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张磊著作《价值》笔记
看完全书,过了好几天才写的读书笔记,回想一下这本书,首先想起来的就是“高大上”,书中说了很多理念性的东西,完全没有错。从行业到企业家,完全以实业去创造价值,与以往的投资书籍发现价值不一样,高瓴要做的是创造价值,而且基本没有提到市场问题,与之前主流讲投资书籍经常说的贪婪恐惧应对市场这些方面基本没提。而创造价值过程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赋能,或者说资源整合,企业通过被赋能或者新的整合跳出原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体现投资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文中的百丽国际是标杆,对比也对企业做整合处理“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对企业的介入更加深入,赋能模式挣得是企业价值再创造的钱。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似乎执行层面的借鉴意义不大。“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做不好投资”。尤其是赋能方面。但做为对企业现在与未来价值判断的基本理念去吸收与接受,对价值理念与实际价值判断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
限于个人认知与思维,文中或有盲点与逻辑差异。仅为个人观点。
33条要点
1、在讲耶鲁基金的投资体系的时候,书中提到,耶鲁基金注重压力测试,在构建投资组合的时候,所有预期收益都要经过噩梦般的投资假设。——这是一种极限压力测试和风险考虑,管理好风险,收益相对更容易接受。
2、受托人责任,这块里面提的很多,也看的很重,管理人的底线,做人要有底线。有底线的人有些时候被人认为死板,其实他们活得通透,获得内心的慎独与平静。
3、Think big,think long.不解释了,全篇都是这个理念。
4、“顿悟时刻”,文中提到没有“顿悟时刻”。这么多年的市场沉淫理解了这个道理,价值投资都是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怀疑,一点点试错,一点点拓展能力圈,一点点成长,一点点通透……。某短线投资者论坛经常被用到的词就是“悟道”,本来觉得悟道了,接着就被市场打到怀疑人生。短线的悟道其实也没有所谓的“顿悟时刻”,跟基本面价值一样不断修补纠错的过程,真正大成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账户走高中发现自己可能成了。
5、关于发现QQ价值的过程,QQ发迹时,国内MSN流行,QQ首先在”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人群众兴起,这对于高瓴发掘来说不容易,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其实投资很多类似的需要侧面观察,比如白酒,因为本身不太喝白酒,就可能排斥白酒行业长期逻辑。比如不玩游戏,可能对游戏行业的研究就会有一定障碍。再比如,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也一样,不被很多人认可,尤其是不愿意发链接让别人砍单的人。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好的研究要跳过这个门槛,即使不实际参与,但是要客观观察与评判企业的逻辑与价值。
6、“只要是疯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这一句话我觉得是价值投资的最底层逻辑。
7、价值投资需要做的基础研究很多,以至于我们无暇猜测市场的潮起潮落。——猜测市场?就像之前上面说的,文中基本不说市场。这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吧。价值投资不是短线交易,价值投资的根本是研究,决策的支点在于研究。
8、真正穿越中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看到眼下的过程要不要考虑市场呢?这个一个疑问。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高瓴资本正淡定地装修新办公室。
9、既然选择了价值投资,就要在可理解、可预期、可展望的范畴内,遵循商业的真实规律,做出判断。这就需要坚持研究驱动,把研究作为投资核心能力的出发点,完成“可理解”;坚持长期投资,充分理解并等待价值创造的过程,做时间的朋友,完成“可预期”;坚持寻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完成“可展望”。这样,就可以获得别人不一样的价值投资能力。——看到这段话,印象深原因是与冯柳所讲的“可预期、可展望、可想像”很相似。个人理解张磊的“可理解、可预期、可展望”更多的观察的企业的角度,可理解是静态的观察,对企业认知的过程,可预期是无为等待价值回归过程,可展望是分享企业价值增长和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冯柳的“可预期、可展望、可想像”表面上仍是观察企业业绩角度,但其中运用过程中更多是与股票价格的市场表现相统一的。一个“可想象”看出二者对于市场的态度。
10、投资活动展开的过程:第一步,寻找投资思路,通过行业企业社会等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信息发现投资思路。第二步,投资思路分析,用逻辑和角度去推演投资结果。第三步,投资思路管理,将投资思路实际运用到实操中。
11、价值投资的核心还是商业洞察力,即对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深刻理解。价值兑现的方式可能通过二级市场,也可能是其他非公开市场。
12、价值投资既能从质的方面,又能从量的方面找到根据。——个人理解定性与定量是相辅相成的,只定质不定量容易模糊与随意,而只定量不定质容易缺乏大局观落入价值陷阱。还有到市场层面的理解就是好企业也要对应好价格,当然张磊书中并没有这个市场层面的意思。
