经》元素对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易经》元素、《易经》名词术语、《易经》理念、《易经》卦象与《红楼梦》情节、《易经》卦象与《红楼梦》结构

          一 概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诗书读尽亦枉然。鲁迅在谈《红楼梦》时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八卷第1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我是《易经》爱好者,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彼时年轻,阅读《红楼梦》只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难免有“读红楼充宝黛,自命风流”之弊。摘抄了书中的歌赋诗词,朗读背诵,孤芳自赏。读研究生时,攻读文艺理论,关注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和性格特征等美学问题,不钻索隐和考证的牛角尖。如今,我在研读了《易经》20多年之后再来阅读《红楼梦》,于是关注起《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来,感觉豁然开朗了起来,对《红楼梦》的兴趣从美学欣赏华丽转身到文化研读,发现其中的《易经》元素比比皆是,可以随手拈来。

我阅读《红楼梦》,感觉《易经》元素是《红楼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行山阴道中,应接不暇。从开篇第一回到最后第一百二十回,回回都有《易经》元素。试举几例,与读者诸君共享。

第十八回写元春省亲时其父贾政陈奏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恩,下昭祖,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这段话仅百十来字,却蕴含了多个《易经》元素。第一,出现了两次“天”字,一次“天地”词组(“天地”一词首次出现在《易经》中并成为六十四卦之首卦,与传说中的“连山易”“归藏易”大异其趣),出现了三次“德”字,一次“中”字。关于“天”字,见《易传.象.乾》“天行健”和《易传.彖.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等。《易经》尊天敬地,最早并列乾坤(天地)卦为六十四卦之首;关于“德”字,屡见于爻辞和传文,如讼卦爻辞六三“食旧德”等;关于“天地”词组,屡见于《易传》,如《易传.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论天地之道”。关于“中”字,《易经》重“中(正)”,认为“居中为正”,每卦的六爻之二、五爻各为上下卦之中位,中者正也。第二,“朝乾夕惕”化用乾卦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之意。第三,“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出自《易传.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

第三十一回写贾府亲戚美女小姐姐史湘云与丫鬟翠缕谈论阴阳,仿佛是在上一堂《易经》教学活动课:“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得就好。’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当时年仅十三四岁的史湘云对“阴阳”意涵的理解很到位,对丫鬟解释得也很清楚,丫鬟顿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湘云还谈到了“正”字,“正”字也是《易经》的重要元素,《易经》很重视“中正”。湘云的谈话中还体现了《易经》“天人合一”理念,如“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得就好。”花草的生长是自然现象,人的生长是社会现象。史湘云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存在着一致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第五十二回写贾府小帅哥贾宝玉和贾府亲戚黛玉、宝钗、宝琴三位靓女商量讨论大观园内诗社活动计划和内容,在宝钗和宝琴姐妹俩的两句对话中,至少含有三个《易经》元素或与之有关的元素:“宝钗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宝琴笑道:'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难人。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上述对话中,小说中人物年龄仅十三四岁的薛宝琴提到了《易经》,还提到了“五经”。“五经”为“易”“诗”“书”“礼”“春秋”,汉朝人尊“易”“诗”“书”“礼”“春秋”为经,奉《易》为“五经”之首,故曰《易经》。小说中年龄约十五六岁的薛宝钗说的“太极图”也与《易经》有关,《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朝周敦颐作“太极图”以推演《易经》,著《太极图说》。四个年龄在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相当于现今的初中二三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却对《易经》有超乎年龄的认知。而当今中国大陆的初高中生对传统文化之源的《易经》知识很陌生,了解很肤浅,很多中学生的《易经》知识也许还是空白。

