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转陀飞轮的宇宙奥义
宝玑1980年代的管理者François Bodet,当年曾讲过一段小故事,他说“在美国市场,销售一枚其他品牌的腕表要花上15到20分钟,而销售一枚宝玑腕表则需要45分钟到1个小时。”
为什么要多花上一倍的时间呢?Bodet先生解释说:“那是因为宝玑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有太多的故事,要为客人慢慢道来。”
自1775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在巴黎西岱岛钟表堤岸39号开设钟表工坊,至今已有近两个半世纪,宝玑先生被誉为现代时钟及制表之父,他留下数项卓越发明及众多精美时计,对后世影响深远。
巴黎钟表堤岸39号宝玑工坊
宝玑先生1780年发明了“perpétuelle”自动上链怀表,1790年发明降落伞避震装置,1795年发明宝玑游丝,1801年陀飞轮荣获专利……在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里,如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土耳其托普卡帕宫等,都收藏有宝玑的钟表作品。
正如Bodet先生所言,要为客人详细讲清楚宝玑品牌的历史和传奇故事,需要花上更多时间。
01
-
宝玑发明陀飞轮
法国国家工业产权局至今仍保存着1801年6月26日、即法国共和历9年获月7日,由当时内政部长授予宝玑先生的陀飞轮专利,以及宝玑绘制的水彩构造图等文件。
宝玑专利文件中的陀飞轮调节器水彩构造图
宝玑先生将擒纵机构置于旋转笼框,解决了地心引力影响怀表精准度的难题。在其专利保护到期后,陀飞轮迅速普及,十九世纪钟表行业制作了数量可观的陀飞轮怀表。
宝玑先生当年研发陀飞轮十分不易,从想法诞生到形成具体方案再到获得专利,已经花费了6年多时间,而搭载这个复杂机构的时计真正上市,距宝玑获得专利又过去了4年多。
宝玑先生发明的陀飞轮怀表
自1805年出售第一枚陀飞轮时计,至1823年宝玑先生离世的18年时间里,宝玑共制作出售了35枚陀飞轮时计,数量可以说非常稀少。
这些陀飞轮怀表是如此珍贵罕有,它们的主顾也都是当年的显赫人物,其中有西班牙波旁王室,意大利收藏家,天主教会大主教,英国王室等。
于1808年出售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No.1297怀表,是宝玑先生打造的精密陀飞轮杰作之一,金质表盘以玑镂刻花装饰,不同纹饰区分出不同功能显示,标识性的宝玑指针置于中央,上下分别是温度和动力存储指示,走时小秒针和观测秒针左右对称分布。
怀表底盖上手工镌刻着英国王室标志,打开底盖则能看到尺寸较大的陀飞轮,以及发条盒上稳定动力输出的芝麻链系统。
宝玑No.1297怀表正面
宝玑No.1297怀表背面
宝玑No.1297怀表的陀飞轮与芝麻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宝玑先生当年制作的陀飞轮怀表,每一枚都堪称旷世杰作。两百余年来,不同时代的钟表鉴赏家都将其视若珍宝,渴望将其纳入自己的收藏,它们今天仍是收藏市场上备受青睐的珍贵时计。
后来进入腕表时代,宝玑又率先于1980年代末倾注人力物力研发陀飞轮腕表,为手腕上的时计增添卓越性能和更多美学元素。
02
-
陀飞轮,接近宇宙
宝玑先生的发明精神是品牌的基因,每年宝玑都要投入可观的研发费用,为当代腕表不断注入新技术,宝玑陀飞轮腕表上有源自传统的技艺,也有丰富的现代元素。
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正是向宝玑先生的陀飞轮芝麻链怀表致敬,同时宝玑创造性地引入轻质钛金属制作尺寸更大的陀飞轮,并以当代硅材料制作末端上绕的宝玑游丝。
宝玑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
Classique经典系列超薄陀飞轮表款,游丝、擒纵叉、擒纵轮皆采用硅材质,抵抗强磁场且无需润滑,陀飞轮传动系统亦重新布局,机芯厚度只有3毫米、表款厚度不到8毫米,动力储备长达80小时。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宝玑在2006年更是推出了具有双陀飞轮的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表款,两个陀飞轮设计在表盘正面,犹如复杂宇宙里的相互环绕的双星系统。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腕表
2020年宝玑向前再进一步,推出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将机芯完全显露,尽情展示微型机械艺术的宏伟。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层次错落的机械美之外,我们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机芯运作。对称分布的陀飞轮,分别由两个独立发条盒提供动力,发条盒镂空设计,盒盖上是品牌标识字母“B”。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腕表名“双旋转”不仅仅是两个独立旋转的陀飞轮,那只是其中一层含义。
