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达院士:试论中医十大问题
李连达(1934-2018),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药药理学专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社会的需要,我国中医事业有了空前的大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
1 “中医”的概念
广义的“中医”是我国各民族传统医学的总称。狭义的“中医”是专指汉族的传统医学,而蒙医是蒙族的传统医学,藏医是藏族的传统医学,具有同等地位。
2 中医的科学性
现代科学产生、发展于现代,因此古代的传统医学(中医学)及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不可能是现代科学,只能是古代科学。很多古代科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正在或已经发展成现代科学。2000年前的中医学是古代科学的一部分,现代的中医学是在古代科学的基础上向现代科学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因此,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不科学”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过去的中医学是古代科学、经验医学,现代的中医学则正在由古代科学向现代科学发展、由经验医学向现代临床医学发展。
3 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的不同发展
我国传统医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又不断吸收各国各民族医学的精华,发展创新,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不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两大医学体系之一。而其他国家的民族医学,有的实践经验有限,没有系统理论,不能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有的没有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只遗留有散在的经验,甚至已被时代淘汰。
4 中医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由哲学理论及医学理论两大部分组成,内容复杂,深奥难懂。哲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等,来源于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这些理论不是中医学专有的理论,是广泛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于中医学,结合人体特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防疾病的基本规律,而形成中医理论中的哲学理论部分,用以指导中医实践。医学理论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等,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防治疾病。
中医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密切相关,但是两者有本质区别,哲学理论是指导思想,医学理论则是治病救人的根据,两者不可划等号,不可用哲学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否定医学理论的实质性、具体性。
5 中医与西医的异同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学统称为“中医”,外国传入我国的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这是约定俗成的称谓,虽然时至今日已不够准确,但不必过分苛求,将“中医”“西医”一律改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似无必要。
中医与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基本要求都是安全有效,但是两者的理论、方法、手段不同。中医以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个体性及灵活性等为特点,西医则以微观性、分析性、局部性、群体性及规律性等为特点,两个学术体系有同有异,在发展中互相借鉴、交叉融合、取长补短、殊途同归。
6 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属应用科学,是具有社会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曾作出巨大贡献,且历经几千年没有衰亡、淘汰,关键在于它能治病救人。因此,提高疗效、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治病救人的水平,是中医能否不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各中医机构、中医工作者的任务包括医疗、科研、教学三大任务,其中应以医疗为主、其他为辅,不能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不能用其他任务、其他提法,排斥、否定治病救人的重要性。中医研究工作应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为主,应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及理论研究应该面向临床,直接或间接为临床服务,不提倡脱离临床的基础研究及理论研究。中医理论中含有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思想,但是中医学的本质是医学,因此,中医研究的重点应是临床研究,即提高疗效、提高治病救人水平的研究。
此外,中医研究应该重实效,不提倡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神乎其神,玄乎其玄,自吹自擂,争论不休。既不要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应盲目崇洋媚外、妄自菲薄。
7 中药学的发展
我国中药有12000多种,中成药近万种,中药研究应该是古方、名方、验方、研制方并重,复方、单方、有效组分及成分并重,不可偏废。但是不同机构、不同专家可以有不同选择,不同侧重,不应一刀切,或作硬性规定。中药研究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及防病治病的需要,充分发挥中药优势,重点研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中药;应回答3个问题:1)是否安全有效?2)什么成分有效?3)为何有效(作用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推进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及国际化。
我们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中医药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药的发展,应该将中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中药”,即古方、名方、验方的饮片、煎剂、丸散膏丹等,在新药审批、临床应用、市场管理等方面,应重视传统中药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监督管理办法;另一类是“现代中药”,即以研制方为主及精制提取的新制剂、新剂型、新用途,具有西药某些特点的新中药,在新药审批、监督管理、市场流通、临床应用等方面,应从严掌握,基本与西药相同。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最近出台有关药品医疗器械的4个文件征求意见稿,其中“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将部分中药新药分为五类进行审评审批:1)创新类中药新药按“新疗效”标准审评审批;2)改良型中药新药应体现临床优势;3)经典名方中药按简化标准审评审批;4)天然药物按现代医药标准审评审批;5)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支持以中药传统剂型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
对于“中药西化”完全失去中药特点并具备西药特征者,因为来源于中药可称之为现代中药,同时因为已无中药特点,又可称为“天然药”或“西药”,名称之争意义不大。对于“中药西化”,中医界不提倡,西医界不反对,应该兼容并蓄,只要能够治病救人都应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
8 中医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我们所有医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近年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医药的影响虽已扩大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数国家并未承认中医中药的合法性,认为“中医不是医”,不承认中医师是合法的医师;认为“中药不是药”,不承认中药是合法的处方药。中药出口逐年增加,但在国际市场上只占极少份额,与我国中医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中医药走向世界,有技术问题,有政策问题,更有文化背景等多方面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做长期、大量、艰苦的工作,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逐步解决关键问题。
中医药的发展目前仍应以国内为主。中医药走向世界,目前主要是政治影响及社会影响,尚难收到明显的实效,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有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9 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东风,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集管理法、保护法及发展法三位于一体的大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中医药大法,在方针、政策、目标、原则等宏观方面有了系统完善的规定。虽然有些实施细则、管理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借此东风,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0 我国医学的未来发展
我国医学存在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三大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我国未来的医学发展应该是三大体系长期共存,同步发展,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多样化的医学体系及服务方式可全面保障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因此,加强中西医的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学术上有不同观点,可以求同存异。有争论很正常,但应该在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讨论或争论。在我国医学界特别是中医界,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学风。
文源“岐黄学术”,作者/李连达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