第一百零二回,写贾家宁府大总管尤氏病了,贾珍要儿子贾蓉请医为母看病,贾蓉请毛半仙占卦。“毛半仙道:'既如此,取净水洗手,设下香案。让我起出一课来看就是了。’一时下人安排定了。他便怀里掏出筒来,走到上头恭恭敬敬的作了一个揖, 手内摇着筒,口里念道:'伏以太极两仪,絪缊交感图书出而变化不穷,神圣作而诚求必应。兹有信官贾某,为因母病,虔请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鉴临在上,诚感则灵,有,有。先请内象。’说着,将筒内的钱倒在盘内,说'有灵的头一就是。’拿起来又摇了一摇,倒出来说是单。第三又是。检起钱来,嘴里说是: '已示,更请外象,完成一。’起出来是单拆单。那毛半仙收了筒和铜钱, 便坐下问道:'请坐,请坐。让我来细细的看看。这个乃是`未济'之。世是第三, 午火兄弟劫财,晦气是一定该有的。如今尊驾为母问病,用是初,真是父母动出官来。 五爻上又有一层官,我看令堂太夫人的病是不轻的。”这段描写中的《易经》元素很丰富,有卦名“未济”和“讼”。“未济”卦为六十四卦之最后一卦,“讼”卦为六十四卦之第五卦;有爻名,“初爻”、“内爻”、“一爻”、“三爻”、“五爻”等;有“象”名,“内象”、“外象”、“旺象”等;还有各种《易经》名词术语或与之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占卦”、“太极”、“两仪”、“絪缊交感”、“图书”、“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吉凶”、“劫”、“揲蓍”、“乘”、“阴阳”、“鬼神”等等,不一而足。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在《红楼梦》的描写中,《易经》元素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反映出《易经》元素在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是根深蒂固的,《易经》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经融化到古代民众的血脉中了。因此,研究《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对民间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

《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大量的显而易见的《易经》名词术语,如乾坤、阴阳、吉凶等;二是浸透在文本中的《易经》理念,如“阴阳”关系(和谐或不和谐)、“天人合一”、“中正为行”、“贵生重德”、“易以道化”等;三是《易经》卦象对小说情节和结构形式的影响。

本文将从上述三个层面来揭示《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

 二 《红楼梦》中的《易经》名词术语

《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首先体现在名词术语上。

《易经》的名词术语在《红楼梦》中是很明显的,按在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悔、益、天、德、复、正、丰、神、蒙、离、合、解、中、凶、妄、易、天地、元、蹇、济、占、卜、时、履、利、比、数、承、乘、济、革、鼎、阴、气、象、鬼神、应、比、和、蒙、谦、应、观、通、震、相时而动、趋吉避凶、数、消长、井、交、益、随、享、恒、吉利、临、和合、否极泰来、周而复始、天圆地方、先天神数、乾坤、天地生物之大德、朝乾夕惕、吉庆、天高地厚、问卜求神、阴阳顺逆、多凶少吉、虚实、逢凶化吉、天地鬼神、消息、太极图、易经、五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贞、二马同槽、刚柔、算命打卦、凸凹、阴极阳生、吉凶、文王、测字打卦、求签问卦、颐、太和正气、占卦、太极两仪、絪缊交感、图书、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卦、爻、未济、蓍揲、八卦、凶多吉少、逢凶化吉、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穷通、未卜先知、止、参同契……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红楼梦》中的《易经》名词术语可归纳为三类,一类为名词,主要是卦名,有:乾、坤、蒙、讼、泰、否、谦、蛊、复、颐、蹇、益、革、震、未济等;二类为术语。有:易、易经、卦、爻、阴阳、刚柔、中正、吉凶、元、德、悔、应、承、象、数、蓍揲、穷通、消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等;三类为与《易经》相关的名词术语,有:五经、问卜求神、虚实、凹凸、八卦、太极图、参同契等。

(一)《易经》名词

《红楼梦》中的《易经》名词主要是卦名,如“乾”、“坤”、“蒙”、“讼”、“泰”、“否”、“谦”、“蛊”“颐”、“复”、“蹇”、“未济”等。

1、“乾”、“坤”或“乾坤”。

“乾”、“坤”或“乾坤”,为《易经》之门户,《易传.系辞下》曰:“乾坤,易之门户也。”乾卦为六十四卦的首卦,《易传.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其卦取象为天,其德为健,故《易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红楼梦》中“乾”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在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进贾府见大观园之景:“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坤”,句中乾坤连用;第二次出现在十八回元春省亲时贾政的启奏中:“惟朝夕惕”;第三次出现在第四十回湘云的酒令中:“双悬日月照坤”,乾坤连用;第四次出现在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中,湘云上句吟“晴光摇院宇,”黛玉下句接“素彩接坤”,也是乾坤连用。坤卦为六十四卦之第二卦,与乾卦同为《易经》之门户,其取象为地,其德为顺,故《易传.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在《红楼梦》中也出现了四次,第一次第十八回写“珠宝乾”,乾坤连用;第二次在第四十回中写湘云的酒令:“双悬日月照乾”,乾坤连用;第三次在第五十回,写贾府大观园园主李纨与园内住户少爷小姐宝玉宝钗黛玉探春湘云宝琴等争联即景诗,宝钗吟诗句曰“鳌愁轴陷”;第四次见七十六回黛玉湘云的联诗“素彩接乾”。