13、投资一般可从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层面来分析。行业看行业逻辑、生意本质、竞争格局、成长空间、行业门槛等;公司要看业务模式、公司运营情况,核心竞争力。管理层要看创始人或者实控人的格局、执行力、思维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中强调的除了价值创造之外,第二多的应该就是管理层,也就是企业家精神。最终的价值创造要靠企业家去实现——以前个人不太注重管理层这块,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来看,管理层非常重要,实操中,很多时候行业与公司都没有问题,甚至完美,最后管理层这关过不了被否定的。或者公司所在的行业与公司质地都很好,最后就是不出成绩,就是坏在管理层这个节点。“抱着金饭碗要饭”可能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比如A股中……
14、在无常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对规律常识与变化的二者的看法及应对,在市场守住常识等待变化,之前冯柳策略里面有类似的体现,不尽相同但有相通之处。
15、做研究要研究深、研究透,研究深是要对基本信息和其因果关系和逻辑要有深度,研究透是考虑维度和角度要全面,尽量穷尽所有可能的维度和角度。
16、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逻辑上升维,决策上降维。——研究与决策的关系,好的研究让决策尽可能简单,呈现的信息和逻辑及因果逻辑的可能性穷尽,决策就相对简单,而且因为对所有可能性有所预期,所以后续的应对也就相对简单。当投资决策困难时,往研究要深度和角度。研究公司行业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以年记,但决策可能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就能决定,买卖决策的功夫在之前的研究。
17、“寻找变化、质疑假设、执行推演、检验结果”。这是一个研究路径。同样的结果要找到变化的真正驱动因素。比如二锅头与茅台,虽然都是白酒但驱动逻辑完全不同。
18、长期研究=关键时点+关键变化。——关键时点与关键变化往往孕育着新的发展趋势或者机会点,在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没有完全呈现的时候去发现,并推演未来可能的趋势与机会,先人一步把握机会,这样的机会与时间窗口都很短暂。如果行业到了都看懂了都已经发展起来的情况下,那么机会就小很多了。很多时候我们研究跟踪二级市场的公司,有时候公司并不值得买,但仍然要紧密跟踪,其实就是在等待这样的关键时点与关键变化点。比如之前2016年个人研究中顺洁柔,当时中顺洁柔还很不起眼,市值只有五六十亿,但体现在公司和行业的变化其实已经慢慢出来了,行业里面集中度提升,人均用纸量提升,品牌纸占比提升,消费升级趋势出现,公司里面新产品出来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提升,回馈向好,管理层变化,几大基地产能布局完成等等。这些都是在公司业绩和股价没有动之前已经体现出来的关键变化。再比如恒立液压2015年那时候也有类似情况,虽然刚过去挖机销量下滑阶段,公司业绩连续多年不好,但是公司的质变正在发生,从挖机油缸到泵阀到马达,从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等等,再叠加2010年挖机销售高峰5-8年后的换机高峰来临,人力成本高企机械化程度提高,挖机周期即将来临。这些关键变量的发生,使得恒立液压很早就有了关键变化的信号。
19、关于复利,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关于长期持续这个误区就不多说了,时间只是一个持有的结果,真正持有的原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有成长性或者价值尚未体现才有持有价值,而不取决于时间。只不过大部分企业价值的实现都需要时间而已,尤其是企业成长更需要时间,所以出来的结果一般价值投资都需要等待持有比较长的时间,等待企业成长。但实际上,对价值投资来说,时间没有一点参考意义,只是最终持有结果的一个轨迹。而关于复利,都知道复利奇迹,但没有切身体会就很难把复利追求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反过来说就是对复利的重视还是不够,再深一步说对风险与确定性收益的权衡需要更好的考量。
20、把时间做为选择,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这里说说时间吧,之前有句话:40岁之前无价投,算是有一定道理,也说明了价投的时间成本很高,价投试错的时间成本很高,公司价值的发掘到等待成长、验证,证实或者证伪时间周期很长,所以价投其实不容易通过自身经历学习,一旦错误时间成本以年计算。做价投的研究与决策要慎之又慎,不是因为错了亏损成本高,而是时间成本大部分人负担不起。
21、要研究大的问题,最求大问题的模糊正确远比追求小问题的完美精确要重要得多。
22、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管理层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
23、打造动态与开放升态的护城河。“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护城河的定义不断被重新诠释,这个时代创新与变化更剧烈,不相干的两个行业可能互为对手,真正有效的护城河应该是可以自己迭代进化的公司或者机构,不断适应新环境。微信打造的支付和社交网络是护城河,可能微信平台承载的可以自我迭代更新的小程序是另一个自我进化演进的系统,更有生命力。支付宝也是,抖音、快手等UGC公司也是,内容上完全自我迭代演进能力,不依赖所谓的“把关人”模式。企业内部自我突破与创新孵化的机制,可能是另一个隐形护城河。总之就是进化与演进,适应变化。现在的企业战略似乎不存在多元化这么一说,而是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进化。亚马逊、苹果、谷歌、字节、阿里、腾讯等等似乎都是这样。
24、“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第二曲线理论,也就是企业应该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增长平缓前,找到第二曲线代替第二曲线担当增长引擎。——好的企业应该具有这种内部孵化第二支柱的能力,好比腾讯从QQ后面进化出微信,亚马逊从电商到云计算等等。
