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取代姜维兵权的阎宇,到底是什么人物,在蜀汉扮演怎样的角色
大家对姜维这个人物想必都很熟悉了,在史料或者小说当中对姜维的描写也非常的详细。姜维在蜀汉后期可以说是一个孤胆英雄,先不论战绩如何,最起码在蜀汉的一片反战声音中,姜维作为曹魏降臣,却坚持北伐的事业,甚至在蜀汉灭亡之后仍然策划复国的大计,很令人钦佩。
正因为姜维是一个坚定的北伐派,所以也受到很强大的阻力,在蜀汉中有削夺姜维兵权的计划,而计划中取代姜维的人就是阎宇。阎宇的名气显然不如姜维,他为什么有取代姜维的资格呢?在蜀汉中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呢?
右大将军阎宇的简单概述
阎宇在蜀汉后期地位很高,足以取代姜维,但很可惜功绩不多,连个传记都没有,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拼凑。阎宇是荆州南郡人,刘备严格意义上的崛起的地方就是在南郡的江陵。阎宇或许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刘备集团,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可能是在刘焉、刘璋时期进入益州的'东州士',这个都说不准。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阎宇总归是荆州人,相信这一点对阎宇的仕途来说非常重要。
小编能够查找到的阎宇的第一个职务,是蜀汉的四大镇戍之一——庲降都督。当然阎宇不可能是从一个白丁直接跳转到庲降都督,但是中间升迁的过程都没有明文记载。蜀汉庲降都督的位置在南中地区,专门负责镇抚南中地区的夷汉,先后的人物分别是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李恢、张翼、马忠的记载都比较详细,张表、阎宇仅仅是一笔带过,在任时期的名望不如马忠。
在蜀汉延熙二十年、东吴太平二年(即公元257年),当时东吴的政权由孙綝操控,孙綝并不是孙权留下的五大托孤大臣之一,因此也造成东吴内部的剧变,托孤大臣吕据、滕胤都被孙綝所杀,少帝孙亮也准备除掉孙綝。在这种动乱的情况下,东吴骠骑将军施绩担心曹魏趁机对东吴发动战争,暗中与蜀汉联合。蜀汉令阎宇率领五千军队到蜀吴边界的永安响应施绩。这个时候阎宇的身份应当还是庲降都督,官衔是右将军。
在蜀汉景耀元年(即公元258年),蜀汉永安都督宗预回到朝中,由阎宇顶替宗预的职位。这个时候阎宇身在永安,南中地区的军政要事就交由庲降副贰都督霍弋负责。但是小编未见到霍弋迁为庲降都督的记载。大概阎宇此时身兼庲降都督与永安都督,至少握有永安地区的军权,处于对东吴的防线上。
后来在蜀汉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钟会等人大举伐蜀,阎宇率领军队赶赴前线支援,留罗宪作为永安都督。此后阎宇就不见踪影。这个时候阎宇的身份是右大将军。右大将军有两种解释,一是大将军分左右,比如蜀汉在同期就有左、右车骑将军;另一种说法是右将军加大。小编并未找到蜀汉的左大将军(姜维为大将军),所以个人倾向于后者。
姜维在蜀汉的处境
小编在开头的时候说到,姜维在蜀汉的处境相当恶劣。首先姜维在蜀汉政局中毫无根基,他是曹魏降将出身,与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并没有瓜葛。姜维在政治上的声音其实非常微弱,名义上来说,姜维有录尚书事的权力。但是实际上姜维对政治的影响力非常低,在费祎执政时期被费祎压制;费祎被刺杀后权柄也掌握在尚书令陈祗的手中,姜维仅负责军事方面。陈祗是北伐派,他执政时期姜维过得很舒服。而陈祗去世后,董厥、诸葛瞻、樊建等人上位,姜维过得就不舒服了。
诸葛瞻、董厥、樊建都是反战派,认为蜀汉应该休养生息。因为反战派的声音高涨,加上'段谷之战'的失败,导致姜维的北伐事业陷入低谷。其实不止诸葛瞻、董厥、樊建、谯周这些人物反战,连廖化、张翼这些沙场宿将也反对姜维的北伐。可以说姜维在北伐一事上举步维艰,响应者寥寥无几。
另外还有姜维与黄皓之间的矛盾。黄皓是刘禅的宠宦,在之前一直被打压,没有什么参政的机会。而在陈祗执政时期,黄皓的禁锢变得松动起来,最后在刘禅的支持下,成为蜀汉政局中一股重要且畸形的力量。姜维曾经劝说刘禅杀死黄皓,被刘禅拒绝。就如刘禅所说,黄皓就是个'趋走小臣',但是他时刻在刘禅身边,作为皇权的延伸,对蜀汉的影响是很大的。黄皓的仇视也是姜维所面临的阻力之一。
以阎宇代替姜维的计划
蜀汉中曾经有削弱姜维兵权,以阎宇代替的计划,但是关于这个计划的主导者,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说法。在《三国志》中记载,阎宇是黄皓的党羽,所以黄皓希望用阎宇来代替姜维。《华阳国志》中也有姜维畏惧黄皓而请求在沓中屯田避祸的说法。
而在《孙盛异同》中又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记载以阎宇代替姜维是诸葛瞻一派的计划,这个说法在蜀地的老人当中也有印证。之所以《三国志》中将这件事安在黄皓的头上,完全是因为陈寿的史德有问题。因为陈寿曾经做过诸葛瞻的佐吏,受到诸葛瞻的折辱,所以把这种正常的人事任免说成宦官黄皓祸乱朝政,继而将矛头指向诸葛瞻,说诸葛瞻作为朝中重臣却不能压制黄皓。这件事也是蜀地老人流传下来的。而且从陈寿在《诸葛瞻传》的记载内容来看,似乎二者的关系确实十分恶劣。
那么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虽然《三国志》是正史,但是小编个人还是偏向于后者。第一、在《襄阳记》中记载,罗宪因为得罪黄皓被出为巴东太守,但是却受到阎宇的信任和重用。如果阎宇是黄皓的党羽,对罗宪不应该是这种态度;第二、阎宇是荆州人,掌权的诸葛瞻、董厥、樊建也是荆州派系。在古代同乡之间关系亲密进而结为党羽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对于黄皓来说,身为荆州人的阎宇掌握军权,加上诸葛瞻等人掌握政权,对于自己也不算一种有利的局面。所以小编认为《三国志》的记载掺杂了陈寿的主观因素。
总而言之,黄皓一派和诸葛瞻一派都是姜维的敌人,并且已经展现出扳倒姜维的态度。姜维不得不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敢回到成都,只是在沓中屯田避祸。而司马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非常果断地发动伐蜀的战争。姜维传到成都的消息被黄皓搁置,蜀汉并没有加强对汉中的军备,因此也就灭亡于曹魏的滚滚刀兵之下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襄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