2、“泰”、“否”。

“泰”卦为《易经》第十一卦,“泰”字其义为“通”。《易传.序卦》曰:“泰者通也。”《易传.象》曰:“天地交泰。”《易传.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红楼梦》中出现一次,见第十六回凤姐梦见可卿说:“否极来”;“否”卦为《易经》第十二卦,“否”字其义与“泰”意相反,为“不通”或“不交”。《易传.序卦》曰:“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以否。”《易传.象》曰:“天地不交,否。”《易传.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红楼梦》中出现一次,见第十六回“极泰来”。

3、“蒙”、“讼”、“谦”、“蛊”、“复”、“颐”、“蹇”、“未济”等。

“蒙”卦为《易经》第四卦,“蒙”字其义为“发蒙”、“启蒙”。《易传.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易传.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卦爻辞初六曰:“发蒙,利。”可见,“蒙”卦是启蒙教育之象,《红楼梦》第三回写贾雨村请林如海帮忙推荐复职,林如海答应说:“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句中之“蒙”字,其义与《易经》“蒙”卦之蒙完全相同,是“蒙”卦之义的传承。第四回写贾雨村对门子说“皇上隆恩”之“蒙”字,其字义为“蒙受”,是蒙卦卦名之义的引申和发展。

“讼”卦为《易经》第六卦,“讼”字其义为“诉讼”、“论辩”等,俗语“打官司”。《易传.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天道西转,水流东注,是天与水相违而行。相违而行,象人彼此两相乖戾故致讼也。”《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写凤姐去散花寺抽签,签上谶语有“宜和,婚再议”之句,句中之“讼”之义与“讼”卦卦名字义同;第一百零二回写毛半仙算卦说:“病有丧死,有忧惊。”句中“讼”字之义也如是。

“谦”卦为《易经》第十五卦,“谦”字其义为“谦虚”、“谦让”、“谦卑”等。《易传.序卦》曰:“大有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易传.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红楼梦》中“谦”字出现多次,第三回写林如海与贾雨村谈论贾政时说:“其为人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句中“谦”字之义与《易经》谦卦之“谦”字义相同。

“蛊”卦为《易经》第十八卦,其“蛊”字之义有二,为“事”或为“惑”。《易传.序卦》曰:“蛊者事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蛊者惑也。物既惑乱,终致损坏当须有事也”。“蛊”字在《红楼梦》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五十六回写探春与李纨宝钗和平儿商量大观园如何兴利除弊时,探春对平儿说说:“……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多妒的,我也不肯,……”第二次在七十八回写贾宝玉为晴雯作《芙蓉诔》中“偶遭趸之馋,遂抱膏肓之疚。”

“复”卦为《易经》第二十四卦,其“复”之字义为“反复”、“重复”等。《红楼梦》中之“复”字承继《易经》“复”字之义,第二回写贾雨村与冷子兴论“正邪”:“正不容邪,邪妒正”;第五回写贾雨村与门子谈论薛蟠杀人案件时说:“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委用,实是生再造”等。

“颐”卦为《易经》第二十七卦,其“颐”字之义为“养”,《易传.序卦》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易传.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写贾政在宝玉成亲后外出做江西粮道拜别贾母时说:“不孝远离,惟愿老太太顺时养”。句中之“颐”字之义乃颐卦“颐”字含义之传承。

“蹇”卦为《易经》第三十九卦, 卦中“蹇”字其义为困顿艰难。《易传.卦序》:“蹇者,难也”。《易传.彖》:“蹇,难也,险在前也。”《红楼梦》第一回写贾雨村穷愁潦倒时:“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的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这段文字中的“蹇”字之义是对《易经》“蹇”卦之义的传承。

“未济”为《易经》第六十四卦即最后一卦,“未济”之义与“既济”之义相反相成,即未成也。《易传.序卦》曰:“物不可终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易传.象 未济》曰:“火在水上,未济。”水火错位,事有未济。《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毛半仙为贾蓉之母尤氏起卦说:“这个卦乃是未济之卦。”

(二)《易经》术语

《红楼梦》中出现的《易经》术语有:易、易经、卦、爻、阴阳、刚柔、中正、吉凶、元、德、悔、应、承、象、数、蓍揲、穷通、消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等。