两个陀飞轮框架彼此相连,并且一端延伸构成时针,意味着两个陀飞轮自转的同时,还要随时针每12个小时公转一圈,这才是“双旋转”的第二层意思。
机芯旋转指示小时
陀飞轮的双旋转通过中央差动器连接实现,差动器是一组联动齿轮,一方面协调两个陀飞轮摆动韵律一致,另一方面则将这个韵律传递给时间指示轮系。
想象一下,每12小时旋转一圈的机芯,如同整个银河系围绕银心的旋转一般,而陀飞轮与发条盒恰如其旋臂上的一个个恒星系统。
陀飞轮游丝快速摆动,擒纵轮在外围每分钟转一圈,好似太阳系运转;缓慢释放动力的一圈圈发条,又像是另一个更长周期运行的恒星系。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宝玑先生当年将旋转起来的擒纵装置命名为“Tourbillon”,正是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旋转的星系”概念获得灵感,“双旋转陀飞轮”,将这一宇宙哲学理念演绎地更加完美。
这枚双旋转陀飞轮腕表结构复杂精妙,调教操作却不繁复。宝玑化繁为简,将时间调整及两个发条盒上链功能集中在单一表冠上,并为发条盒配备了上链保护装置,表冠则采用测力安全系统,确保机芯安全。
03
-
技术之外,工艺之美
通透的机芯设计,不仅使我们能够观赏到复杂机械运行的奥秘,制表师对每一颗细小零件的精心修饰,同样一览无余。
陀飞轮的钢质框架与摆轮运用了镜面抛光工艺,为旋转不停的陀飞轮增添更多灵动。标识字母“B”表面采用缎纹磨砂进行处理,棱边倒角修饰,每一个尖角与锐凹处都隐约闪着寒光,形成独特的光影对比效果。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机芯装饰
机芯主板采用玑镂刻花工艺,两种不同玑镂刻花饰纹替代传统的条纹装饰,更好地衬托出透明蓝宝石上的罗马数字时标。
一个有趣的地方,宝玑在表壳内侧壁上镌刻了同样的罗马数字,将腕表倾斜一定角度,好像蓝宝石上的时标在内壁上投下了影子。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蓝宝石时标盘
腕表背面的装饰,正是点题之处。手工雕刻大师将钟表堤岸39号的建筑立面图案,以娴熟的手工技艺雕刻在机芯上。
整幅建筑图画跨越不同表桥,然而图案过渡衔接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表桥间隔的存在,令人惊叹工匠技艺之绝。
不同手工雕刻技法的特殊光影效果
手工雕刻工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一手持刀一手握槌,以槌轻敲刻刀在金属表面上“凿刻”出图案;另一种则是手握刻刀,运掌、腕之力推压,以刀为笔绘出画面来。
这枚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运用的是后者。雕刻大师秉持超凡耐心,运力收放自如,刻纹深浅有致,创作如绘画原作一般无异。
手工雕刻是宝玑娴熟使用的传统工艺之一,我们在很多宝玑复杂表款的机芯上,都能欣赏到手工雕刻出来的美丽图案。
如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腕表,所刻画的是太阳系局部图案;而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则是法国皇家海军一级战舰“路易斯皇家号”。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表背细节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腕表表背细节
宝玑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表背细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枚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还有一项新的突破:“岩石”表带,宝玑在橡胶内衬附上天然岩石层制成表带,岩石的银灰色调,与铂金表壳、银色机芯相互映衬,将机械钟表精湛的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融为一体。
宝玑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钟表技艺与美学的极致,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正是这样一件绝美的艺术品,它凝聚了工匠的创造与心血。
而艺术品不仅仅为我们带来感官上的体验和享受,它更是引导人们思考的一个符号,引发人们向内追寻的一个引子。
潮流可以不断变换,艺术却是亘古永恒。制表大师与工艺大师为高级制表注入的艺术元素,也正是钟表鉴赏家们的热爱与追求,那是一种无限接近宇宙与内心的存在,是钟表行家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卢曦采访手记
本文同步更新于
今日头条、知乎、微博@颜启真等14个平台