25、所谓长期结构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这个对价值投资的定义很彻底,或许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只有推动社会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进步的投资才是价值投资。从这个角度讲,绝大部分二级市场参与者都是价值投机。“旱资舟,水资车”是古典投机。二级市场价值回归与恐慌情绪下的机会也是“投机”。我们二级市场可以叫“价值投机”。
26、投资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就是识别生意本质属性,投票给最有能力的企业。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要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27、价值投资是一个求只的过程,无法简单传承,一蹴而就。——没有哪个价值投资者不是好的学习者,能力圈都是动态的,如果说价值投资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的话?那就是学习能力,而且是持续学习能力。
28、从现象出发,抓住可以把握的关键要素,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第一性原理强调非比较思维,不能 简单类比模仿。
29、对价值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理性地好奇、诚实与独立。外化出来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表现。很多时候价值投资者的争论都可以上升到信仰或者意识形态层面,这是根深蒂固的,很难被改变。这个时候拥有接收并思考不同观点的能力尤为重要。
30、等待也是一种主动,等待不是什么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对无关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做减法的能力与控制力很多时候非常重要,不只是投资,生活中也是。真正成熟的价值投资者可选机会很少的。
31、论语中有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为君子不为也。”——还是减法,市场机会非常多,有些小机会确不值得出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做到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就要简化,就要做减法。小的决策做多了会影响你做大决策的能力。
32、底层思维决定投资方式。——人最底层的思维是什么?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真正让人幸福的投资机构,是学习型组织,一群人读书、学习、分享、讨论,研究社会,研究行业,研究企业,学习过程中顺便把钱挣了,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私募形态。
33、经济学家把企业家在经济思想史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划分为四类:第一,对不确定性的承担—拥有长期注意理念,能够在不确定性中谋求长远;第二,对创新的洞察—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在持续创新中寻找关键趋势;第三,超强的执行力—拥有专注的执行力,运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极致;第四,极致的协调能力—拥有超强的同理心,能协调更多资源,使想法成为现实。
'VC一哥'红杉沈南鹏,'PE一哥'高瓴张磊,谁才是投资一哥
两人谁是投资之王,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火遍全网的一张互联网饭局可见一二。
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饭局
前方白衬衫起(顺时针):58姚劲波,金沙江朱啸虎,京东金融陈生强,联想杨元庆,红杉沈南鹏,头条张一鸣,小米雷军,美团王兴,主座马化腾,京东刘强东,高瓴张磊,滴滴程维,快手宿华,摩拜王晓峰,美团王慧文,知乎周源。缺了马云,据说马云当时有事脱不开,但是C位只有一个座位,马云来了,马化腾坐那里是个问题,而且这里面的企业基本都是腾讯系。
1、沈南鹏和张磊,学习成就自己
沈南鹏,红杉中国创始人,是VC(Venture Capital)一哥,VC指的是风险投资,是在企业刚起步时的投资居多,风险大,但是收益高。
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是PE(Private Equity)一哥,PE指的是私募股权投资,一般是企业成长时的投资,张磊也重仓二级市场。
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驻马店的一个双职工家庭,此时沈南鹏已经5岁,他出生于浙江海宁,小时候的张磊学习成绩很不好,差一分就没有考上初中,沈南鹏学习成绩很好,中考一共6门课,满分600分,沈南鹏考了596分。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张磊在高二的时候开始觉醒,开始努力学习后,以河南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好学生的沈南鹏,不用参加高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免试升学的试点学生。
大学毕业后,张磊在央企五矿集团找了一份工作,五矿工作5年之后,想要改变的张磊,1998来到耶鲁大学攻读硕士,此时沈南鹏已经耶鲁大学毕业6年了。两人是师兄弟,沈南鹏是张磊的师兄。
张磊毕业后,遇到了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这可是位可以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大神,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他还是耶鲁基金会的首席投资官。在史文森的管理下,耶鲁基金会市值从1985年开始迅速增长,年投资收益率11.3%,史文森加入耶鲁大学基金会之前,耶鲁大学基金会年投资收益率只有6.5%。在这样的投资大师身边工作,张磊后来说,这是改变他一生的一年。沈南鹏毕业之后,在美国花旗银行工作,后来又加入了雷曼兄弟亚洲公司,被德意志银行挖过去,任董事总经理负责中国的债务资本市场。工作履历,两人不相上下。