1 “易”、“易经”。“易”与“易经”其实是一个意思,《易经》在先秦以前读称“易”,汉代人将“易”列为“五经”之首,故称“易经。”《易经》之“易”有三个基本含义,即变易、不易、简易。《红楼梦》中“易”字有引申发展,于变易、不易、简易之外,还有“轻易”或“容易”之义。第一回:“空空道人遂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维太平不之元,……”两句中的“易”字之义均为“变易”;第一百一十回,写贾母死后,鸳鸯对凤姐说:“又说什么'丧与其,宁戚。’”句中之“易”为“简易。”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句中之“易”为“轻易”或“容易”。“易经”作为名词术语在小说中出现过一次,第五十二回:宝琴笑对宝钗有关“太极图”的话题说,“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

2 “元”。“元”在《易经》中最早出现在乾坤两卦的卦辞中,乾卦卦辞曰:“乾,元亨利贞。”坤卦卦辞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屯卦、大有卦、随卦、蛊卦、临卦、无妄卦、损卦、升卦、革卦、鼎卦等卦辞中均有“元”字。《易传》中也有很多“元”字,如“大哉乾元”、“至哉坤元”等。《易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元”字之义为“始”为“长”,孔颖达引《子夏易传》曰:“元,始也。”《红楼梦》中元妃之所以名为贾元春,是因为她在贾府姊妹中排行老大,为贾家“四春”之长。

3 “阴阳”。“阴阳”是《易经》的基本要素和术语,因为《易经》的卦是由阳爻(—)和阴爻(- -)构成的。《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

“阴阳”在《红楼梦》中出现次数很多,有“阴”“阳”分开使用的,也有“阴阳”连在一起合用的。“阴”“阳”分开使用的,如第十六回,写秦钟弥留之际宝玉去看他,众鬼不准秦钟魂魄回阳见宝玉,说“我们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他是,我们是,怕他们也无益。人岂能将势压府么!”第九十回,写黛玉因误信什么王大爷给宝玉说亲后就立意自戕寻死,但听了侍书和雪雁对话后明白了真相,原来是一场误会,于是才喝了水逐渐好转,病势“生”了。第一百零二回,贾蓉请毛半仙来家为母亲尤氏算卦,毛半仙算卦说:“如今尊驾为大人而占,正合着虎在忧男,在忧女,此课十分凶险呢。”

“阴阳”连在一起合用的,如第十三回,写贾家宁府儿媳妇秦可卿死后,作为公公的贾珍“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第十四回,写贾珍“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所在。”第十五回,交代了铁槛寺为贾家祖先宁荣二公修造,“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专为家族中老死的人口便于寄放。从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连续三回都提到了“阴阳”。朝廷有“阴阳司”的政府部门,还有在“阴阳司”工作的“阴阳司吏”;贾家在铁槛寺有为家族中老人死去停放灵柩的“阴阳宅”。第二十二回,写贾政猜谜语,“'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谜语的作者迎春当时大概十六七岁,就知道在谜语中使用“阴阳”术语了。第四十三回,写茗烟在水仙庵替宝玉祭祀金钏,“茗烟口内祝道:'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茗烟是贾家的下人,宝玉的小厮,没上过学没读过书,却也知道“阴阳”。

4 “吉凶”。“吉凶”是《易经》的重要术语,意为得失、祸福、成败等。《易传。系辞上》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吉凶”在《红楼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有时“吉”“凶”分开使用,有时“吉凶”联合使用。“吉”“凶”分开使用的,如:第四回,写门子葫芦僧提醒贾雨村为官之道时说:“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者为君子。”第三十三回写贾宝玉听见他父亲贾政叫他“不许动”时,“早知多”了。第四十二回写刘姥姥为凤姐女儿取名为“巧哥儿”,说:“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却从这'巧’字上来。”第一百零二回贾蓉请毛半仙为母亲尤氏算卦治病,毛半仙打卦说:“兹有信官贾某,为因母病,虔请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鉴临在上,诚感则灵,有吉报。”第一百零六回,“(贾母)含泪祝告天地道:'自然少,……在监逢,’”

“吉凶”联合使用的,如:第九十一回,最后,“只听见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便飞向东南上去,宝玉道:'不知主何吉凶。’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鸟语中。’”第一百零七回写贾政突然被传进宫,“(贾府)上下男女等不知传进贾政是何吉凶,……”

(三)与《易经》相关的名词术语。

《红楼梦》内容中有很多与《易经》相关的名词术语,如“虚实”、“凹凸”、“问卜求神”、“太和”、“八卦”、“太极图”、“参同契”、“二马同槽”等。

1 虚实、凹凸。虚实和凹凸虽然不是《易经》的名词术语,但它们是从“阴阳”意义派生演绎产生出来的,所以和《易经》相关。虚实和凹凸都有阴阳之别,虚和凹为阴,实和凸为阳。《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宝钗和湘云论虚实:“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实字便用菊字,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第七十六回写黛玉和湘云论凹凸:“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 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

2 八卦。八卦不是易经,却是易经的基础,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摩荡而成的。八卦的卦由三画构成,八卦摩荡成六十四卦之后的卦由六爻构成。八卦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为伏羲八卦,以乾坤离坎为四正;后天八卦为文王八卦,以离坎震兑为四正。《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写贾赦请法师在大观园驱邪,“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

3 太极图。宋朝周敦颐依据陈抟“无极图”作“太极图”,解释宇宙化生模式,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宝钗计划诗社活动时提出,“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

4 参同契。全名《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全书以黄老参同大易来指导炼外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提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从而阐述炼丹的原理和方法。《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写宝玉准备考举将杂书收了,“如《参同契》……之类”。

5 二马同槽,有《易经》睽卦和革卦之意蕴。《易经》第三十八卦睽卦“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第四十九卦“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小童隆儿将贾琏的马与贾珍的马栓在一起,“忽听马棚內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

《红楼梦》中的《易经》名词术语很多很多,因论文篇幅所限,略举上述些例。

 三 《红楼梦》中的《易经》理念

《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还体现在《易经》理念上。

体现在《红楼梦》中的《易经》理念主要有:“阴阳”关系(如“阴阳”和谐或不和谐)、“天人合一”、“中正为行”、“贵生重德”、“易以道化”等。本文因篇幅所限,仅论“阴阳”关系和“天人合一”理念。

(一)“阴阳”关系(“阴阳”和谐或“阴阳”不和谐)

《易经》认为宇宙天地之间万物之中均存在着“阴阳”关系。“阴阳”关系基本上存在着两种状态:和与不和,即和谐与不和谐。“阴阳”关系和谐状态的如第十一卦“泰”卦,《易传.象.泰》曰:“天地交,泰。”“阴阳”关系不和谐状态的如第十二卦“否”卦,《易传.象.坤》曰:“天地不交,否。”《易经》主张“阴阳和谐”,因为“阴阳和谐”就会天下通泰,大吉大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易传.彖.泰》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阴而外阳,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如果“阴阳”不和谐就会天下蔽塞、灾祸横行、战争连绵、民不聊生。《易传.彖.否》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红楼梦》中的“阴阳”关系呈现的状态基本上是阴阳不和谐的,如第一回写甄士隐受葫芦庙大火的牵连,家被烧成了“一片瓦砾”,于是,他“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带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奔他岳丈家去。”他岳丈封肃“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他岳丈封肃“便半哄半赚,些许与他些薄田朽屋。”岳丈不仅不帮助落难中的女婿,反而趁机敲诈,翁婿之间毫无诚信毫无情意。又如第二回,写贾雨村中进士后升官为知府(或知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其他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久便被上司参奏革职,其他“官员无不喜悦”,一幅官员之间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画面跃然纸上。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府表面上是阴阳和谐的,而实际上是阴阳不和谐的,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如父子、夫妻、兄弟、姊妹、妯娌、正庶、主仆、下人与下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父子之间不和谐如贾政与贾宝玉、贾赦与贾琏、贾珍与贾蓉等。第三十三回写贾政因不满宝玉在会见贾雨村时表现不佳,又因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要宝玉交出琪官蒋玉函事件而恼怒,加之贾环故意使坏向贾政告密说宝玉与金钏儿投井而死事件有关,于是作为父亲的贾政气愤不已,要置儿子宝玉于死地,痛加板斥。若非王夫人及时阻止,宝玉恐已被打致死。父子矛盾何其深仇大恨也,以至于后来宝玉一听到“老爷叫”就吓得诚惶诚恐,一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贾琏在其父贾赦面前总不讨好,第四十八回写贾赦为石呆子二十把扇子的事情把儿子贾琏打得不能动弹而卧病在床。第二十九回写贾珍因贾蓉偷懒避热乘凉,便命家人啐他。

夫妻之间不和谐如贾琏与王熙凤、薛蟠与夏金桂等。第四十四回写王熙凤过生日贾琏趁机与鲍二家的女人偷情,事情败露后,两夫妻闹得不可开交;第一百零六回写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因多年积蓄被抄查殆尽而气病了,平儿请求贾琏请大夫给王熙凤看病,贾琏啐道:“我的性命还不保,我还管他么?”真的是夫妻本为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呆子薛蟠与恶妻夏金桂每天因乱七八糟的家务事吵架,吵得家里鸡犬不宁,夫妻不和,心情烦躁不得不外出散心,结果惹出人命官司,弄得自身性命难保。详见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妇”。