沈南鹏和张磊的创业,形成投资风格
1999年沈南鹏和张磊同时回到中国开始创业,沈南鹏创立了携程,张磊创立了中华创业网。但是同时不同命。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华创业网是给创业者提供所需融资服务,没有了创业者、没有了资本,中华创业网倒闭了。而携程在2003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段经历,可能是导致两位投资人形成不同投资风格的原因,沈南鹏做过创业,而且领过两家公司成功上市,另一家是如家,2006年沈南鹏带领如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看创业公司很准。而创业经验不足的张磊,加上在耶鲁基金会师从史文森工作的经历,更适合投资成熟企业,耶鲁基金会的投资风格基本上很少有VC投资。
沈南鹏和张磊的投资
2005年张磊和沈南鹏各自创立了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那年徐新的今日资本也成立了,这一年诞生了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比如58同城、汽车之家等等。2005年对互联网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此后,沈南鹏领衔的红杉,一口气投资了500家企业,已经有近60家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南鹏也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著名案例有:360、阿里巴巴、中通、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今日头条、美团、饿了么等等。
张磊也不甘示弱,他领导下的高瓴资本一口气投资了800家企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亿人民币,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公司,著名投资案例有:腾讯、百度、滴滴、携程、京东、美团、美的、去哪儿、格力、孩子王、蓝月亮、蔚来汽车、摩拜单车、信达生物、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公牛集团、福耀玻璃。
从投资的企业,沈南鹏以互联网为主,张磊互联网、实体企业都有,从这也能看出两人的投资风格的不同, 沈南鹏的投资风格是稳、准、狠。玩的是赛道投资,一旦看好一个领域,会投资这个领域里面基本上所有的潜力的公司。张磊的投资风格更看重于公司的价值,对具体公司制定投资策略,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情况、未来潜力等多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再进行投资。一个是赛道投资,一个是公司的价值投资。
值得一提的,张磊还有一个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腾讯电商和京东打的不可开交的时,作为腾讯和京东的共同投资人,张磊撮合了京东电商和腾讯的合作,京东获得了腾讯微信的第1级入口,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京东用户中1/4来自于微信导流,腾讯获得了京东15.4%的股权,获得了很大的财务收益,背后获益最多的是应该是投资人张磊。
沈南鹏和张磊,谁是投资之王?
沈南鹏的风险投资模式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率,张磊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投,只要认为企业有价值,他都会投资,这种模式下能够带来更大的资产固定规模,很早之前高瓴资本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公司,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5000亿人民币。
张磊领导下的高瓴资本的规模更大,沈南鹏领导下的红杉收益率更高,至于两人谁是投资之王, 难以界定,他们都是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人,同时创业,同时成立投资公司,又是耶鲁的校友,而且根据资料统计显示两家公司经常合作投资,一共合作了44次,红杉是高领合作次数最多的投资机构。
从个人情感讲,我认为张磊的价值投资更牛一些,因为张磊投资了很多实体企业,助力中国制造升级。张磊还比沈南鹏厉害的一点在于,张磊更愿意去做知识的传承。
张磊把高瓴资本过去15年的投资方法、经验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书《价值,我的投资思考》,这本书张磊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不像有些大佬写的书概念、理论、公式太多,晦涩难懂,这本书,张磊用10个投资案例和11个亲自手绘的插画贯穿全文,加上张磊文科状元的文笔,读故事一样读投资,很容易读懂。这本书获得所有的版权收益,张磊都会捐献给慈善机构,这更加说明张磊写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传承,张磊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创业者,还是一个慈善家。张磊捐助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是中国最大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他还捐赠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人大校庆时,张磊捐赠了3亿人民币支持人大成为国际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