兄弟之间不和谐如贾赦与贾政、贾环与宝玉等。贾赦与贾政两兄弟面和心不和,第七十五回写贾家荣府中秋赏月大家讲笑话,贾赦讲了一个暗喻贾母不公偏心的笑话,还针锋相对地对贾政批评贾环的诗不满,赞扬并奖赏了贾政不喜欢的庶子贾环。贾环与其兄宝玉的矛盾更是惊心动魄,作为弟弟的贾环多次想致哥哥宝玉于死地,第二十五回写贾环恶意要用热油烫瞎宝玉的眼睛,第三十三回写贾环故意使坏向父亲贾政告密说宝玉强奸丫鬟金钏儿不遂,金钏儿受到羞辱投井而死,致使贾政差点将宝玉打死。

其他不和谐,姊妹之间不和谐如王熙凤与王仁、探春与贾环等;妯娌之间不和谐如夏金桂与薛宝钗、惜春与尤氏等;正庶之间不和谐如王夫人与赵姨娘、王熙凤与尤二娘等;主仆之间不和谐如王夫人与晴雯、惜春与入画等;下人与下人之间不和谐如晴雯与坠儿、芳官与干娘、司琪与柳妈等,不一而足。借用作品中人物冷子兴的话来说,那就是“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倒,内囊却尽上来了。”

显而易见,《红楼梦》中的“阴阳”关系大多是不和谐的,某些“阴阳”不和谐的关系导致贾家被抄家以至于衰败,如贾琏与凤姐的夫妻关系和凤姐与尤二姐的正庶关系等等。

(二)“天人合一”理念

“天人合一”理念是“阴阳和谐”理念的最佳境界。所谓“天人合一”主要是指天、人之间即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现象之间在生活形态和情感道德上相通一致,因此人可以通过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来使人的生活和活动远祸近福避凶就吉。

《红楼梦》中到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第一回,开头写顽石通灵幻形为神瑛侍者、絳珠仙草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天人合一”理念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基本上有四种形式,一是在故事情节中体现,二是在人物语言中体现,三是在描写(人物肖像描写和景物描写)中体现,四是在诗词歌赋中体现。

1 在故事情节中体现“天人合一”理念,如第三十六回写贾蔷买鸟讨好龄官,龄官却因笼中鸟想到自己身世处境,于是生气。“……贾蔷从外头来了,手里又提着个雀儿笼子,上面扎着个小戏台,并一个雀儿,兴兴头头的往里走着找龄官。见了宝玉,只得站住。宝玉问他:'是个什么雀儿,会衔旗串戏台?’贾蔷笑道:'是个玉顶金豆。’宝玉道:'多少钱买的?’贾蔷道:'一两八钱银子。’一面说,一面让宝玉坐,自己往龄官房里来。宝玉此刻把听曲子的心都没了,且要看他和龄官是怎样。只见贾蔷进去笑道:'你起来,瞧这个玩意儿。’龄官起身问是什么,贾蔷道:'买了雀儿你玩,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我先玩个你看。’说着,便拿些谷子哄的那个雀儿在戏台上乱串,衔鬼脸旗帜。众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赌气仍睡去了。贾蔷还只管陪笑,问他好不好,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地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心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那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将把笼子拆了。龄官还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动物界的鸟雀被关在笼子里失去自由与人世间的女孩子被买来养在贾府里没有人身自由类比,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2 人物语言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理念,如第八回写贾宝玉问薛姨妈薛蟠哥哥在家否,薛姨妈回答说: “他是没龙头的马,天天逛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知子莫若母,薛姨妈知道她的儿子花花公子薛蟠象一匹野马没笼头,无人管,整天在外吃喝嫖赌不回家。第八十二回,写宝玉放学回来,贾母笑他是上了笼头的野马:“好了,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野马没笼头是自然现象,薛蟠不肯在家和宝玉放学回家是人生现象。自然现象与人生现象某种程度上相合一致,这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第十一回,写贾家荣府管家婆凤姐与贾家宁府管家婆尤氏谈秦可卿病情,凤姐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前一句为自然现象,后一句为人生现象。虽是俗语,却吻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民间生活中普遍存在。

3 描写(人物肖像和景物描写)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人物肖像描写如第三回写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鬟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用自然事物比拟人之五官面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写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也是一样,“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风风。”用自然现象比拟人的行为特点,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景物描写如第五十八回,“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提上走来。只见垂柳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那刑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儿女。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到:'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贾宝玉从“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自然现象,联想到女孩子长大成人后嫁人生子的人生现象,自然现象隐含人生现象,人生现象吻合自然现象,其实质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第七十七回写宝玉担心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他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用兰花被送到猪窝,比晴雯被弃于大观园怡红院。晴雯被赶出大观园而病死后,“宝玉道:'不是我妄口咒他,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袭人忙问何兆。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另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宝玉从怡红院内的海棠花无故枯死,联想到晴雯被赶出大观园而病死。“袭人听了,又笑起来,因说道:'我待不说,又撑不住,你也太婆婆妈妈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又关系起人事来?若不婆婆妈妈的,真也成了个呆子了。’宝玉叹道:'你们哪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灭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贾宝玉认为,天下万物包括草木,也和人一样皆是有情有理的(与第三十一回湘云与丫鬟翠缕的对话前呼后应),这其实是在与袭人等丫鬟进行《易经》“天人合一”理念的现场辩论。“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宝玉听说,忙握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清,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袭人从海棠花枯死了,联系到自己快要死了。海棠花枯死是自然现象,人死是人类现象,两者异构同质,均有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和结局。

4 歌赋诗词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红楼梦》歌赋诗词中的“天人合一”理念非常明显。这得益于《易经》对诗歌发展的影响。春秋时期《诗经》的“比”、“兴”手法,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反映和体现,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自然景象来表现人的情感。楚辞《离骚》用仙草美人以喻君子。诗歌发展到唐代,白居易疾呼“比兴”手法。清朝王夫之主张诗歌要有情中景,景中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诗歌史的发展为《红楼梦》小说中诗歌的创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所以《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创作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才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第五回《仙姑赋》写警幻之美:“……美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彼之容貌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赋中“冰清玉润”、“香培玉琢”、“凤翥龙翔”、“春梅绽雪”、“秋菊被霜”、“松生空谷”、“霞映澄塘”、“龙游曲沼”、“月射寒江”等,均为自然景物或自然现象,用来喻人之形象或人生现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葬花词》从花落联想到人死:“杜鹃无语正黄昏,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是自然现象,人死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规律,花落与人死,两者殊途同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又如第七十回写黛玉《桃花行》诗:“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化解怜人花也愁。……。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诗以桃花喻人,以桃花拟人,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第七十回,林黛玉《唐多令.咏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薄命,空缱倦,说风流。 草木亦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以柳絮的漂泊喻自身之薄命,柳絮漂泊乃自然事物之现象,人生命薄而漂泊乃社会现象,两者异构而同质,体现的是天人合一之理念。

第七十八回 ,贾宝玉《芙蓉女儿诔》以金玉、冰雪、星日、花月喻晴雯:“忆女儿囊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均为自然之物,贾宝玉却用来形容女性之美,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四 《易经》卦象对《红楼梦》结构和情节的影响

《红楼梦》在结构形式上的《易经》元素主要体现在《易经》卦象对其小说结构和情节的影响。

《红楼梦》在结构形式上受《易经》卦象的影响,主要是对称和照应(呼应)。这种对称和照应(呼应)既体现在回目安排上,也体现在故事情节中。

在《易经》的卦象中存在着对称关系,如乾卦与坤卦、泰卦与否卦、既济卦与未济卦等。《易经》卦象的对称有两种状态,一是卦与卦的对称,一是卦本身上下卦之间的对称。卦与卦的对称,如乾卦与坤卦,乾卦六阳与坤卦六阴形成对称(对比),泰卦下三阳上三阴与坤卦下三阴上三阳形成对称(对比)等。卦本身上下卦之间的对称,如泰卦的下三阳与上三阴形成对称(对比),坤卦的下三阴与上三阳形成对称(对比)。对称(对比)有正对和反对之别。对称通过对比对照而产生美学效应。

此外,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之中还存在着照应(呼应)关系,《易传》将这种照应(呼应)称之为“应”,如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均为“应”的关系。比卦《彖》曰:“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小畜卦《彖》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大有卦《彖》曰:“柔得尊位而上下应之。”恒卦《彖》曰:“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同仁卦《彖》曰:“文明以健,中正应也。”《易经》认为,“应”具有上下呼应和前后照应的意义。刘刚纪范明华《易学与美学》认为,《易经》“应”的概念同形式美法则中的照应和呼应法则意义相近,是一种合规律的美的形式。(《易学与美学》第83-84页,沈阳出版社1997年5月)照应(呼应)也通过平衡对称而产生审美效应。

《易经》卦象的对称(对比)和照应(呼应)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现象的形式概括,这种概括对人类的创造形式产生了审美导向,如人类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均要求对称平衡才有美感。

《红楼梦》在章回安排上,对称(对比)和前后照应(呼应)的特色很明显。

全书开篇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全书结尾诗曰:“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首尾既是对称(对比),又是照应(呼应)。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与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首尾既是对称(对比),又是照应(呼应);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与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前后既是对称(对比),又是照应(呼应);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与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前后既是对称(对比),又是照应(呼应);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与第一百零四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痴公子余痛触前情》,前后既是对称(对比),又是照应(呼应)等。

“应”即照应(呼应)更多地体现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

第一回写贾宝玉顽石通灵后幻形入世和林黛玉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后修成女体,第一百二十回写“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呢?”前后照应(呼应);

第一回写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阅读《石头记》,第一百二十回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下经过,再次将《石头记》“细细看了一遍”,前后照应(呼应);

第一回写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相交为友,第一百二十回写两人历尽沧桑十九年后重逢,前后照应(呼应);

第二回写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家情况,特别提到了贾宝玉,贾雨村也向冷子兴提到了甄宝玉,第一百一十六回写真假宝玉同框,前后照应(呼应);

第二回写贾雨村新官上任得知恩人之女甄英莲被丢失后说:“不妨,为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第五回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前后照应(呼应);

第五回写薛蟠打死了人后“竟视为儿戏,自谓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第八十五回写薛蟠又打死了人,这一次为官司花光了钱也没能逍遥法外了。前后照应(呼应);

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高傲在上不屑一顾刘姥姥,第一百十三回写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王熙凤奄奄一息恳请托付刘姥姥关照爱女巧姐,前后照应(呼应);

第七回写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送宫花给贾府四小姐惜春,当时惜春正与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耍,当周瑞家的将宫花给她时,她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第一百一十八回结尾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开头,写惜春矢志出家,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无奈准许,前后照应(呼应);

第十三回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丧事时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第一百一十回写王熙凤操办贾母丧事时力诎失人心无人买账,前后照应(呼应);

第二十八回写宝玉将蒋玉函交换的茜香罗大红汗巾晚上系在了袭人的腰上,袭人后来将汗巾置于空箱里。第一百二十回写蒋玉函娶妻时见箱内大红汗巾方知新妇是袭人,前后照应(呼应)。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已经融入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影响文学艺术的创作并成为了文学艺术的文化内涵,如《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构成了小说内容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因此,了解《易经》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深刻影响,对我们准确理解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内涵和结构形式有很大的帮助。

2020年春节(1月下旬)至2020年4月下旬,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我将《红楼梦》一字一字地反复阅读了四遍。由于防控新冠肺炎,我窝在家里,有空安下心来重读《红楼梦》,每天阅读十回八回不等,差不多半个月就阅读完了全书一遍。在重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书中俯拾皆是的《易经》元素,于是产生了灵感,有了写作冲动。第二次重读《红楼梦》,我专门对“中”“正”“德”三个字作了粗略统计,统计结果,“中”字在书中出现了1420余次,“正”字出现了1340多次,“德”字出现了近80次。“中”“正”“德”三字是《易经》的重要内涵。第三次重读,我对书中出现的《易经》名词术语标了记号,并作了札记。第四次重读,我重点分析了书中潜藏的《易经》理念。四次重读后,头脑中有了论文的题目《红楼梦中的易经元素》。接下来我构思出了论文的框架,即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一、绪论;二、《红楼梦》中的《易经》名词术语;三、《红楼梦》中的《易经》理念;四、《易经》卦象对《红楼梦》结构和情节的影响;五、结束语。

纵观红学,一开始就被脂批带偏了路。脂砚斋不懂小说是艺术作品,他把小说混淆成历史,把艺术等同于生活。在脂批的误导下,新旧红学在索隐和考证的死胡同中走火入魔。清末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试图从美学上探讨,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改革开放前后的一段时期,现代红学出现过艺术探讨和美学视角的评论,如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和苏鸿昌《论曹雪芹的美学思想》等,但由于脂批的影响过于强大,红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又回到了索隐和考证的老套路。

拙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从《易经》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冀盼红学从索隐和考证的新旧红学的泥沼里走出来,步入道传统文化和美学研究的阳光大道上来。

2020年8月8日 于深圳宝安

作者联系电话:1360258448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